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97|回复: 0

如何辨别真假青铜器,这几个技巧很重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4 16: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目前青铜器在国际市场上的状况大大优于国内市场,导致国内青铜器收藏陷入尴尬,青铜小件的收藏在国内更是渐成冷门。
在很久之前一件商晚期的青铜爵被专家估出了8万元的价格,而同场的几件民间藏品,一幅清初“金陵八家”之一樊圻的山水画专家估价80万元,一件金代磁州窑的虎形枕专家估价10万元,一枚现代钻戒专家估价15万元,而连环画《神笔马良》的原稿,专家估价也是8万元。
但这样一件青铜爵,无论艺术价值还是文物价值,都是同场其他藏品无法相比的,理应价压全场,确只能卖到8万元,实在是令人大跌眼镜啊。但无论如何,青铜器都是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文化价值,依旧是火热的收藏品之一。
鉴别青铜器有那么五个技巧:
一、看铜质、辨锈色,朝代不同,铜质也不一样。青铜器一般遵循"夏粗、商细、周腻"的规律。如果器物的底子闪白发红黄色有可能会是"苏州造"仿铸的。真锈是经数千年自然形成的,有绿、蓝、红、黑等多种颜色,深沉而致密,有金属光泽。铜锈一般可分几层,在贴骨处是黑锈,其上是红锈,再往上是蓝锈或绿锈。有三种铜锈是较为可疑的,例如"疙瘩锈"的锈色深浅不一,呈较均匀的小块状,施于器物的某一部位,多是作伪者用涂料、油漆和树脂所做的假锈;"粉绿色锈"多为浮锈,是一些急于求成的作伪者用酸和碱腐蚀而成;"单一锈色"的锈色单一,质地疏松,一抠就掉,或用酒精一擦就掉,一般都是"速成"赝品,真器的包浆锈色是应当层次丰富,坚硬而有光泽的。
二、 掂重量,听声音,从铜器的重量上来看,一般商前期的器物轻薄,商后期的器物较重且质厚,有一种庄重雄伟的感觉。西周的有铭文且器物浑厚,春秋战国的器物轻薄而精细,汉代铜的器物重、拙、粗、矮。宋代以后仿制品数量大增,比真品要重。从声音上来看,仿制品敲击出来的声亮有转音,而真品的声音较为低沉且短促。
三、看器型,观工艺。以鼎为例,夏末商中期有圆的、方的形体。方鼎一般接近正方形,耳为直耳,足多为锥形或扁形,而仿制品往往在造型及工艺细节刻画上呆板与生硬。从工艺上来看,商周青铜器主要是用泥范法制作而成,一器一范,一般会留下范痕与铸疣等。春秋中期逐步采用失蜡法铸造技术,其特点整体制模、整体铸造,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
四、看纹饰,辨铭文。从纹饰上辨伪,范铸法的一般纹饰槽口小里面大,出现对称纹饰有高低错位痕迹,失蜡法铸造的花纹对称一致。从铭文上辨伪,夏与商前期青铜器无铭文,商中期开始出现铭文,大多以4-5个字象形文字居多,字体粗壮;商晚期铭文逐渐增多,一般在10个字左右,西周时期铭文增多;春秋时期铭文字体刚劲瘦长,出现了"鸟虫书"和错金铭文;战国时期铭文简单,字体纤细,字口浅;秦汉时期,铭文字体疏朗不正,笔道细浅;汉代铭文多为隶书,呈长方形,笔画较战国时期粗壮。
五、闻味道也是重中之重。青铜器真品无论传世或是出土的,都不会有刺鼻的酸、臭、呛等异味。吴荣清曾经说过在过去的老古董商有的用舌舔,其实还有更好的办法,是用手在器物上反复快速搓磨,待搓到手指头发热时,再闻一下手上的气味,老东西有陈旧器物那种类似发霉的甜味,伪器则是一股酸、呛之气。
青铜器收藏不是谁都能玩的,夏器商鼎,历来是国宝重器。但目前购藏青铜器小件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若能抓紧时机,当是明智之举。对于民间收藏来说,一般只能盯住小件,因其市场价格仅万元或稍多一点,普通爱好者稍踮踮脚,还是能购到的。青铜器收藏领域的陷阱多集中于青铜器大件,小件目前看来真品并不匮乏。尽管由于国家对青铜器交易的限制,使得大部分出土青铜器与市场无缘,但随着海外回流青铜器的增多,国内市场上青铜器的行情有望增温。
总而言之,收购收藏青铜器从长期看来,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