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一九二〇至二一年作《梦中的维纳斯》油画,画布;成交价:RMB 39,164,520;尺寸:62.3×95cm;拍卖公司:香港蘇富比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6-04-03。 中国现代艺术之发展,以写实主义与现代主义两线并行。由徐悲鸿所传入的写实主义,代表着欧洲悠长的古典艺术与文明,结合其致力建设之美院制度,奠定了今日中国艺术教育之基础,是为中国乃至亚洲现代艺术史上不可回避之巨人。徐悲鸿曾在文章《美术之源起及其真谛》指出:「世界艺术,莫昌盛于纪元前四百余年希腊时期…(希腊)女子之美者,曝其光润之肤,曼妙之态,使人惊其艳丽。艺人平日习人身健全之形,人体致密之构造,精心摹写,自能毕肖。」可见其认为裸体造型艺术,乃西方艺术之根源,亦成为他西行求学的主要目标,本季晚拍重戏《梦中的维纳斯》(拍品编号1034),不但是艺术家罕有的旅法时期油画,更是其首幅主题性创作。其以严谨的造型技巧为基础,表现西方古代神话的人文内涵,既刷新了中国艺术对于情爱与欲望的正视,亦指涉了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之时代脉搏,下开其对于中国历史传说题材之耕耘,象征此一代宗师之事业启航。 《梦中的维纳斯》一片春意盎然的森林和草地之上,躺卧着一位曼妙少女,其身躯丰腴健美,双目垂帘轻闭,两颊艳若桃李,与乳尖色泽呼应,在青翠柔和的背景映衬下,胴体更显白里透红,散发青葱魅力;其表情似笑非笑,彷佛午睡方酣,悄然进入梦乡,肢体语言放松而张开,享受着温煦的阳光与柔软的草地,藕臂无意识地一边搔弄金色秀发,一边撩动身旁小草,双腿不期然彼此摩挲,坦率地迎接初开情窦,挑逗意味更形强烈,隐喻了内容可圈可点的梦境。洒落于少女身上的阳光,彷佛从内而外散发的神圣光晕,不仅突显女性曲线,亦象征其并非凡躯;随着光线之移动,更预兆她准备慵懒翻身、正面示人,塑造出生动气韵。艺术家捕捉了千钧一发的剎那,观众在画面所看到的,不仅是一具少女裸体,更分享了场景的季节、时间、温度,甚至能与她同步呼吸、起伏心跳,激起原始的爱慕与冲动。在中国艺术史上,举凡登入大雅之堂的创作,往往迥避了男女情爱的正面陈述,尤其有关欲望的指涉,只能潜伏于社会文化之隐流。《梦中的维纳斯》创作于1920至21年,其时徐悲鸿留学于巴黎,在开放的风气下,不必忌讳对于女性裸体之创作,由此鼓励他归国以后致力改变社会的保守习气,刷新中国艺术对于人体之审美与情爱之表达。 神话:贲张骚动的戏剧张力 《梦中的维纳斯》并不止是一幅裸女作品,画中少女亦殊非凡人。若细心留意,画面右上方尽头处隐若可见两道身影,其似为人类,却头长双角,鬼祟躲藏、埋伏于树荫之下,蹑手蹑脚的意欲欺近少女,此种角色,正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半兽人「萨堤尔」(satyr);「萨堤尔」乃半人半羊之身,在罗马神话中被称为「法翁」(Faun),被视为农牧之神,在艺术创作中则经常出演歹角。羊在中外文化都是好色及强烈性欲之象征,上半身为人、下半身为羊的萨提尔亦具有同样特性,尤其喜欢骚扰森林中的仙女(Nymph)。在希腊神话中,万神之神宙斯曾经化身萨堤尔,向维奥蒂亚河神的美丽女儿安堤奥普(Antiope)索爱,此后陆续衍生出各种有关「森林仙子与半兽人」(Nymph and Satyr)的神话创作,若画中仙女是单独出现于森林的话,多数会被认为是狩猎女神黛安娜(Diana),或者爱神维纳斯(Venus)-两位女神虽同样以惊世美貌闻名,然而,若女神形象英气强悍,而半兽人面露惧色的,一般被认为是黛安娜;若女神娇弱纯憨,而半兽人无所忌惮的,多数被认为是维纳斯。在《梦中的维纳斯》,徐悲鸿不仅表现出年轻早熟的写实功架,更出色地担当着导演和说书人的角色,在一片详和宁静的幽暗处,落下一枚耸人的火药引。半兽人所占的位置虽小,却成为掀动整幅作品的角茖,彷佛随时爆发的计时炸弹,激起整幅作品的张力,为一幅裸体肖像赋予完整的叙事情节。 徐悲鸿不仅是一位中国艺术巨人,亦是新文化运动之要员。其西行之初,即矢志深研欧洲古典文明与古典艺术之精要。其所以归国后高举西方古典主义改革中国艺术,事实上极欲以西方古典文明补充中国文明,而绘画即为其焊接点。按徐悲鸿第二任夫人廖静文主编的《徐悲鸿美术全集:第一部》年表所示:「二十四岁在蔡元培,傅增湘等人的帮助下,徐悲鸿赴法公费留学。船到英国,他在大英博物院惊叹希腊巴底隆神庙残刊的精美华妙。」可见古希腊遗迹,乃西方文明给予艺术家的首次切身震撼;稍后抵达巴黎,艺术家亲炙欧洲历史绘画,而他至为醉心的年代,则是上始于十五世纪的文艺复兴,经历十七、十八世纪的巴洛克、洛可可时代,下迄十八、十九世纪的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学院主义和写实主义等,其日后归国所倡导的广义「写实主义」,事实上包罗以上将近五百年的西方绘画发展,而此一脉络之融汇,即明显见诸《梦中的维纳斯》之上。