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景山水图》,南宋,刘松年,绢本设色,纵40cm,横69cm(共4段),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刘松年传世的画作颇为稀少。从前代著录中可知他的山水画多表现江南一带风景,特别是西湖园林的优美景色,并穿插以文人贵族的闲适生活,少数还绘仙山楼阁的神仙世界,以适应当代上层社会的审美情趣。
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四景山水图》成功地画出了西湖贵族庭园别墅的四时景色之美,是他传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画面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结合界画技法,精心构建庭院台榭等建筑,工整精巧,或富丽,或古朴。山石以小斧劈皴法出之,苍逸劲健,行笔设色严谨而注重法度,画中人物虽小而形神完备。整幅作品面貌古朴,笔法精严,极富南宋画院作品的特色。杭州西湖以山水之美而名扬天下,南宋定都杭州以后,又对湖山胜境进行开发和营建,风景更加明媚秀丽,南宋君臣沉迷于嬉游逸乐,高官显贵们的庭园别墅建造甚多,一时华堂琼阁、高台美榭遍布湖区,正是“中兴以来,名园闲馆,多在西湖”,反映了南宋君臣偏安于江南一隅仍不思进取,却继续沉迷于享乐中的时况。刘松年身为画院画家,长年生活其间,描绘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此图立意于表现士绅官僚优裕闲适的生活,画家的注意力从山川自然的野韵转移到人工营造修饰的景物,这种题材风格的转变,从侧面反映出南宋时期,一大批无心复国的官僚们,专注于享乐的生活态度。
《四景山水图册》分别画出了湖山的幽情美趣:春踏青,桃柳争妍山峦叠翠;夏乘凉,水阁临湖绿柳荷风;秋看山,虚堂广厦高爽宜人;冬赏雪,苍松劲秀大地银装,具有诗一般的意境。刘松年极擅长处理穿插在山水间的点景人物,人物虽小而神气精妙,在描绘西湖优美风景的同时,鲜明地表现了贵族土大夫的闲情逸致。刘松年还擅界画,将画中的楼阁台榭等人工建筑与天然的山水景物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在画面上留出相当的空白来表现远水遥山,虚实对比。既扩展了画面空间,又起到突出主体的效果,明显地继承了李唐的构图方法。
《四景山水图》共有四帧。
春季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桃花绽放,柳初成阴,堤边院舍,庭院深深,两人疾步往院舍走去,身后跟着的马儿脚步也见急,两人边走边谈,不知在议论什么桥那边,院墙蜿蜒无尽,庭门紧闭,三人各自歇脚,好像劳累了很长时间,也许是给他们运来了什么物品,花了不少力气,一人正欲过桥,也是一副匆忙的模样,还有一只黑身白脚的小狗蹲坐门外,看着辛苦的人们,最是悠闲。像画中这幅堤边院舍的小景,会让人一下子想到杭州杨公堤以西一带稍带野趣的景色,池塘院落相错,人家与鹊鹤并居,与这幅画面确有相当神似之处,让人心向往之。
夏季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自然有点点荷塘,主人端坐中庭纳凉观荷,旁有侍者伫立,心旷神怡,庭前点缀以湖石,四周花木丛生,水阁伸向湖中,扶衬以木桩梁架,有点像西湖十景中白堤上的“平湖秋月”;
秋季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只是用色便比前两帧要浓重许多,临湖的庭舍中,主人公似午睡刚起,虽已坐起,还在回忆刚才梦中情景,没能马上回到现实的世界之中。两位小童一个在桥边放桶汲水,另一个在后室中准备物什伺候刚起的主人。院内的植物都到了各自最绚烂的时候,就像穿上最美丽的晚礼服,以谢即将过去的一季繁华,秋季的浓艳在此展露无遗。
冬季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
冬天来了,只有青松还挺拔依然,几竿翠竹点缀以白雪,分外俊俏。即使是冬天,南方的人们也喜欢开着门窗,他们不害怕清冷而新鲜的空气。小童掀开作门帘的棉被,领略不了院内的冬景,更不明白主人为什么挑个下雪的日子外出呢?想同样问题的可能还有另一个小童,和他牵着的驴吧,主人一手撑伞已经过了桥,南方的河是不会结冰的,依然可见圈圈水纹,主人这是要去哪里呢?探望老友?还是踏雪寻梅?看不紧不慢的样子,定是件美事。
四幅佳作,为我们提供了与宋人共享四季的绝妙途径。
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局部
刘松年的绘画活动时间较“马夏”要稍早一些,他学画的老师之一张敦礼是李唐的学生,也是当时非常杰出的一位画家,所以刘松年的山水习自李唐处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以在这四帧画中看到非常明显的“斧劈皴”的痕迹,但是不同于李唐以及“马夏”的水墨苍劲,刘松年的山水画要文静、柔和很多,《四景山水图册》的构图界于全景山水与以“马夏”为典型代表“边角之景”两者之间,主体景物集中在一角一边,但整幅画面仍然有湖天空阔,远山浮翠的全景之势。画中近景的界画工整细腻,景物的刻画也繁复细致,文雅清润中带着几分整饬修饰的感觉。
其实,刘松年虽然与另外三位山水大家共列“南宋四大家”,但他并不是一位完全以山水名世的画家。他在宋宁宗时期曾向皇上进过《耕织图》,文献中记载他的画名有很多都是与人物有关,如《罗汉图》、《九老图》等等,从《四景山水图册》中点景人物活灵活现的神态、动作刻画,也可以想见刘松年的人物画一定是有着相当功力的。当时他的画作被称为“院人中绝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