查看: 1993|回复: 0

郑慕康工笔仕女作品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8 17: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郑慕康小传 郑慕康(1901-1982),广东潮阳人。名师玄,号慕康,室名柽华馆主。师从冯超然,擅长人物,尤精仕女。曾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上海美术学校人物专业教师。上海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会员。
  上海中国画院首批受聘画师中有三位是冯超然的弟子:郑慕康、陆俨少和汤义方。在此三位画师中要以郑慕康居长。唯郑氏独擅人物仕女。 在中国绘画史上人物画的历史最为悠久,而仕女画则又是人物画之中的最有特色的一个画种。从晋代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到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到明代唐寅的《秋风执扇图》到清代改琦的《红楼梦图咏》,始终有所承继和发扬。而郑氏人物仕女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将西洋画的明暗法、透视法和传统工笔人物糅合为一。
  在近现代中国画史上,徐悲鸿对于人物画的革新是值得一提的。他将西洋的素描与水墨相结合,成为以后学院派中国人物画的典范。而郑慕康的人物画与徐氏的人物画虽同受西洋画的影响,但却实为殊途。徐氏的水墨人物,得益于状物写生,无论是从题材、画法都当归属现实主义,而郑氏的人物仕女则基于传统工笔的写真。"写生"与"写真"形而上虽是同理,形而下则为殊形。  郑慕康出生于广东潮阳的一个小商之家。郑氏幼年之时对报纸刊物中的各种图案,尤为兴趣。遂开始临摹各种广告样张。到其十四岁那年,郑氏为其姑父的香烟厂所作的两幅广告画,已初显郑氏绘画的天赋。
  1918年十八岁的郑慕康来到上海,进入当时由刘海粟创办的私立美术学校--上海美专。开始学习西洋画。当时"模特事件"在上海闹得沸沸扬扬,多少带有封建思想的郑氏于是选定素描中的肖像画为主攻方向。可是郑氏在上海美专所学的西洋画与徐悲鸿在法国所学的西洋画是不能等量而言的。徐在法国所学的是状物写生,而郑氏在上海美专只是面对打着九宫格的照片临摹。此情形与其幼年时对着广告样张临摹,似颇为相象。但通过在上海美专学习,的确增强了郑慕康的写真捉形的能力。   真正使郑慕康在艺术认识上异乎寻常的转折是:郑慕康拜在当时海上画坛名家冯超然的门下。  冯师山水、人物、花卉、走兽无不臻于精妙。而其人物更是神采宛然。郑慕康被列为门墙学得正是冯师此路人物画法之正宗。宋代陈郁在《藏一话腴》中写道:"盖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作为表现形象的绘画艺术,要达到"传神"的目的,除了"写形"之外还须"写心"。可是"写心"的表现并不是直接的、浅露的,而往往是含蓄的,往往靠得是"象外之旨"。这与郑氏在上海美专靠临摹相片所学的写真术,有本质的区别。
  郑慕康对于冯师的人物写真正宗精研勤习,并开始融入其早年所习的西洋画技法。他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透视法与冯师的工笔人物糅合为一。徐悲鸿对于人物画的着色是用平涂法;而郑慕康对于人物画的着色则是晕染,类似于明代"波臣派"曾鲸的肖像画的风格。  其时,郑氏画风日臻成熟,其画价也高逾同辈。而解放后郑氏又参加了"上海新国画研究会",1960年郑慕康被第一批授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聘书。  而后二十余年里郑慕康又开始了他的教师生涯。1959年其被聘为上海美术学校国画系教师。其人物画教学颇具特色,其选定了诸如《五牛图》、《八十七神仙卷》等古画印刷品让学生反复临摹,这种强调线条的人物画教学方式与当时北方盛行的徐悲鸿式、强调素描的教学方式,是有所不同的。而这套人物画教学方式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上海美校的后身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人物画教学大纲。
  凭心而论,郑慕康的人物画无论是在线条的流畅、用色的烘托、绘画的严谨程度、技法的熟练程度上都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其画过于"熟",反而缺少涵蓄蕴藉的意蕴,不如其师冯超然的仕女图。当然郑氏在肖像的宛然写真方面因其早年的西洋画功底,要胜过冯超然少少许。郑氏的这种"习气"大概与其早年擅画商业广告画不无关系吧。
1982年5月14日,郑慕康因患脑溢血辞世,享年八十一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