维纳斯在本作的侧卧姿态,起源自十六世纪初年的《德累斯顿维纳斯》(Dresden Venus),此作由意大利画家吉奥乔尼(Giorgione)开始,并由徐悲鸿最敬仰的古代大师提香(Titian)所完成。《德累斯顿维纳斯》中裸女单臂上扬的斜躺姿态,直接启动了西方对于人体造型的革命,此后数百年,从委拉斯盖兹、哥雅、安格尔、库尔贝,以至印象派先驱马奈,历代名家持续创作不断,徐悲鸿创作《梦中的维纳斯》,可以说是以欧洲古典艺术的继承者自居,并欲宏扬于同样博大精深的东方中华艺术系统之中;1933年,徐悲鸿在欧洲各国举行巡回个展时途经英国,又临摹了收藏于伦敦国家画廊的委拉斯盖兹的《镜中维纳斯》(Rokeby Venus),可见其志向始终不渝。 特写:匠心独运的守变融创 早在出国以前,二十三岁的徐悲鸿已经在北京大学发表《中国改良之方法》,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徐氏这种改良主义观念,不止应用于中国艺术,亦可见诸其对西方艺术之态度。徐悲鸿虽然日后与现代主义针锋相对,然而其对于古典艺术各派甚至印象主义,都显出兼收并蓄的胸怀,正如他在题《赵夫人像》时自述:「我学博杂,至是渐无成见,既好安格尔之贵,又喜左恩之健,而己所作,欲因地制宜,遂无一致之体。」对于《梦中的维纳斯》的女神的躺卧姿态,徐悲鸿虽然展现了他对于提香的敬仰,却并非萧规曹随的因习;相反,他透过巧妙的视点转移,为整幅作品带来截然不同的较果:西方历代的躺卧裸女,多数都采取视觉效果平衡的单点透视法,但本作却采用夸张前景的「前缩透视法」(foreshortening),将女神的上半身移到观众视线跟前,形成特写效果;画面的构图主轴,形成从左下到右上的一条「近-中-远」对角线,观众视线亦得以自然的从女神的脸庞到双腿顺游而上,最终发现右上方最远处的半兽人。此一特殊视角,最早出现于十五世纪意大利画家曼帖那(Andrea Mantegna)作品《哀悼基督遗体》,徐悲鸿在本作的人物处理上,结合了两幅文艺复兴经典之智慧,对于背景的创造,亦汲取了浪漫主义和印象主义的色彩与笔法,由此可见他守中有变,沿中有革,寓创新于融合的艺术哲学。 《梦中的维纳斯》的第一层意义是爱情与欲望,然而「森林仙女与半兽人」在悠长的欧洲神话学传统上,实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仙女象征着美丽、性感、完美、欲望,半兽人则象征着丑恶、暴力、贪婪、霸道,彼此实为两极,而又经常处于互相吸引的状态。徐悲鸿在艺术上日后主张「尽精微,致广大」,作品中好作微言大义,由此观之,《梦中的维纳斯》的女神与萨堤尔,亦可视为一种文明与野蛮的象征。这种文明与野蛮,似乎并非纯綷的善恶关系,更近于反映现代社会「愈文明愈暴力」的时代状态;知人论世,徐悲鸿赴法之时,正是1919年5月10日,距离中国的「五四运动」不足一个星期,而这件历史大事之触发点,即是当年在巴黎举行、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巴黎和会」。以徐氏之淑世,不可能身处世界漩涡之中心而无所感触。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正是欧洲以现代文明领先全球之际,偏偏又是发动人类史上最大规模战争之肇因;中国以数千年文明自居,却因近代之保守因循,而卒致列强侵略。本作在唯美动人的画面下隐伏着不安,恰好隐喻着文明底下所潜在的野蛮因子。 按出版作品统计,《梦中的维纳斯》是徐悲鸿创作最早的具备完整主题性的油画作品,比起1924年诞生的《奴隶与狮》还要早三年。《奴隶与狮》的主题,典出古罗马学者老普林尼在《自然史》中所记载的寓言故事,而《梦中的维纳斯》则源出古希腊神话,可见徐悲鸿赴法,实际上从欧洲古典艺术触及整个欧洲古典文明,由此引领他回国之后,除了专注引入西方古典艺术、学院写实主义及建立美院体制之外,其个人创作更着重历史、神话、传说题材之发掘,于是陆续诞生了1928至30年的《田横五百壮士》、1931年的《九方皋》和《霸王别姬》、1930至33年的《徯我后》、1940年的《愚公移山》和《风尘三侠》等等,形成中国艺术史上第一个宏大的古典主义油画系列。本作曾经参加1988年于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之「中国-巴黎:早期旅法画家回顾展」,并著录于当年之展览图录。徐悲鸿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时,将《梦中的维纳斯》赠予同校任教的艺术家王式廓;此后,王式廓又将本作赠予女婿大长骁(本名马骁)作为结婚礼物,然后进入现藏家之手。徐悲鸿油画作品极为难得,2007年于香港苏富比上拍的《放下你的鞭子》即曾创下7200万港元之高价,《梦中的维纳斯》至精至罕,诚为藏者之珍!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徐悲鸿一九二〇至二一年作《梦中的维纳斯》油画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