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因下墨如风、发墨如油、不耗水、不结冰、不朽、护毫等优点而闻名于世,为众砚之首①。发源于肇庆端州白石村、宾日村一带。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地为肇庆市。 历史上白石、宾日两村村民多无田可耕,世代靠采石制砚谋生,至今依然是端砚制作的核心区域。其原料端溪石产于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 据载,端砚创于唐初,唐代中期风行。端砚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主要有采石、选料、制璞、设计、雕刻、配盒、打磨、上蜡等工序。端溪石大多不抗震,一直以来端砚生产的各个环节均为手工制作。 端砚制作中的采石很关键,古代砚坑洞高约80厘米,采石工只能蹲着、坐着或斜躺着采石,所用开采工具往往因石材所处环境而制。雕刻工具则因砚石的硬度、雕刻技巧等需要而制。20世纪70年代前,这些工具多由采石工或砚匠自制。采石工具主要包括粗细不等的尖口铁凿、铁笔、铁锤、炮凿、灯等,雕刻工具主要包括锤、凿、凿卡、木钻、锯、滑石、工夫台等。 端砚制作有自己的行业崇拜和行会组织。艺人崇拜伍丁,每年农历四月初八举行祭拜活动。端砚行是端砚的行会组织,艺人入行方有资格制作端砚。 今手工端砚制作的传统技艺的工匠后继乏人。 1、“四大名砚”: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洮河的洮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 “文房四宝”: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笔、墨、纸、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