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旅游景点或者为谋取蝇头小利的翡翠商家店铺里,当顾客看到鉴定证书上标有“翡翠(处理”字样时,问商家‘处理’的意思,商家会以翡翠在做成可以佩戴的饰品的过程中,经过切割、打磨、抛光、镶嵌等的处理方法来蒙骗顾客。但此“处理”却费彼“处理”! 此“处理”非彼“处理” 国家标准中“处理”的概念是:非传统的、尚不被人们接受的优化处理方法,这个概念实际上主要是指对珠宝玉石本身的破坏。这种“处理”同珠宝玉石在做成可以佩戴的饰品的过程中经过切割、打磨、抛光、镶嵌等的处理方法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而商家在刻意对国家标准中“处理”的概念进行错误解释,就是误导消费者。 据了解,国家标准中翡翠只有两种命名方法:“翡翠”、“翡翠(处理”。后者也可以标明具体处理方法,如翡翠(漂白、充填。由此可见,只要是标明“翡翠”的货品,就应该是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天然翡翠。 而“翡翠(处理”则是经过后期人工处理,对翡翠本身已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二者在价格上是有很大差距的。 此“A、B、C”非彼“A、B、C” 而在市场上,消费者大多只听说过“翡翠A、B、C货”,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国家标准。 据介绍,“翡翠A”就是国标中的“翡翠”;“翡翠B”指的是天然的、质量比较差的翡翠经过酸洗、充胶后加工而成的翡翠;“翡翠C”则是在“翡翠B”的基础上,在后期的充胶过程中,添加染料,使翡翠的颜色更加漂亮。客观上讲,翡翠B货和C货实际上也是在天然翡翠的基础上加工而来。 “翡翠A、B、C货”的说法虽然不符合国家标准,但它毕竟是一种长期的商业俗称,且勉强可以在国家标准中找到对应标准。而市场上所谓的“翡翠A、B、C级”的叫法,则充满了强烈的欺骗性。对于消费者而言,很容易误解为是天然翡翠,由于外观质量(颜色、水头、内部干净程度等等的不同而划分的等级。 专家提醒消费者,对于声称“翡翠A、B、C级”的商家,应敬而远之。 此“鉴定书”非彼“鉴定书” 许多消费者对所购翡翠的鉴定证书深信不疑,但一些无良业者却打起了“调包”主意,用真鉴定证书配上劣质翡翠。 据了解,送检鉴定珠宝和鉴定证书离开检验机构之后,实际便处于业内人士所称“非受控”状态。 而在这种状态下,鉴定证书与原送检珠宝是否完全对应,就取决于商家的内部管理和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此,质检所珠宝检测中心主任赵达建议,消费者在购买首饰时,除要索取检验证书外,消费者还应该持首饰及检验证书到出具检验证书的鉴定机构进行复检,以确保所购货品同商家明示担保一致。 https://www.pf369.cn/zixun-5660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翡翠购买时技巧总结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