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张淑华女士身上,凝聚着多重转折与矛盾:她是老报人、老工会领导,最终与艺术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她的画热烈、激昂,她这个人却总是那么和蔼可亲;她称呼艺术家为老师,而艺术家们则多尊称她“张淑华姨”……而只要与张姨交往久了,却发现这些矛盾在她身上竟是如此浑然自洽。因为,年过八十的她,从来都是对艺术、对人怀抱一颗赤子之心。 我甚至拿尺子去量花瓣,可以说对红棉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 收藏周刊:您虽没有接受过严格意义上的学院科班训练,但您的绘画还是得到了业界的认可。您与书画结缘,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张淑华:那是1958年,我下放到登峰大队,党支部书记陈贤要求我在大队办公室门口的墙上画一条龙,但我并无绘画的基础,只好硬着头皮,照着书本描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画。后来,我进入报社工作,报社有比较浓厚的艺术氛围,慢慢对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但我没有时间去学画画。尽管心里对艺术充满了憧憬,但也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就让小儿子拜师国画家单柏钦、陈文光。 收藏周刊:而您自己拿起毛笔学画,是在什么时候?有怎样的契机? 张淑华:1989年,广州市妇联前主席黄国志着手筹建广州女子书画会,需要筹集经费,我就建议向前辈关山月先生求画,当时他的太太李秋璜是妇联的干部。让大家意想不到的是,关老居然很爽快就答应了,著名画家梁世雄夫妇也热心帮忙找到买这张画的收藏家,最后筹到了10万元款项。那时全是10元面额的人民币,10万元就是一大袋子。关老之前还提醒我别被骗了,要先收款再给对方画。(笑)1990年,广州女子书画会成立,我被选为秘书长。担任职务之后,我深感到书画水平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就到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学习,开始走上了潜心钻研书画创作的道路。 收藏周刊:您为何又偏偏选择了花鸟画,这仅是女性的性情使然吗? 张淑华:对各种绘画题材做了相对系统的学习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红色等暖色系以及热烈、粗狂、阳光的对象有偏爱,尤其是对红棉和牡丹感兴趣。或许有人会以为我画木棉与牡丹只是偶然,其实是我生活的必然结果。因为我曾长时间住在越秀山下,所以能近距离观赏到红棉。学了绘画之后,我曾经连续五年在三月红棉花开时节,背着写生板去越秀山、中山纪念堂等地方写生。为了绘画的精确度,我甚至拿尺子去量花瓣,可以说对红棉到了一种痴迷的地步(笑)。 画坛上的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只要有疑问就会向他们请教 收藏周刊:在学习绘画的过程中,您曾得到哪些名家的指导? 张淑华:关山月、黎雄才、陈金章、梁世雄、刘济荣等著名画家都曾给我悉心的指导。很多人都以为我只会画花鸟,只会画红棉与牡丹,其实,我也学过山水,也能画几笔。可以说,画坛上的每个人都是我的老师,我只要有什么疑问,就会向他们请教,问完之后,有了答案,就特别开心。 收藏周刊:关老的指导给您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又对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张淑华:有一次,我拿着我画的马和木棉去见关老,让他提意见。关老看完画后就说,广州没有马,我们身边难以见到马,希望我不要画生活中难以见到的东西,而要去多观察、多描绘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他进一步教导我,木棉是广州的市花,让我一定要画好。为此,他还题赠“风正好扬帆”鼓励我。黎雄才老师在看了我的作品后,也曾提笔写下“月白当空水长流”的书法,以作勉励。 收藏周刊:画坛上有人说,您与陈永锵先生的木棉有几分相似。您跟着他学过画木棉吗? 张淑华:我没有跟着锵哥(陈永锵)学过绘画,他也没有教过我。我的确很喜欢锵哥的木棉,也的确看过不少他的画册,但果真没有在一定的时间里跟着他学画画。当然,我会参考他的画法,有时去他家里,也会看他画画;假如我在绘画上遇到了问题,去请教他,他也都会热心解答的。 收藏周刊:您即将在广州艺博院举办自己的“80后”展览,再一次大规模地将自己的作品拿到艺术界去交流。就您自己而言,如何评价自己的艺术创作? 张淑华:其实,我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小学生”,现在谈不上是丰收的季节。关老给我题过“艺海无涯”四个字,但什么时候才能到海的彼岸呢?或许本来就不存在什么彼岸,即使有彼岸,也永远到达不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过程就是艺术的一切。不要去在意你的画能卖多少钱,最终能不能在世间留个名儿,只要画自己的画便是了。 收藏周刊:据说您自己的画作大多都拿来用作公益与慈善。 张淑华:我的画作也不多,大部分是赠送给友人以及用作慈善公益活动。我从来没有为钱而画画的想法,现在难得大家的赏识,我已经非常高兴了,把画作送给亲朋好友,既促进了友谊,又给别人带来美的享受,其价值要远远大于用来换取金钱和物质。 我常给年轻人说,艺术不等于钱,艺术的质量在人品在思想 收藏周刊:您是怎样看待市场的? 张淑华:我认为艺术品绝对不能完全等同于商品。现在,市面上的画作都是以“每平尺”来计算,我觉得很不合理,画作的大小不应该成为市场价值评判的唯一标准。我也常给年轻人说,艺术不等于钱。艺术的质量在人品在思想,每过几年,艺术家就提价,但提价的理由到底是什么呢?艺术家总不能一直为房地产商与股市服务吧? 收藏周刊:目前岭南画坛的格局是怎样的? 张淑华:可能是岭南的文化性格使然,这里的艺术家过于个体化、自由化。艺术创作当然需要自由,但过于自由,过于只顾自己,画坛很容易一盘散沙,整体实力难以提升。所以,我一直强调画坛应该多一些抱团的风气,多一些互帮互助。 收藏周刊:这可能也是您领衔创建广州老年书画影艺促进会(现已改组为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的原因。 张淑华:广州老年书画影艺促进会成立之初,旨在以文化艺术的形式促进老年事业的发展。但老一辈艺术家毕竟精力有限,就考虑到将该会的吸纳力量扩大到有一定成就的中青年艺术家。 收藏周刊:退休之后,您本来可以颐养天年,可还是将自己的热情与力量奉献给了广州艺术界。 张淑华:在我的人生字典里,永远没有“退休”二字。对我而言,社会职业上的退休,是第二场精彩人生的开始。因为,我可以完全掌控我的时间,可以充分释放对艺术的兴趣,真正开始“以画养心”、“以画会友”的新生活。我的人生因为绘画而变得丰富多彩,正是“夕阳已经无限好,明日还要看朝霞”。 简介 张淑华 现为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终身会长、广州女子书画会名誉会长、越秀区美术家协会顾问、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中国花鸟画艺术委员会顾问。 名家点评 张淑华女士的绘画题材主要是花鸟,尤在木棉着力甚多,下了很多功夫。我看她的画,完全不像一个八十岁的老人所为。构图饱满,色彩浓烈,散发着活力与激情。我想,这样的画作就是她人格与心理的外化,就是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表征。 ——刘斯奋 广东文联原主席 张淑华创作的最大特点在于能够运用色彩与笔墨来自由地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自由地袒露自己的心迹,而从没有想过与人争高低。 ——陈永锵 广东省中国画学会会长 展讯 淑韵华清——张淑华作品选 时间:10月21日-10月28日 地点:广州艺术博物院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张淑华:不要去在意你的画能卖多少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