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99|回复: 0

王铎书法作品涨墨技术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6 16: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涨墨”是指墨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王铎以润笔或者掺水的墨对点画有意进行渗晕,或使线条之间互相合并,或使笔触与渗晕交叉以丰富层次,使墨色的变化强烈,显现出一种别开生面的笔墨趣味,从而促进了以后对焦、润、枯、湿诸般墨色技巧的探索研究与应用。“涨墨”又使局部的点线溶于一处,形成块面体积。增加线条运动中的律动感,仿佛是乐曲的重鼓重锤,铿锵有力。仔细品味,王铎的“涨墨”还在于它的虚灵透澈,绝不是死墨堆积。此法应是王铎取法于画。将绘画的晕染技术引入书法的结果。
1.jpg
临王羲之帖立轴
摘要:“涨墨”可谓是王铎在书法作品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妙笔,观其整张作品,其墨由湿渐干,由于渐枯,润燥相间,节奏有生,尤其是巧用涨墨来粘并笔画形成块面,一方面简洁形华,避免琐碎,另一方面造成点、线与墨块的对比,纵而能敛,势若不尽,提高艺术品味。
关键词:笔法、涨墨、章法、节奏感、字法造势

2.jpg
王铎《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
谈到王铎莫不想到他独特的涨墨效果,其传世作品也多为此种风格,据研究晚明书法文化的学者白谦慎指出,在王铎的书法作品中我们长能见到因涨墨而造成一个字笔画之间的粘合,有时笔画之间的空间完全被墨晕没,由于笔蓄墨很多,墨在字中间晕开,使字的边缘呈不规则状,就仿佛在刻章时由于快速运刀所致的不期然的崩裂效果。但在王铎许多作品中运用涨墨可以说是一种相当精微复杂的艺术尝试,此涨墨可以说是一种自然的挥洒,加强了字与字的对比张力,增加了观者的品读性。

3.jpg
王铎 “涨墨”代表作 《雒州香山作诗轴》
论及书法,固然不可以不谈“二王”,中国书法自“二王”之后,可谓是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深受“二王”书风的影响,王铎也在其列。王铎是一个非常沿袭传统的书法家,但王铎对“二王”书风的继承与发展,并不是简单的增加乱头粗服,点画狼藉的狂怪用笔,而是大胆的注入了自己的狂放的豪气,使章法极尽歪斜,纵横之能放,造成字势的倾倒紧迫,气势奔放,势不可当。他把纵列种的横笔突出与大小粗细的提按纵放想结合,造成恣肆任性,摆动强烈的鲜明对比。墨色的浓淡、干湿与结构的疏密、聚散相互为呼应,含蓄多变,风神洒脱。“涨墨”重块的体积感与干笔的顿挫的空灵感,使作品出现雄强豪放、苍老粗旷的艺术个性。狂笔缠绕的连绵与逸笔跳跃的节奏,纵横奇崛,节拍适宜,表现出憾人心魄的磅礴力量,以下将从笔法、涨墨、章法、节奏感、字法造势上来逐一剖析。

