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器现在成了宋书民的大爱。 ■这是一只通体乌黑、银与藤条嵌于一体的镯子。镯子上面錾刻着喜鹊登梅图案。有专家鉴定后认为,其年代可追溯到唐宋时期。镯子的主人是一名鉴别玉器和古玩的行家,但他从没估量过它的价值,因为在他心中,承载着家族荣辱历史的镯子,是无法衡量其价值的。 天健网消息(刘忠林 记者 孙雨竹)宋书民是位鉴别古玩玉器的行家。其母赵淑香已年至耄耋。赵家祖传古镯的来历她也说不清,而古镯在近代的一段传奇经历却让她刻骨铭心。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只镯子,还没出世的宋书民就已经与古镯有了“三生之约”―― 明阳抗捐 杀官史只为保护家传之宝 1919年前后,家住明阳赵店的赵仲堂一家在当地开设砖瓦窑。由于兄弟几个同心协力,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当时,食用盐要受官府的管制。家住尹瓦房的尹永凯家有盐滩,他们经常暗地里互通有无。12月的一天,尹永凯赶着大车,拉了一石二斗盐来到赵仲堂家换取砖瓦缸盆等。这时,天色已亮了。怕被盐吏发现,赵仲堂将盐先放在窑洞旁用豆秸盖着藏起来。 明阳地区有两名管盐税的官吏,时常没事找事地到处揩油。他们不知从哪里得知赵仲堂家里藏有价值连城的古镯等古物,便商量着到砖窑里敲诈。 这天中午,他们两人酒足饭饱之后,又来到赵仲堂家的砖窑查盐票,翻私盐。翻来翻去,真的让他们翻到了刚才送来的私盐。 两人喜出望外,捆上赵仲堂一路吆喝着押送到了花园口,痛打了500多鞭子。赵仲堂身上的衣服被打碎了,鲜血染红了破碎的棉裤。 两人觉得不解气,还想敲诈一些钱财,就将赵仲堂送到庄河,关进了监狱。得知赵仲堂被抓进了监狱,赵仲堂的本家兄弟赵连元心急如焚,利用其在庄河商会当经理的关系,经过上下疏通,最终花钱将赵仲堂保了出来。将赵仲堂送进监狱的这两名盐吏,由于一无所得,还是经常找借口前来要罚款找岔子。一次,两个盐吏走进赵家砖窑,开门就说:“罚款准备得怎么样了?如果没有钱,可以用你们家的破镯子、破玉器顶账。”赵仲堂见他们又打开了古镯的主意,便以回家筹钱为借口,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打死两个恶霸。杀了盐吏,家是不能再回了。兄弟二人在乡亲们的帮助下,收拾细软连夜逃离了明阳。 临行前,兄弟二人将祖传的一对古镯分别收藏,含泪踏上逃亡路。 赵仲堂带着妻子儿女来到了长白山脚下的柳河县,靠做点小生意维生。由于人生地不熟,买卖经营的并不好,时常要靠变卖从庄河带来的家产来维持生计。一次,赵仲堂因生意亏损,加上思乡心切,一下子病倒在床上。为了治病,家里的财产已经变卖得所剩无几了,但是当妻子拿出祖传的古镯时,赵仲堂却支撑着坐了起来连声说:“动不得,动不得。” 1948年,随着东北的解放,赵仲堂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 传承荣耀 从一只镯子延续来的梦想 1963年出生的宋书民,一天晚上发现妈妈在昏黄的油灯下查看着什么。他好奇地凑了过去,妈妈来不及掩藏只好告诉他,这是祖上传下来的一只镯子。 打那时开始,夜深人静的时候,宋书民几乎天天缠着妈妈讲古镯的故事,讲姥爷抗捐的故事。一件件古物折射着历史,传承着文化,也为他打开了一扇扇了解家族历史和古代文明的窗口。 “三分藏宝,七分故事”。家传古镯的传奇让宋书民痴迷。由此及彼,宋书民对流传下来的古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千方百计探究其背后的故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地宋书民对古物的兴趣转变成了爱好,通过对中华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的学习研究,他逐步把关注的焦点转到了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玉文化上。高中毕业后,宋书民选择报考了位于丹东的地质学院,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生活。