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在岫岩哈达碑镇玉石村发现一块刻有“大清光绪”字样的石碑。这是目前为止,现场出土的能直接证明岫岩采玉历史久远的唯一实物证据。 据岫岩满族博物馆文物管理部主任杨旭东介绍,这块石碑位于岫岩哈达碑镇玉石村上场矿坑口西30米处的山坡上。这个地方原是一块废弃的玉石矿,矿主与工人在清理矿渣时,在矿渣堆里突然发现这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大清光绪”的字样……博物馆立即派专业人员到现场考察。 杨旭东主任介绍,他们到现场时,发现这个碑为长方形,经过仔细测量,高约36厘米、宽约28厘米、厚约6厘米,碑的正面刻有文字“万古流芳大清光绪”等文字,碑的背面没有文字,但两边有凹槽,应为镶嵌而用,另外在不远处发现残破的龙形碑头一块。而在石碑发现地东侧100米处,有一处明代玉矿的老坑口。 “这块碑上刻有大清光绪九年三月十五日的文字,说明在清光绪年间,该地玉石矿业就已有发展。”杨主任分析,碑文上的“兴聚玉、兴隆德”应为当时经营玉石生意的商号名称,综合分析该碑应为当时经营玉石业的商户及矿主为修建玉石矿而立的纪念碑。杨主任分析,从这个碑后面的凹槽来看,这个碑应该不是立在地上,而是镶嵌在某个物体或建筑上,而同时发现的残破的龙形碑头应该是房屋上的,据此分析,这座碑极有可能是原来镶嵌在一个庙的墙壁上,当时的矿主经常修建庙宇祈求平安。 据介绍,清代中国的玉器发展到鼎盛时期,尤其是清盛世的康熙、乾隆年间,更以玉为重,由于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再加之岫岩处于东北清王朝的发祥地,于是岫岩玉迅速进入较大规模的开发时期。清咸丰七年(1857年)所修的《岫岩志略》就有记载:“岫岩石,石具五色,坚似玉,……邑北瓦沟诸山多有之”。由于清中叶西北连年战争,导致西北玉路受阻,于是使岫岩玉迅速进入较大规模的开发时期。清末,在哈达碑瓦沟有玉石采矿场10余处。 据介绍,目前岫岩共发现了4处古代玉矿的遗址,主要分布在偏岭镇和哈达碑镇,时间有辽金时期、明朝和清代。据了解,岫玉历史悠久,岫岩玉早在2万年前就已被古代先民开发利用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81至1993年对辽宁海城小孤山仙人洞进行发掘过程中,出土一件岫岩玉片。而据《中国文物鉴赏・玉器卷》记载,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使用岫岩玉从没间断过,最具代表的是辽西出土新石器时期红山文化玉器用料全部为岫岩玉。从商周、春秋、战国到西汉,一直都有岫岩玉制品。而清代及近代用岫岩玉制作的艺术品则更为丰富。但出土此块石碑前,几乎没有能够证明岫岩采玉历史久远的实物证据。 据杨主任介绍,此次出土的这个石碑意义重大,对于研究岫玉开采历史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这块石碑已保存在岫岩满族博物馆内。 https://www.pf369.cn/zixun-5606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岫岩采玉史物证初现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