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钻石被称为“宝石之王”,以其为代表的宝石收藏风行世界,但国内少有人涉足。而在中国,以和田玉为代表的玉石文化盛行数千年,但藏家群体却一直限于中国。这是两个看似无关的收藏类别,然而稍加对比就会发现,有没有清晰明确的鉴定标准,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收藏风险,与钻石收藏的透明和稳定相比,和田玉收藏基本靠拼经验和眼力,不仅收藏门槛高,而且为炒作和坑蒙拐骗留下了空间。 标准之缺 钻石与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猫眼这四种彩色宝石并称“世界五大珍稀宝石”,它们均有全球公认的鉴定机构和鉴定标准。 钻石最权威的鉴定机构是GIA(美国宝石研究院),该机构是钻石4C(克拉、净度、色泽和切工)标准的制定者。通过4C指标,每颗钻石都可以在钻石的鉴定体系中锁定一个坐标。经该公司检测的每颗克拉钻,腰线上都用激光刻出一组防伪码,并配上鉴定证书。输入防伪码,购买者即可在GIA网站上查到钻石的内部结构图。每颗钻石内的瑕疵都不同,就像DNA信息绝不重合,通过比对瑕疵位置,即可杜绝造假可能。而彩色宝石的鉴定机构以GRS(瑞士宝石研究鉴定所)为代表,宝石与证书一一对应,可以登陆网站查询宝石独一无二的结构信息。 和田玉的检测则显得相对简单。记者拿了一块和田玉挂件到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工作人员通过仪器检测后告诉记者,挂件的确是和田玉,没有经过人工洗色、染色和充胶。但当记者问这是否是和田地区所产,得到的答复是“只检测材质,不检测产地”。也就是说,尽管和田料、俄罗斯料和青海料的市场价格差别很大,但它们在检测证书上都叫“和田玉”。在采访中,检测中心主任朱德茂告诉记者,专业检测员可以判断和田玉的产地,然而国家标准不分产地,因此鉴定证书只能统称“和田玉”。钻石检测,除了切工和重量依靠科学仪器,色泽和净度还是要靠肉眼进行比对和观察。仪器和眼学互补,才是科学的鉴定方法。和田玉检测效果不理想,主要是因为检测机构只凭仪器说话,而收藏者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各说各话。 钻石追求无色、纯净,只看等级不注重产地,而彩色宝石因产地不同品质也有差别,因此GRS的检测报告里都会注明产地,有些名称则是产地专用,比如只有缅甸出产的顶级红宝石才能叫“鸽血红”,斯里兰卡的顶级深蓝宝石才能叫“皇家蓝”,而和田玉检测不论产地,无法为其价值定位,使检测价值大打折扣。 国家工艺美术大师顾永骏从事玉雕51年,他告诉记者,自己采购玉料都是靠看:“对于消费者,检测证书会显得权威些,但做玉和玩玉的圈子里,大家基本是靠经验来判断。检测部门只能告诉我们是不是玉,但质地的优劣,产地是哪里,能卖什么价格,只能靠自己判断。” 市场之乱 “宝石是单晶体,体积不大,通透性好,加工的形状也是方形、圆形等常见的几种,相对容易鉴定。而和田玉和翡翠等玉石,体积有大有小,内部结构复杂,加工的每件作品都力求各有特色,因此玉石出台鉴定标准的难度要高于宝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副院长郭颖接受采访时说,“没有公认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行业标准,是玉石市场不如宝石市场成熟、规范的原因之一。” 高级珠宝定制商上宝会执行董事廖禅女士告诉记者,全球的钻石主要产自非洲、澳洲和俄罗斯,经GIA定过级的同等级别裸钻,不同商家的报价相差不会超过5%。近150年来,钻石的价格除2008年金融危机外,基本以每年15%以上的增幅升值,这是一个除了资金没有门槛的收藏领域,透明且成熟。在国际市场上,钻石甚至和黄金一样可以被当作硬通货,在一些国家,钻石可以抵押给银行申请资金。 而收藏和田玉、翡翠的门槛和风险则要高得多,打眼、“吃药”让人防不胜防。“太极雅玩”是新浪微博上的玉玩名博,在圈内颇有声望。他告诉记者,藏家刚入行时都得“交学费”,自己当年就曾被人忽悠,把一般的山料当成了珍贵籽料。现在还有人用进口染料给玉料染上皮色,老玩家也得打起十二分小心。而蚌埠一带的仿古玉,造假者使用传统工艺,按照各种图录制作高仿古玉,辨别难度极大。“网上报价5000块的和田玉,我看只值200元;而市场上批发价8元的油青翡翠,我亲眼见到卖了800元。”他说。 在市场的爆炒下,和田玉的价格近10年来涨了几百倍,而翡翠则高达上千倍,更有所谓的黄龙玉,竟然高达几万倍。原先流行于翡翠市场的“赌石”,也蔓延到了和田玉领域。曾经在扬州玉器厂做过20年厂长的省工艺美术大师夏林宝说,现在顶级和田玉料,一公斤可达上百万元,如果一块10公斤的玉料看走了眼,一刀下去顿时血本无归。翡翠在疯狂上涨10年后,今年出现了暴跌,而和田玉的泡沫却越吹越大。 暴富之梦 南京圣诺彩色宝石公司总经理李星华每年都到斯里兰卡南部的拉特那普勒矿区采购彩色宝石,但是他不会把宝石直接带回国内,而是在当地将宝石寄到GRS的香港鉴定中心,拿到全球通用的鉴定证书后再到国内销售。收藏这样的宝石,能有每年15%的增值幅度,省心省力。他对记者说:“国内的宝石收藏才刚刚起步,规模做不大,利润肯定比不上和田玉。但是玩和田玉风险大,不如宝石保险。” 和田玉价格的暴涨,让早年大量囤积玉料的房产商、煤老板身价倍增,但也让很多人暴富梦碎,甚至倾家荡产。夏林宝曾经亲眼见过这样的事情:一位大款囤了几千万元的和田玉料,几年后想变现,请专家估价,结果发现绝大部分是低档的灰白玉料,不值什么钱;北京的一位藏家更离谱,他专门建了一个花园,布置了亭台楼阁,把自己认为最珍贵的和田玉供在其中,直到请专家鉴定,才知道那些不过是水石,虽是和田玉却卖不出价钱。和田玉市场,有多少暴富的传奇,就有多少受骗的故事。 钻石PK和田玉,看起来有点“关公战秦琼”似的无厘头,却反映了中国式收藏与国际收藏界的差距:少了鉴定标准和行业诚信,因此多了风险和混乱。中国玉石收藏需要一个现代化的转型,若要像钻石那样清澈透明,还需要制定更科学、更国际化的检测标准。 本报记者 王宏伟 https://www.pf369.cn/zixun-55485.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钻石PK和田玉:中国式收藏缺点啥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