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粉彩是清康熙末期出现的一种瓷器低温釉上彩,是在珐琅彩和五彩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采用珐琅彩的玻璃白,并从珐琅彩中引入填的颜色和洗染的颜色,色泽绚丽而柔和。粉彩的工序是先在高温烧成的白瓷上用墨线起稿,然后在图案内填上一层可做溶剂又可作白彩的玻璃白,彩料施于玻璃白之上,再经过画、填、洗、扒、吹、点等技法将颜色依深浅的不同需要晕开,使纹饰有浓淡明暗层次,经720℃-750℃的低温烧成。
粉彩瓷器由于掺入粉质,在彩绘上改变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运用各种丰富的彩料,使画面风格近于写实。瓷面光泽透亮,每一种颜色都有丰富的层次,粉润柔和,秀丽雅致,与被称为“硬彩”的五彩相对,有“软彩”之称。
首都博物馆藏清代粉彩瓷数量较多,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各朝粉彩瓷均有收藏,基本展现了粉彩瓷的发展脉络。这其中,以雍正、乾隆时期粉彩精品最多。此外,民国粉彩仿雍正、乾隆朝的也有很多。两者相较,正可凸现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的特征。
雍正时期,粉彩达到了艺术和技术的巅峰。粉彩官窑、民窑均有生产,精致的官窑作品可与珐琅彩相媲美。在首博馆藏雍正粉彩瓷中,器型有瓶、碗、盘、花觚等,以盘居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