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182|回复: 0

明代官窑瓷器龙纹的演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5-2 08:52: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纹常被装饰在官窑瓷器上,象征皇权和威严,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明代;官窑;瓷器;龙纹
龙纹是瓷器上的典型纹饰,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向来是作为皇家宫室瓷器御用的装饰纹样,是皇权身份和威严的象征,明朝皇室更是如此。开明皇帝朱元璋,在建朝初期,就神化自己,自谓承上天之命,体恤百姓的圣君,所谓:“天以子民之任付于君,为君者欲求事天,必先恤民,恤民者,事天之实也。”①那 么,在明代皇室历朝的瓷器上,装饰以龙纹这一非现实、具有超自然力量的形象载体,自然成为统治阶级彰显权威和凸显严格的社会等级礼制最为合理的选择。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朝廷颁布了器用之禁,如《大明会典》二十六卷:“规定:凡器皿并不许用朱红、描金、雕琢龙凤文。龙凤纹饰被禁止在民间使用,历朝更时常重申其禁令,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室权力的象征,也成为民间可望而不可即的某种富贵和地位的象征。在明王朝的发展历程中,官窑瓷器龙纹有个不断演变的历程,这_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元末明初期
以洪武瓷为代表,这个时期存世作品鲜见,不过在有限的资料中仍可以窥知梗概。基本上它是沿袭了元代龙纹的特质:龙头通常较为窄小而秃,龙颈瘦长,身躯瘦小似蛇,而身形常显得活泼矫健。
2刚劲写实的“明早期”
以永乐、宣德时期为代表,这个时期的龙纹比起元末明初期有了明显的不同。(1)头部和鼻子变大,比起洪武时期小而窄的龙头,在视觉上较具平衡感。(2)身躯四肢较为粗壮,与洪武时期瘦长似蛇不同。(3)洪武时期龙头只以稀疏的毛发成束往后飘扬,此时则饰以浓密的毛发,且常成束或分成数束往后或上飘举,更显示出威猛稳重的感觉(图1)。
iNle6PgCIlnv66RP.jpg
J5O0wRRSVA8N23Z3.jpg
D4k9W8CwWXwKlOkQ.jpg
图 1 永乐龙纹
G0ORLFzXMORMXODK.jpg
f6mWDKhWKhcCmKky.jpg
图 2 宣德应龙纹
永乐时期的龙纹形态分为“穿花龙”,龙纹行走在缠枝花叶之间。另外一种则为“海水龙”,腾跃在_片汹涌的波涛之上,这种形式的龙纹,其影响可谓深远,后代也极喜爱以此种题材装饰龙纹,这种好尚的心态应该和永乐年间的海事活动一“郑和下西洋”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反映在官窑器的制作上,后来历朝都陆续出现此类题材的官窑制作。第三种为“云龙纹”,以云纹来搭配腾跃的龙纹,这也是后代相当普遍的构图。还有一种起源与永乐朝的“回首式”龙纹颇具特色,气势威猛,英姿勃 发,像是回首遥望中原大地之意,画面写实生动。
宣德时期的龙纹造型更为丰富,除了上述永乐时的四种样式外,还出现了一些创新纹饰:
(1)应龙纹:龙为神灵之精,四灵之长,俗称蛟龙有鳞,应龙有翼,虬龙有角,无角者为螭龙,未能升天者为幡龙,蜻龙嗜水等。宣德时期的这种龙纹前肢有翼,为“应龙”(图2)。我们从构图来看,此种龙纹是和海水纹、鱼纹配合,或具备鱼尾形龙尾,所绘鱼纹具备双翼,所画的内容应是所谓的“鱼龙变化”的典故《水经注》有云:1里鱼三月上渡龙门,得渡为龙,否则点额而还。”这种鱼龙变化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但作为官窑器上的纹饰,则从明代宣德时期开始,象征帝王恩泽天下。
