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玉器的出现距今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在古人心目中,玉是“山川之精”,可通灵天地,除邪晦、知祸福,自古中国人就有很浓厚的崇玉传统,古人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因此玉文化也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鱼除了是人们美膳之食,又因鱼谐音同“余”,故古人爱用鱼表示美好的愿望,用玉鱼做佩饰,以示富裕,年年有余,吉祥有余。玉鱼是玉器中比较常见的形象之一,在古代是很重要的玉佩饰,古代玉鱼的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晚期。玉鱼的存在,早期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自然状况和对动物界的崇拜,晚期则象征了物质的富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佩鱼之风始于商代,墓葬中出土大多是棺饰玉。出土的玉鱼或悠悠摆尾,或团身跳跃,形式多样,造型简洁而生动,是琢制者在掌握了各种鱼的形态特征后,加以提炼概括,用简单的线条创造出来的艺术品。 玉鱼佩(图1),通长4.6厘米,最宽处1.9厘米,厚0.7厘米。豆青色,表面沁有黄褐色瑕斑,半透明,通体磨光。躯体拱背,整体呈“V”字形,脊背凸起,自躯体向上渐收,身体为圆润弧形,嘴端较大,口微张,鱼眼以斜刀方式雕刻成大圆眼,尾部分叉呈“V”字形,作出水跳跃状,两面均用匀称的细阴线琢出眼、鳃、鳍等部位,造型奇特,线条奔放,具有强烈的线条美、韵律美,给人以潇洒、飘逸的美感。 玉鱼佩(图2),通长5厘米,宽0.4厘米。白玉,略泛黄,半透明,质地细腻,通体磨光。细长条圆体,尾分叉,嘴端较大,口微张,钻孔双眼,嘴部钻一圆孔。两面均用匀称的细阴线琢出鳃、鳍等部位,整体圆润规整,轮廓与器表面巧妙结合在一起,观者正视会产生立体圆雕效果。 综上所述可见,西周时期的玉鱼多是片状雕,形象生动,或直或曲,或细或宽,张口圆目,其身体背脊和腹下用短阴线琢出两组鱼鳍,两面纹饰相同,尾分叉,在脊背或口部有钻孔,以便佩戴或悬挂。西周玉鱼在琢工上,有的精细,有的简练,有的写实,有的抽象夸张。精工细作的器物作为王公贵族的佩饰,而比较粗犷的器物可能适用于敛葬。 古玉之美,在于它的材质自然之美、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及内在蕴含之美。而古代玉鱼造型之独特,雕工之精美,形态之灵韵,纹饰之简洁、明快,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玉雕艺人的聪明才智。玉鱼不论是在选材用料上,还是雕琢手法上;不论是形象刻画上,还是审美情趣上都具有独特的时代特色,对后世影响极大。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西周时期的古玉之美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