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人物画: 魏晋时期,是中国人物画画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中国人物画的成熟,就在这个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人物画一改前期的写实风格,在继承秦汉人物画沉稳、写实的基础上,发展并突破了原有的界限,迈向了一个更高的层面,即精神层面。 魏晋时期人物画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谢赫等,正是这些前辈高人,将中国古代绘画带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 魏晋时期虽然短暂,其势辉煌。但为什么我国先秦时期百家争鸣这样的文化大繁荣都没有涉及到的国画领域,要一直到魏晋这个时候才取得了如此大的突破呢?学术界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战乱流离虽给社会造成了破坏,但却促进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二,佛学的兴起,导致美术的兴盛。 三,士族的产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发展。 魏晋不仅使绘画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我国才出现了专业画家。绘画创作呈现的繁荣景象,人才辈出,对后代美术影响深远。 在理论上,魏晋时期也提出了了许多重要观点,比如顾恺之提出的“以形写神”、“迁想妙得”。新的理论新的技法的出现都为魏晋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下面来欣赏一些魏晋时期的传世名作。 东晋 顾恺之 《列女传》 这幅《列女传》是根据刘向所著的《古列女传》人物故事创作而成,内容是颂扬妇女的明智美德。画面绘有28人,分八段,每段书有人名和颂辞。用较粗的“铁线描”,线条刚劲凝重,人物面部、衣褶等处运用了晕染法。顾恺之在人物画创作上提出的“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要求,在此图中处理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表现人物的性格神态上,同样有生动形象的体现。如在“卫灵夫人”一段中,画中卫灵公与夫人相悟对,他既流露出内心对夫人识别贤德的明智感到惊喜,为不失自己身份又故作镇静。 东晋 顾恺之 《女史箴图》 《女史箴图》是顾恺之根据西晋张华的《女史箴》一文所绘。张华原文歌颂古代具有贤德的宫廷“女史”,宣扬宫廷妇女应遵守的道德规范,据传是为了讽谏放荡性妒、擅权祸国的贾皇后。《女史箴图》全卷共12段,现存9段,每段后有“箴”文。存世9段的内容分别描写“冯媛当熊”、“班姬辞辇”、“修容饰性”、“同裘以疑”、“微言荣辱”、“专宠渎欢”、“靖恭自思”和“女史司箴”。此长卷背景空白,重点刻画人物,对人物神态的表达尤为重视。线描用笔如“春蚕吐丝”、“紧劲联绵”等。 《洛神赋图》 此《洛神赋图》为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此画是以魏国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为蓝本创作的。《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此画用色凝重古朴,具有工笔重彩画的特色。作为衬托的山水树石均用线勾勒,而无皴擦,与画史所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时代风格相吻合。 敦煌壁画248窟 《供养菩萨》 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内诸石窟的总称,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五个庙石窟等。248窟是西域中心柱与中原殿堂建筑相结合的新形式,具有敦煌本土特色,是莫高窟的洞窟。《供养菩萨》是248窟中最具艺术价值的壁画,这些供养菩萨手捧鲜花奉佛,花叶用笔流畅,裙子晕染繁密,画面表现出一种从北魏向西魏过渡的特殊风格。这些壁画大量使用铁线描,用土红线打轮廓,石青色晕染明暗面,再赋色,最后用墨线提醒,晕染主要采取西域式凹凸法,即以明暗关系表现立体感,富有光影效果。 https://www.pf369.cn/zixun-5336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魏晋人物画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