(2)衔芝龙:它的造型与其他的龙纹都不同,四爪、独角、细颈、口部衔灵芝一株,两膊有火焰,尾部作卷草式,两膊之火焰和卷曲的龙身形成矫健威猛的节奏感,尤其是颈部屈曲成顺势待变的样子,给人一瞬即发的速度感,四肢筋肉突起,爪子刚猛锐利,也给人巨力万钩的气势(图3)。
eFsZSfn7s1l71EEE.jpg
图 3 宣德衔芝龙纹
WRBe4YddDOLWduD5.jpg
图 4 宣德转颈龙纹
(3)转颈龙:此种龙纹始自宣德,颈部缠绕成一个弧形,别 具动感,从构图的形式来看,多有海水和穿花,龙纹造型奇特且 强健有魂魄(图4)。
明中期从成化开始历经弘治、正德两朝,此时期的龙纹有着 明显的改变。没有早期龙纹的威严雄健的气魄,显得无力而虚 张声势。永乐、宣德时期对龙纹采取写实的手法,笔力生动而合 乎生理结构,加以深浅不同的渲染,表现出立体的动感,成化以 后虽然承袭早期的形态,但是由于局部描绘不若早期精细,在笔 法上有愈益精简的倾向,形体描绘上也逐渐脱离了早期写实而 繁复的技法,龙纹变得刻板而僵化,有日益图案化的倾向。
hH1qV21XN2lwXni1.jpg
F2x4jNi20P6jNmN0.jpg
图 5 成化夔龙纹
成化时期的龙纹基本上延续 了宣德时期的各种样式,始创于成 化的夔龙纹(图5)很有时代特色,躯体成花叶状,与传统的龙纹相 较,更具柔性,一般人论及成化瓷,多赞誉其优雅柔美的纹饰及形制。
这种风格的普遍应用,与成化帝嗜 好隽秀巧美的器物不无关系。而夔龙纹最大的特征在于辅助或 背景装饰纹饰皆是番莲纹,且前肢有翼状装饰,爪为兽爪,有三 爪或四爪,不像其他龙纹为五爪。
w626N2F71gt1aT2G.jpg
dqAYummdewz0dmoD.jpg
图 6 弘治二龙戏珠
XViQ0XqwS0CBiWQG.jpg
图 7 正德龙纹
瓷器史中向来有“成弘不分”一说,弘治朝的龙纹与成化朝 基本趋同,但纹饰构图更为简化。双龙戏珠纹饰在弘治时期相 当盛行,大都绘于盘心或碗心,以双龙头尾相衔接,而龙首居中 抢珠的圆形构图,造成一种流动活泼的视觉美感,则是弘治朝相 当别出心裁的龙纹装饰(图6)。
正德时期的龙纹大多口部紧闭,而暴露牙齿在嘴巴之外状 甚是有趣可爱,构图简单(图7)。
4“写意随性的”明晚期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官窑衰落,龙纹改变了以前较细致的 描绘,笔法豪迈粗旷,草率随意,形成了自然简洁的新风格。
嘉靖的龙纹,基本上是承袭明中期日渐图案化的风格,多用 平涂笔法,少渲染。龙纹的形体只以简单几笔的线条来表 现,无阴阳层次,鳞片常以直线 条交叉成网状,而不再做细腻 地勾勒,爪子不再具有劲利的 感觉,而代之以像剪影般的钩 状(图8)。
Uizi35Z5V2b32s3b.jpg
vaBt5FcSo9lcT5Yg.jpg
隆庆时期的龙纹,大体来 讲,用笔简单率意,龙纹看起来像一条稚嫩的小龙,丧失了早期 威猛劲利的气势,龙爪皆为轮形五爪,毛发皆成一束往上飘举,眉呈M形甚或不画,鳞片也大都以网状的线条来表现,其中所 绘海水龙的波涛更是简化成波浪状(图9)。
XN0rnoVrzJ8VejIK.jpg
BIEYZ5rRu5RpO1x8.jpg
图 9 隆庆龙纹
vR2ya87tt77TxTyQ.jpg
图 10 万历夔龙纹
万历时期的龙纹在明晚期是变化较多的阶段,构图上变化 丰富,形式多样,特征为毛发皆成一束往后飘举,龙眉虚化,鳞 片简化成网状线,搭配纹饰通常用细琐的云纹、花叶纹,呈现出 —种繁复的图案化美感。此时夔龙纹不像成化时期口吐番莲 花叶,而改以口吐一朵灵芝,甚是特殊(图10)。
注释:①《明史》卷3《太祖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