兴趣与知识的合拍,让宋书民的学业进行得顺风顺水。在同学看来如同天书的专业知识,宋书民一点就通,而他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常常让那些老教师、老教授感到惊奇和惊喜。课余时间,学校里的老师常常主动为宋书民“开小灶”。 宋书民十分珍惜学习机会,他像海绵一样对相关知识广纳博采,成为本专业里面的佼佼者。 毕业实习时,老师带着宋书民和他的同学来到了丹东五龙山进行地质勘探。在一个人迹罕至的悬崖石缝中,宋书民发现了一块天然白水晶。他小心翼翼地开采下来。经鉴定,这是一块辽东地区十分罕见的水晶,填补了当地地质资源的空白。 回乡探宝 放弃富裕生活探究玉文化 结束大学生活,宋书民也成为小有名气的鉴玉名家。一般的玉石、翡翠、水晶等宝石,他可以不借助仪器鉴别真假和确定品相。 庄河临近“玉都”岫岩县,毕业后,宋书民放弃在大城市就业的机会,依然返回家乡。他觉得今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不能放弃对玉文化的追求和钻研,一定要为弘扬中华玉文化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回乡后的宋书民在一家企业就职。利用出差的机会先后来到北京、上海、鞍山、抚顺等地,流连于古玩市场,用自己节省下来的微薄工资,淘来一件件“宝物”。看到宋书民省吃俭用地买来一块块“石头”,妻子颇有微词。一次,在古玩市场上宋书民见到一块通体碧绿的河磨玉,凭着多年的经验,他认为其升值空间巨大。于是,他瞒着妻子从亲戚朋友手中借钱买下了这块玉石。当妻子得知这块“石头”是他借钱买下的时候,同他大吵了一场。宋书民一边笑着劝说妻子,一边借机向她讲解玉文化。渐渐地妻子的声音小了下去,转而认真倾听宋书民的“演讲”。 一场危机就这样度了过去,而妻子张秋颖也在一次次的争吵中,被宋书民巧妙地“灌输”了玉文化知识,最后潜移默化地成为他的“粉丝”。 每当谈到家人,宋书民都会觉得愧对他们。结婚至今,他的工资几乎全部用来购买玉器宝石,如果没有妻子和家人的支持帮助,他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在妻子和家人的支持下,宋书民不断扩大着自己的收藏。如今在他的400多件收藏品中,既有价值千金的河磨泛皮黄白老玉“望子成龙”、“天外来客”、“招财笑佛”等精品,也有流传百年的挂件佩饰。 服务社会 让收藏大爱随着历史流传 古人云,乱世藏金,盛世藏玉,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收藏玉器是比金银钱财更有意义。随着人们对玉文化认识的不断深入,收藏购买玉石制品的人越来越多。而当看到有人因为对玉石不了解,买来假货赝品时,宋书民常常是痛心疾首。为此,他利用一切机会向周围的人介绍宝石的鉴别方法,并义务为群众鉴别宝石。 一次,有位市民在市场上看中了一个标价2万余元的水晶球,很想收藏,但是又怕被骗。正在犹豫的时候,忽然想到了宋书民,便登门求助。经宋书民仔细鉴定,发现这是一个高仿真的赝品,从而使这位市民避免了损失。类似这样的事情,随着宋书民名气的提升,每年都会有很多,而每次宋书民都没有让找他的人失望过。 “每一件有价值的收藏都会穿透历史而流传下去。家里的古镯如此,现在人们的收藏何尝不是希望如此。” 宋书民认为,帮助群众义务辨别宝玉石,既是为净化宝玉石市场出力,也是传承中华玉文化的需要。为此,他总结出了各种宝玉石的简易辨别方法,通过各种途径,向人们传授:翡翠辨别要一看、二摸、三掂、四听;和田玉握在手中有明显的下坠感,质地特别好,“水头儿”足的和田玉握住的时候有一种细腻的极富感觉;岫岩玉多呈淡绿色,也可见到碧绿色、红色、褐色、黄色的岫玉,岫玉质地较细腻,半透明,成品上可见分布不均匀的丝絮。 “收藏是一项高雅的文化活动,通过收藏,可以更好的感受中华文化传承下来的厚重历史气息。”宋书民如是说。 https://www.pf369.cn/zixun-53092.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收藏家宋书民和家传古镯的三生之约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