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艺术”是我们对中国艺术未来怀揣想象的单词,如果搜索上个世纪末的英国青年艺术对艺术发展所形成的震撼,我们就会更有理由的对当下中国青年艺术充满期待。尤其是中国艺术从未像今天这样经历前所未有的机遇,它不但为更多的人所熟知,同时它也逐渐地还原于艺术的真实,开始自由地与不同地域的人展开交流。这使我们联想到上个世纪末在中国进行的文化变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的中国当代艺术就是以青年艺术家为主导的艺术实验。基于这样的缘由,我们才会在今天这样一个完全不同的语境中重新思考青年艺术的现状。无独有偶的是,虽然社会的转型已从根本上改变了艺术创作所存在的针对性,但艺术受制于社会的事实仍然让我们怀疑艺术所要表达出的真理,尤其是在我们开始用2012这个充满隐喻的数字来对过去一年的青年艺术进行回望时,不得不涉及它带来的颠覆。因为“玛雅预言”在全球性范围内的扩散,使得人们更多的是陷入对未来的各种猜测之中,“社会的不安再加上资本的洗礼,青年艺术家不得不面对他们从未遇到的挑战。尤其是前几年上帝施于中国艺术的慷慨,已随着时间逐渐消失;另一个不安因素是钓鱼岛、黄岩岛事件所形成的国际风波,再加上即将召开的中共十八大,迫使更多的中国人不得不把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以及今天我们对关于国家、民族的认识,重新放置在我们对中国的历史文化中来进行考量。在过去的365天里,中国艺术与中国城市化进程一样,并没有因世界的诸多磨难而放缓它的步伐。北京、上海、广东、四川、重庆等地仍在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密集的展览虽未产生什么文化效应,但它还是从某种程度上为城市生活提供了相应内容。只是比起前几年喧闹的艺术场景,2012年度的青年艺术创作已随着时间而趋于务实。庆幸的是,过去艺术生态中被误读的各种因素逐渐被自我消解和淡化,比如对传统的固守、对欧美艺术的趋之若鹜、对资本的过度迷恋……这种种现象所凸现出的一切,虽然在过去的日子里造就了中国艺术奇特的景观,但我们也不无遗憾地感到:艺术生态的现状与理想之间仍然存在着相当的距离。由此,如果我们用客观的态度来看待正在行进的青年艺术,也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2012的青年艺术尚未呈现出清晰的轮廓。 不过我们仍有理由相信由中国文化转型而带来的创作内容的改变,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些新艺术生产正在城市生活中发生。尽管我们没能看到像英国YBA那样激动人心的艺术变革,也未出现像日本那样利用通俗的艺术语言突破了艺术与受众间阻隔的界限,但中国的青年艺术家还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语境中,正在形成自己的视觉。如果我们从北京、上海、广东以及中国的西部,就会看到青年艺术家组合成各种各样的群体,部落式地散居在城市的边缘地带。他们的工作不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域,并常常用扩展性的思维将艺术嫁接于更多的文化形态,试图用新的语言方式来建立起与城市、社区新型的生存关系。在艺术创作上不像老一辈艺术家那样忠诚于自己的历史,他们更多地考虑的是与实际生活相对应的主题。由于他们成长经历和条件的限制,新一代艺术家更多地强调个人体验,会无所顾忌地或利用青春期的叛逆、或者用修饰来建立起自己的创作内容。在艺术媒介中,他们摒弃传统的艺术工作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和源源不断的二手图像,选择性地加工成他们的兴趣样式,来与老一辈艺术家创作内容形成差异。虽然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图像丰富了人们对新生活的需求,但如何能够让这些新的样式产生文化上的意义,这仍是我们在阅读这些新的艺术现象时,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乐观地看当下的青年艺术,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艺术的习惯认识。正是因为他们有效地利用城市化进程提供的机遇,才使他们有了更多的通道实现他们的标新立异。 由此我们也不得不用一种客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些具有中国特征的青年艺术的创作。尽管在这样短的时间里,我们很难捕捉2012年青年艺术变化的轨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新世纪初至今,中国青年艺术家就以一种另类的文化姿态,开始更新我们对前卫艺术的惯性认识,他们不但在媒介、内容、观念上寻找适合自己的表现领域,同样的,他们也从一种平和的态度来与大众进行交流越来越流行化的青年艺术。