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筒,俗称“官帽筒”,是清代官员在上朝之前休息时置放花翎顶戴用的。
“帽筒”兴起于清朝咸丰年间,兴盛于上世纪前半叶,后来,发展成为居家摆设、女儿出嫁时的必备陪嫁品。
早期的帽筒并不是圆柱形的,在清代初期,康雍乾三朝,官窑是把官帽放在一个圆形类似香熏的上面,这是帽筒最初的雏形。
此帽筒为传统样制,直口,筒腹、口略大于底,中空,外壁上端饰双线边纹两道,两道边纹间斜划网格纹,筒壁饰六个等距、上下相交错的海棠花式镂孔,这是为了便于散去帽里的汗气,同时也可用于熏香除臭。
由于它同时具有实用和陈设性,后来被民间广泛接受,随着清朝的没落,光绪后期到民国初期,帽筒逐步演变为普通人家的陈设器。
帽筒”以制作工艺、制式、绘画等,饱含了我国一个半世纪的民风民俗,成为雅俗共赏的古董瓷器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