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年代:明,作者:沈周,现状:保利2010秋拍 成交价1792万元,尺寸:895 x 34.5 CM,材质:纸本 设色。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称为“吴门四家”,此说最早似见诸清·王鉴《染香庵跋画》一书中提到的:“成、弘间,吴中翰墨甲天下。推为名者,惟文、沈仇、唐诸公,为揜前绝后”。“吴门”为中国古代泛指苏州市及其附近地域的名称。以“吴门四家”为首的画家群体或泛称“吴门画派”。沈周,不仅为“吴门四家”中最年长者,或亦可视为该画派的开创人。
今天给大家的介绍这幅沈周巨作《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契合了中秋佳节刚过之时,看看古人是如何度过中国这一传统节日的。有竹庄乃沈周之父读书的地方,沈恒和他的兄长在相城“构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吟诗作画”。(见《明史·沈周列传》)。本文所介绍的画卷标名为《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有竹庄”,即为沈氏世代隐居之寓所。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整卷由画面与书法两部分组成,画面高34厘米,长 135.5厘米,书法部分高34.5厘米,长895厘米,高头大卷,可称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煌煌巨制。
画中所绘的是沈周在其居所“有竹庄”内的平安亭与友人中秋饮酒赏月时的情景。山水清胜,竹树桥亭,明月高悬,景致幽静。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与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该卷画作笔墨雄健老辣,格调疏简苍劲,意境清幽高旷,具有粗沈山水画的特点。书法则结体严整,笔法沉着稳健,苍劲老练。整卷书画诗文相映成章,堪称诗、书、画三绝。据诗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句可推知此卷为沈周于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岁时所作。据学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岁时始号“白石翁”,与此卷书法卷末所钤“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
根据历代著录,沈周曾多次表现其与友人在有竹庄中秋赏月的画作。如波士顿美术馆藏《十四月夜图》卷,该卷左方自题“十四月夜”四字,卷后有七言歌行一首,中有“舒庵与我六十人,更问中秋赊四十。”之句,当与《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为同年所作。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明代初年,山水画的画风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忠实继承了宋元时代的“南宗”文人画传统,但缺乏鲜明的时代特点;另一类为“复古”派,即把南宋时期的马远、夏珪的所谓“院体”即宫廷绘画重新恢复。这两种不同画风的根本性区别在于“皴法”的不同,前者为肇自五代宋初的董源、巨然的所谓“披麻皴”;后者则继承了马、夏等人的所谓“斧劈皴”。两者在明初画坛上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态势,直到沈周等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崛起而改观。沈周的画,基本上属于“南宗”文人画的“披麻皴”系统,从这幅《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来看,应视为沈周的山水画中颇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引首有贞伯题写“有竹庄中秋赏月”大字篆额。贞伯即李应桢(1431-1493),初名依,字应祯,更字桢伯,后以字行,改字贞伯,号范庵。与沈周为同乡,均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文徵明曾从其学书。如果该卷引首为李应桢同年所题,则时李应祯56岁。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书法部分则是沈周满怀激情,以七言律诗的形式,兴致勃勃地抒发其与浦汝正等友人中秋赏月时的复杂心情。该卷画作笔墨雄健老辣,格调疏简苍劲,意境清幽高旷,具有粗沈山水画的特点。书法则结体严整,笔法沉着稳健,苍劲老练。整卷书画诗文相映成章,堪称诗、书、画三绝。据诗中“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句可推知此卷为沈周于成化二十二年即1486年六十岁时所作。据学者研究,沈周在五十八岁时始号“白石翁”,与此卷书法卷末所钤“白石翁”一印正相吻合。
少时不辩中秋月,视与常时无各别。老人偏与月相恋,恋月还应恋佳节。老人能得几中秋,信是流光不可留。古今换人不换月,旧月新人风马牛。壶中有酒且为乐,杯巡到手莫推却。月圆还似故人圆,故人散去如月落。眼中渐觉少故人,乘月夜游谁我嗔。老夫老及六十年,更问中秋赊四十。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后隔水有孙承泽(1592-1676)康熙八年己酉(1669年)题跋,时孙氏78岁。孙承泽是明末清初的书画收藏大家,生活于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政权交替之际,在明末、清朝都做过官,后来隐居西山樱桃沟,建退翁亭,号退谷。今之退谷、退翁亭即由此而得名。孙氏晚年在此着书立说,鉴赏书画,《庚子销夏记》就是他在退居期间所作的书画著录专着。在其成书于1660年的《庚子销夏记》中就著录乐《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卷。书中写道:“石田《有竹庄赏月图》。石翁置有竹庄,尝出疏以募竹,其事甚韵。此图乃石翁与浦汝正中秋赏月庄中之平安亭而作。笔墨更为清胜,后有长歌可入白苏集中,字大如椀,亦似黄鲁直得意之笔。”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尾纸有张允中庚寅年,即1950年诗跋一,洋洋洒洒的诗文长题对此卷推崇备至,盛赞沈周此卷“通体笔法如铁铸,绕指柔处亦苍苍”的艺术成就和孙承泽“退翁法眼精且详”的鉴定眼光。张允中近现代有两人,均为著名收藏家。一为生于台中县大雅乡的张允中(1928~),张氏耕读传家,是当地望族,祖父和外祖父均为收藏古玩名家。张允中夫妇旅居日本四十多年,后回到台湾,斋名为“寄畅园”。另一位则为京城著名收藏家张允中(1880-?)。由该卷上“补萝盦”、“允中长乐”、“张允中六十以后之作”三方鉴藏印及款署“庚寅清和月下沅,东越补厂中六十有九。” 庚寅为1950年,时张允中69岁,由此上推69年,故可知其生年为1880年。故此张允中应为民国时京城收藏家张致和张允中。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局部
明 沈周《有竹庄中秋赏月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