虽然这为艺术赢得了更多的受众,但从某种程度上,也消解了当代艺术中那些令人震撼的本质。在今天的青年创作中,很难再有激烈的对抗,他们再也不会像老一辈那样,对体制总是采取不合作方式。他们争取资本,赢得媒体,并与之合谋来尽量获得自己的生存空间。 所以,当下的中国青年艺术实践,不单是有了他们立体的文化认识。同时较之过去,他们更加现实并表现出某种灵活性,它没有了上个世纪那些艺术家双重的城乡记忆和痛苦的政治经历。他们生长在中国人能够实现小康的特殊时期。虽然今天中国艺术依然离不开政治,也难以脱离权力。但自由的市场经济,丰富的物质享乐以及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全球文化交流极大地影响年青一代对世界的认识。这样的生存背景与上个世纪文革结束后的青年艺术运动是有着极大的差异的。那时的前卫艺术家们,更多的是带着长久的价值观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看法。在艺术内容上,他们单纯地用艺术反对过去的体制,并用知识分子的思维建立起对艺术的全部认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他们利用自己对西方媒介观念的理解,力图在欧美艺术碎片似的信息中,借用西方现代主义的思潮来建立起中国艺术与世界的关系。并用这样的艺术来弥补中国艺术多年以来一直存在的缺失。也就是说以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为起点的青年艺术运动,如:“北方艺术群体”、“厦门达达”、“部落部落”、“东村”等这些前卫的艺术群体集体性的叛逆,就已经开始为今天的青年艺术提供了参照,同时也为文革后的中国艺术史写作构建了基础。 我在想,今天的青年艺术创作要与当下我们的生存现实形成意义,是否还会是革命的,叛逆的。而在这样的与过去有着本质差异的城市生活现实中,那些激进的文化态度,以及遵循西方艺术的价值参照,还会成为我们如何看待今天青年艺术创作的问题:一方面,由流行文化和虚拟网络所编织出的新型生活,再加上物质堆积后所产生的消费热潮,已经形成了当下艺术创作必须面对的语境。而新一代的年青艺术家能否以新的文化命题来延伸上个世纪来中国当代艺术所开创的先锋本质,并与当下的城市景观保持相对的距离,这对未来的艺术产生,也许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由于艺术市场的作用,“资本”这个中性的媒介也不断地影响着我们对艺术的判断。从积极的方面看,资本的介入极大地消解了艺术家对权力的依赖,而使艺术产生了民主或者说自由的基因。但它也负面地让今天的艺术创作,疏离于艺术中那些可贵的本质。就2012年网上公布的数据和平面媒体所作的统计,不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今天的中国艺术过多地受到“资本”的眷顾。艺术家只能越来越尴尬地面对“资本”所带来的困惑,而资本所催化的艺术生活,又使得艺术家的存在方式产生从未有过的变化,由此我不得不认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中国现场,已经极大程度上挑战了我们过去对艺术家的认识。另外,影响青年艺术的因素还有就是传媒,这个制造第二历史的机器,不断生产出的娱乐内容。让青年艺术不得不披上时尚、流行、无厘头的外衣,而今天青年艺术的存在方式,已经无法回避传媒对新艺术的包裹。这些由传媒作用下的文化内容所形成的因素,已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艺术的认识。在今天,当传媒以更加娱乐化的方式,让艺术传播享有诸多空间的同时,传媒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改变着艺术。让艺术朝着传媒的目标行进,发生在2012各种大大小小与传媒合作的艺术超市,以及传媒作为隐形的市场目录证明了这样的事实。所以传媒把青年的前卫思想放置在大众文化和艺术市场这个环节中来进行加工时,必然地会消解青年创作中那些产生意义的精神实质。由此,青年艺术如何在这样一个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利用载体,让媒体成为艺术家关于自身思想的延伸工具,保持艺术实验的先锋本质而不被其所干扰,这也成为今天青年艺术自身创作不得不去考虑的问题。 总的来说,2012的青年艺术因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它并未让我们感受到太多的惊奇。我们仍然无法判断是什么原因让产生于上个世纪末的中国青年艺术运动在经历了更为重大的社会转型后,只留下残存的联想。而当今天复杂的城市进程已经越来越让我们很难再次为艺术感到激动的同时,我们会问,今天的青年艺术是因为没有了革命的对象,是因为有太多的资本,还是受制于传媒的遮蔽…… https://www.pf369.cn/zixun-961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过去一年的中国青年艺术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