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时瓷窑工匠们制作瓷胚胎会在瓷器胚胎底部的“修胎”,不同时代不同区域及不同窑口的修胎方式一般都有所不同。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瓷器底部修胎的胎痕,综合瓷器本身显现资料来判别瓷器的年代。
一、隋唐时期修胎痕迹特征
隋唐时期使用竹刀或线手工削刮
隋代洪州窑钵底部,施有化妆土
隋代洪州窑钵底部,施有化妆土(也有看北宋时期)
隋早期寿州窑青瓷有明显线削刮痕迹
唐代晚期越窑碗底似玉璧,一般称作“玉璧底”
唐代长沙窑水注底部,有明显线削刮痕迹
唐代长沙窑执壶底部
唐代寿州窑底部,圆饼底(也有看宋代的)
二、宋代修胎痕迹特征
宋代修胎方式是在旋转的陶车上用铁刀削刮
上图为宋代瓷器烧造方式
宋代陕西耀州窑瓷片底部
北宋湖田窑底部,中间黑色部分为垫饼留下的痕迹
宋代吉州窑底部修胎
宋代景德镇白瓷葵口高脚碗底部修胎
三、元代修胎痕迹特征
元代枢府窑印花碗碗底修胎
金晚元初山东淄博窑盘底修胎
元代钧窑天蓝釉大盘底部修胎
元代钧窑天蓝釉碗底部修胎
元代晚龙泉窑印龙纹大盘底部
元代磁州窑底部修胎
四、明代修胎痕迹特征
明代龙泉窑印花人物大碗底部,圈足厚实
明代龙泉窑印花洗底部
明代龙泉窑浅刻花钵底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