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光绪年间,在洛阳一带出土了一批彩色的陶器,经过当时著名学者王国维等人的鉴定,确认这是唐代的陶制品,根据它的色彩特点,遂将其命名为“唐三彩”。洛阳更出土了大量的唐三彩陶器,离洛阳不远的河南巩县就是烧制唐三彩的故乡。
唐三彩是唐代艺术精华所在,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唐代以前的陶制品以单色为主,到了唐代,开始出现这种以红、绿、蓝为主色调,并可辅以白、黑、蓝、紫等颜色的陶制工艺品,将制陶工艺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目前出土的唐三彩中,洛阳、西安、扬州三地数量最多,其均为陆上和海上丝绸古道的联接点,不同地方的唐三彩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色,象征着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活。洛阳唐三彩品种繁多,内容丰富,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俑像类主要有人物俑和动物俑。洛阳唐三彩在其外形上有一定特色,例如女佣造型十分飘逸,男佣胖瘦得体马的骨肉均匀,四肢健壮有力,非常具有美感。
相较于其他地区的唐三彩,洛阳唐三彩的釉色非常浓重,点彩花纹以及垂带状的花纹十分常见,对于釉的流动这方面控制的非常好。
此外,洛阳出土的唐三彩,胎料中含有微量的铁质。因烧成温度和炉内气氛的差异,烧成后的胎体颜色有白色、淡粉色或淡黄色等多种,胎质不是很精,胎质中含有像是石英的微小颗粒,并有其他矿物杂质。
从胎体坚实度来看,有的因烧成温度高,胎体比较坚硬;有的因烧成温度低,胎体硬度小一些,胎体较疏松,釉层容易剥落。
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于洛阳,因此平时所说的“唐三彩”一般代指“洛阳唐三彩”。其精湛的烧制技艺,不朽的艺术价值,是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