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瓷——清朝覆灭的1911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之间制作的瓷器。当时社会动荡,内忧外患,战乱不断,中国瓷业一度萧条衰落。后来,一批为官制瓷的匠人流入民间,点燃了之后的民瓷复兴之火。
近些年,由于民国瓷器具备较高的品质和时代特色,无论从烧造技术上,还是图案设计、绘画技法上,它都不亚于晚清官窑瓷器,所以很多收藏人士渐渐收藏起民国瓷来。 那么民国瓷到底怎么样,有何特点能够吸引人呢? 特点一:采用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的加工程序,从采料、练泥、制坯、晾晒、成型等各个环节基本上采取流水作业,因此制作出来的坯体整齐划一,厚薄均匀,旋削切割精准,干净利索,胎土细润,少有铁星。 特点二:窑炉通常采用名种类型的隧道窑,燃料多用煤、气、油,因此窑温提高、温差小、窑内器物受火均匀。这样烧成的瓷器一般胎土完全瓷化,不易变形,釉面光润,胎体坚致,以手弹之其声音清脆而有余韵。 特点三:釉料均机械处理,故釉面均匀明净,细若凝脂,光亮柔和不刺眼,在放大镜下观察下可见汽泡排列非常均匀,且大小也相一至。 特点四:科学配置的彩料取代矿物颜料。彩料纯度提高,少有杂质,颜色鲜嫩有光泽。又由于二次入窑烧彩时多用小窑炉,温度、时间及火向都能很好地控制,故少有烧坏的彩面。 民国陶瓷可分为四个大类。 第一类,民国宫廷瓷。 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据载最早烧制的是带有“居仁堂制”款瓷。居仁堂制的瓷器以雍乾两朝最优秀的粉彩和珐琅彩为蓝本,型制多属纯艺术性的陈设瓷。其风格颇具现代制瓷工艺,彩料讲究,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其胎质白润,绘画细腻,色彩清淡,玲珑轻巧 第二类,民国仿古瓷。
清末民初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仿古瓷不仅数量多,而且范围广,从仿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青瓷,隋、唐、五代的白瓷,到宋代汝、官、哥、定、钧窑瓷,以及元、明、清的青花、五彩、斗彩、粉彩、珐琅彩及单色釉瓷等等,其中清雍正、乾隆两朝的彩绘瓷器是最为热门的仿制对象。 仿清康熙美人醉盘螭瓶 第三类,民国粉彩新艺瓷。 民国期间以文人潘宇、汪晓棠以及珠山八友等为代表的绘瓷名家创造了新兴的粉彩工艺。新粉彩瓷是民国瓷中的一大亮点,它在传统的基础上,把书、画、诗、文发挥到了极致,与传统粉彩相比,在造型、线条、色彩、光彩、意境等方面,吸收了近代画的技法,实现了“瓷”与“画”的完美结合。 “珠山八友”及其新粉彩为民国瓷的代表。 第四类,民国生活瓷。 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瓷业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 粉彩团龙团凤纹茶盏 此四类瓷器,前三者都颇具收藏价值。 近些年,民国瓷器日渐升温,尤其是浅绛彩瓷和民国新粉彩瓷,都是业内外众多投资者关注的对象。拍卖市场上,民国瓷也是热度不减,屡创新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