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说1271年建立,定国号为元),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取《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统一全国。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统治范围内。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北迁的元政权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国号,与明朝对峙,史称“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历经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98年。
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元釉里红是元代汉族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汉民族陶瓷艺术的瑰宝。
均窑
元代河南禹县继续烧造钧瓷,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了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宗眼。
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颜色一般是浅淡的月白色或蓝灰色,个别是器物上有紫红色彩班,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釉厚,自然垂流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色或浅褐色胎。元钧瓷一般光素无纹、炉、罐、瓶等立器有的模印贴花或堆塑纹饰,由于釉厚,纹饰模糊不清。元钧瓷常见有盘、碗、罐、炉、瓶、盆等。
龙泉窑
元代龙泉窑的生产规模比宋代扩大了四五倍,产量很高,除了民用,主要外销。元代龙泉窑瓷器的胎质比宋代的要粗厚但仍很坚致,白中闪灰,施釉厚,釉面不如南宋时润泽,但很光亮,有很强的玻璃质感,呈黄绿色或葱绿色。主要装饰方法是划、印、贴、堆塑、镂空、点彩等。贴花分有釉、元釉两种,多在碗、盘、洗的内心贴双鱼、小兔、荔枝、飞龙等,元釉的是元代新创品种,常见纹饰有折枝花、荔枝、莲花、月影梅、秋葵、灵芝、牵牛花、松竹梅;这时期新添纹饰有四如意、八吉祥、八仙、银绽、杂宝、山水等,还大量出现文字,因釉厚,纹饿不很清晰。元龙泉器型有盘、碗、罐、炉、执壶、洗、瓶、尊、高足杯、高足碗及人物塑像等。
磁州窑
元代磁州窑瓷器的胎子厚重,略显粗糙,多灰黄色,施白色化妆土、釉子白中闪灰黄,有的欠精细光润,黑彩多闪黄褐色。装饰以素白瓷、白釉黑花为主。宋代出现的在黑彩上划纹饰的装饰方法,元代也有,一般用于在鱼、龙身上划鳞片或在雁、凤身上划羽毛。也有黑釉铁锈花、白釉黑花瓷上又罩低温孔雀蓝釉的,后者由于温度较低,釉子极易肃秒。白釉绘黑花瓷器纹饰常见的有龙凤、云雁、鱼藻、卷云、花卉、婴戏、人物故事、花鸟、诗句等等。元磁州窑瓷器的器型较大,多碗、盘、罐、瓶、枕、盆、扁壶、玉壶春瓶、高足碗等。
在制作设计工艺上,元代青花瓷器的足部上下多有竹节状凸起的弦纹,器身与器足的接合部位,多采用胎接方式。在装饰上,元青花一般多装饰莲瓣纹,器物肩部绘有垂云纹,中间主题部分填以各种花卉,纹饰繁密,层次较多。这种繁密饰纹的手法,不仅表现在青花瓷器上,也表现在元代织锦和石雕工艺上,成为当时的独特风格。
元代瓷器的共性和特点
1、连座器。主要有瓶、炉等,在元代景德镇青花瓷器、青白瓷以及龙泉窑、钧窑
瓷器中均有所见。
2、盘、碗底部厚重,不注重修底。
3、盘、碗的外底常有螺旋状痕,中心常见凸脐。
4、器物的底部常有不规则的来自斑。
5、元代高足碗的足多作成竹节式,碗壁较浅,足较高。
6、元代龙泉窑和元代青白瓷器上流行涂点铁褐斑。
7、元代瓷器一般都粗重高大,但元代青花瓷、元代龙泉窑青瓷、元代青白瓷中也 有二部分小巧的器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