4.jpg
王铎《宿江上作诗轴》轴 清顺治二年(乙酉1645年)行书 绫本 243×59cm
一、独特的笔法
王铎笔法早年受“二王”的影响,笔势较为平和,行笔温润,他中年学习米芾后,笔势、笔法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其笔法变圆转为方折处增多。米芾书法中弧线笔画常常以指折的转笔写成,而折角的笔画均显示出方折之意,而非“二王”的圆转。王铎在米芾笔法的基础上,进而夸张运用,激荡跳跃,方折劲挺。其次,王铎书法的笔画起笔处夸张其落笔形态,一反“二王”、米芾测锋落笔,匀称铺毫的惯式,而发展成落笔成点,反毫平铺的运笔方法,或圆点、或方点、或侧点,与折角处突出的方折劲挺形态共同构成了王铎的笔法特征,加上笔画的挺拔劲直,形成了其刚健的线质和激荡起伏的用笔节奏。
二、墨象万千,酣畅淋漓
中国画中有墨分五彩之说,利用墨之浓、淡、干、湿可以使画面产生处千丝万缕的变化,呈现出无穷的韵味。王铎在中国画中悟到用墨之道,并大胆的用到书法创作中,进而增强了书法作品的整体视觉效果。所以说他的作品的冲击力是他巧妙用墨的功劳。历史上在王铎以前没有一个草书大家用“涨墨”法,此法实为王觉斯独创。如《行书奉龚孝升文卷》是一幅典型的“涨墨”佳作,王铎利用墨的枯润、浓淡的大反差,使作品产生了动荡与跳跃。又如《行书文语轴》则用“蓄墨”涨水法,在书写中展现晕、枯、淡之效果,通篇感觉是一幅典雅的丹青画。再如其48岁所作的《临王羲之小园子帖》,这幅作品更具有涨墨的特点:整幅作品中,起首第一字“仆”字的左偏旁就完全被涨为墨团,当写至第九个字“杂”字时,其涨墨效果比第一个字还要过分,人们的视线完全被这两个突兀而强烈的墨团所吸引,并怀着兴趣读下去。更出奇的是“可”字已经涨成一个逗号形态。王铎通篇有意识的使用涨墨呼应对比也十分明显,如上部第一行第一字的“仆”字和第三行第一字的“故”字的涨墨与右下角“杂”“可”“处”“静”等字呼应,中部第二行的“往”字与的三行的“伦”相呼应,这种不同位置的参差对比,使作品在整体的视觉效果上显示出别具一格、鲜明的特点。王铎涨墨的运用使他的书风有别于典雅婉转、流美新妍的魏晋书风,他先是取法二王又与之面迥然不同。二王用笔圆转秀丽,王铎则是方圆兼施;“二王”用墨均匀润泽,王铎是涨墨浓墨干湿并用,开拓并丰富了书法用笔用墨的空间,形成了极具渲染的视觉艺术效果。他造就了书法艺术的视觉转换,也是一种审美意趣的升华。王铎的涨墨效果的使用对清代以后尚趣书法的发展,特别是近现代书法有很大的影响。
5.jpg
王铎《临徐峤之帖》轴 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绫本
三、灵动的章法
前人在讲章法时,讲究的是似欹反正,一般着眼与单字,在各个偏旁部首的组合关系上做文章,观其数字甚至一行为单位,单位量的扩大,使通篇变化更加集中,更加大气。王铎则意连绵不断的笔画或笔画可连可断而气脉相通,一行末的字和下一行起首的字遥相呼应,气韵生动,加强了书法的力度美,王铎也曾说:“凡作草书,须有登吾嵩山绝顶之意。”故说王铎的草书使追求气势的,其气势串连在精妙的整体布局之中了。

6.jpg
王铎《书画虽遣怀文语轴》
7.jpg
王铎《书画虽遣怀文语轴》(图为局部)
四、强烈的节奏感
强烈的节奏感使书法作品产生运动力和冲击力。书法的点画线质表现其弹性产生运动力,运动的返急产生冲击力,在这一点上王铎成功的运用到书法点画的变化上,使笔在绢、纸上的运动过程中产生顿挫、仰侧、崎岖、突变,使个性的张扬发挥到极致。尤其使一笔书,王铎采用远大于张芝、王献之、张旭、怀素、黄庭坚等人作品的尺幅,给毛笔更为宽阔的书写空间。如《草书临张芝帖轴》前两行均为一笔一行书就,几乎无一断笔,的三行若不是内容写完,恐怕又是一笔书完一行。《草书临王献之帖轴》、《临王献之节过岁终、愿馀馀帖》都课程为巨作,充满着激情的用笔。我们用黄山谷的草书与王铎的草书作比较,山谷草书趣劲键,险绝,表现出骨力洞达之势,但结体不够雄迈;王铎取其精神,丰富笔法,使在用笔之时寻求千变万化,同时加强了结体的雄厚,如龙蛇行空,来势无能挡也。
五、史无前列的字法造势
王铎亦受时风影响,但能站在传统基础之上,破除旧有的模式,创建出一种崭新的恢宏博大的图式,使观者无不领略其艺术的震撼力。造势使王铎书法有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如《赠张抱一行书卷》,通篇显现出变化莫测的感觉,字势左右跌宕,用笔老辣。唐张旭狂草《古诗四帖》如龙蛇之行,富于变幻,王铎在这一点上更进一步,进一步追求草书终的险绝、突变、膨胀和内敛之势,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8.jpg
王铎 《单椒秀泽轴》
王铎善用墨,浓淡墨的交替运用使作品燥润相生,涨墨的运用不仅克服了刻帖所带来的局限以及大幅巨制所带来的空乏,而且给作品平添了一种酣畅之气,更赋予作品一种鲜活的精神内涵。在形式上对前人的审美定式有了较大的突破,王铎创造性的继承了“二王”和米芾的书风,但他并没有止步,王铎对中国书法的高度领悟,开宗立派,为后世学书者留下宝贵的财富,王铎也成为中国书法史入古出新的又一典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