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写道:
若论佛道人物仕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鸟禽鱼,则古不及近。
花鸟画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在彩陶器皿上,后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在宋代大放异彩,据《宣和画谱》记载,当时宫廷藏画见于著录的作品中,有三十位花鸟画家,近两千件作品,所画花卉品种达两万余种,可见花鸟画创作在宋代的发展盛况。
宋代花鸟画的形式有立轴、有长卷,但更多的是咫尺幅度的册页,尺寸大多在30cm左右,亦称小品。册页尺幅虽小,但其蕴含的美学,哲思却不亚于大幅的长卷或立轴。
花鸟画的题材则相当广泛,狭义的花鸟画指花卉与飞禽,广义的花鸟画泛指的是各种动植物,蔬菜、瓜果、草虫、游鱼、猫兔、松鼠等,皆可入画。宋画小品可谓是把自然界的湖光山色、鸟语花香都集中在这尺幅大小的画面中,绘出了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荷蟹图
绢本设色 28.4cm×28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红梅孔雀图
绢本设色 24cm×32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青枫巨蝶图
绢本设色 23cm×24.2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非子曾论画曰:
犬马难,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也,旦暮罄于前,不可类也,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罄于前,故易之也。
意思是画狗马之类的动物比较难,因为狗、马是人们所熟悉的,早晚都出现在你面前,不可仅仅画得相似而已,所以难画。而画鬼怪则比较容易,因为谁也没见过鬼魅是什么模样。可知把生活中熟悉的一花一草、一虫一鸟形之于笔并非易事。
吴炳 出水芙蓉图
绢本设色 23.8cm×25.1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出水芙蓉图》传为画家吴炳的作品,画家几乎是以照相机式的方式刻画了一朵近乎完美的荷花。图中红花绿叶占据整个画面,这种丰满的构图似乎使我们有以一花而见一池的错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也被表现得入木三分。
出水芙蓉图(局部)
花瓣的描绘技法类似“没骨”法,不见勾勒之迹,渲染出花瓣既轻盈又腴润的质感。
提到宋画还有一个绕不开人的就是宋徽宗赵佶,他亲自主持画院,开设画学,并广集天下画士名手,这使得北宋的花鸟画创作日趋繁荣,可以说是他把宋代花鸟绘画推上了高峰。
在花鸟画的创作上,宋徽宗崇尚格法,重视内修,强调对现实生活的观察,热衷于客观地描绘事物,追求自然生动的艺术意境。
赵佶 梅花绣眼图
绢本设色 25cm×25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这幅《梅花绣眼图》简洁雅致,仅折枝一丛,绣眼一只,却绘出生动的自然世界一角。斜横交错的树枝,状若娇羞和欲展未开的梅花,轻巧灵动的山鸟都被宋徽宗舒展自如的笔调表现得淋漓尽致。
宋代以花鸟画著名的画家还有李迪、李安忠、林椿等。他们甚至以一生的时间,专注于画某一种鸟类,或某一种花果。他们不断的观察研究,用“格物”的精神,为大自然中的花鸟、草虫留下最美丽的神态。
林椿 果熟来禽图
27cm×27cm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家选取果木的一枝写秋景,以活泼的艺术表现形式突出描绘了枝叶、果实的色彩和禽鸟的情态,大不盈尺却美轮美奂。在饱满丰硕的果实和小鸟怡然自得的鸣唱中,画外的情趣、诗意与画意相结合,加强了花鸟画借物抒情的意蕴,令人赏心悦目。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乾坤”。
宋人以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
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
以高妙的笔法借物寓心,
在咫尺之间,
绘出了花鸟画的黄金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