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芝图;年代:明;作者:陈洪绶;现状:现藏于天津博物馆;尺寸:107.4 x44.9 cm;材质:绢本 设色。 无论在晚明,还是把视角推至整个中国绘画史,陈洪绶都足以跻身最伟大的画家之列。不世出的绘画天赋、磊落崎坎的平生遭际和对于古典大师的至深领会造就了他其“清圆细劲、润洁高旷”的绘画风格,张庚《国朝画征录》中云:“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隋、唐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也。”此诚为确论。今天给诸位带来一幅常见的高士题材,所命的题目也比较简单《餐之图》,其实颇有可以玩味之处。 此图绘一高古之士左手握琴,正在餐食灵芝。身后湖石玲珑,案几上器皿古雅;一旁的僮子还在火上烹煮着灵芝。所绘人物面目奇古,造型略显夸张,但衣纹线条均匀流畅,细劲柔韧,有超逸尘世之资。题跋:“洪绶画于柳桥”。画面简洁,勾勒精细传神,是典型的陈洪绶人物画作。不过,研究一下画面,灵芝在煮,说明要它熟,或者要它的煎出液,吃的动作明显是在吮吸,左手操那的那把操琴,是在吮吸不畅通时可以打孔,以便于吮吸方便。 陈洪绶所画的人物,体格高大,衣纹细致、清晰、流畅,勾勒有力度,整体效果在仇英、唐寅之上,人称三百年间没有他这样格调的笔墨。 款识:洪绶画于柳桥,印章:陈洪绶印(白文)、章侯(朱文) 一高士停阮餐芝,一童子拨火炼制,作者用意也是清楚的,无非是一种内心苦闷的派遣之法。面对山河破碎、繁华消歇的现实,陈老莲的一派衷情终归于无可奈何的惆怅与哀怨,更加深切的表达了这位时时不忘故国的伟大画家内心深处的深情与不安。此种心态,在老莲晚年尤为典型,我们还可以从画风上得到验证。 如果对陈洪绶的画风进行粗略的划分,大概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的陈洪绶,画法多从晋唐而来,格调已经高过同时的人物画家;中期的陈洪绶,作风更加细谨,人物造型夸张而奇特,用线方圆相济,精力内含;晚期的陈洪绶作品,则已达至出神入化之境,运笔类高古游丝,匀净粹雅,人物或怪异、或正常,率皆古雅轩昂,画石头不再点苔,也不皴擦,迹简而意淡,具有无穷的内蕴。当然这种划分并不能将陈洪绶的风格截然分开,在一个画家的绘画历程中,探索,实验都是正常的情况,风格渐变才是接近事实的情况,所以陈洪绶有些中年作品已经奠定了其晚年的画风,而其晚年作品,不仅形式多样,且又有时体现出中年时的某些特质。 【作者简介】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诗人。字章侯,幼名莲子,一名胥岸,号老莲,别号小净名,晚号老迟、悔迟。汉族,浙江绍兴府诸暨县枫桥陈家村(今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陈家村)人。年少师事刘宗周,补生员,后乡试不中,崇祯年间召入内廷供奉。明亡入云门寺为僧,后还俗,以卖画为生,死因说法不一。 一生以画见长,尤工人物画。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线条细劲清圆,晚年则形象夸张,或变态怪异,性格突出。花鸟等描绘精细,设色清丽,富有装饰味。亦能画水墨写意花卉,酣畅淋漓。还长于为文学作品创作插图,能表现出原作人物的精神气质。其画手法简练,色彩沉着含蓄,格调高古,享誉明末画坛,与当时的顺天崔子忠齐名,号称"南陈北崔"。 其人物画成就,人谓"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盖明三百年无此笔墨";当代国际学者推尊他为"代表十七世纪出现许多有彻底的个人独特风格艺术家之中的第一人"。 陈洪绶去世后,其画艺画技为后学所师承,堪称一代宗师,名作《九歌图》(含《屈子行吟图》)、《<西厢记>插图》、《水浒叶子》、《博古叶子》等版刻传世,工诗善书,有《宝纶堂集》。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7488-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明陈洪绶《餐芝图》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