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国画家”之称谓,笔者更愿意称郑希林先生为“修行者”。郑先生擅作工笔人物,在他的国画作品中,有豪情万丈的英雄,有秀美隽逸的仕女,更有佛像庄严的唐卡。观其笔墨,皆未有一丝“烟火气”之躁郁,而是在精细勾描间淋漓体现出清雅,平和,致远之深幽意境。在这样的韵致中,观者能深刻体会到的,是仿若一位有着潜性虔心的僧侣般之专注如一的静心明慧,透之于笔墨的,自然是对出尘超逸之生命力的感慨和崇敬。这样的画韵之体现则与郑先生长期以来心无旁骛对艺术追求的理念息息相关。 “一个画家,懂得踏实创作是最重要的。一幅作品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观众都是很明辨美丑的。只有专注地画好画才能被认可,而不是抱着任何功利的思想去创作,那样不会有好作品出来。” 诚然,好作品离不开好画家的雕琢,精湛技艺只是结果,而修研的漫长过程才恰恰是考验一位艺术家心智的关键。只有在日日年年与孤独为伴,倚寂寞相携的不辍探索中,才可淬化得意出天然,笔精墨妙之炉火纯青。 天姿由自然笔墨描国色 郑希林先生号长乐斋主人,1946年生于北京。他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师从著名人物画艺术家蒋兆和教授,几十年来在中国人物画上潜心磨练,不断研习,外师造化,深索心源,在承古与研新的道路上不断丰富和完善。郑先生现任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研究员,北京陶然书画院理事,世界华人慈善基金会副主席,世界华人著名书画家经典副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员。中国书画协会理事,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名家书画院副院长;怀素书画院副院长;国际美术家联合会副会长。 观郑希林先生作品,从时间上感受,有一种阶段性递进的层次感。他擅长人物画,先以演义传奇中人,以及娇媚婀娜的仕女为始。之于创作,郑先生亦强调:“人物画最重要的就是神韵,注重传达一种栩栩如生的感受。”中国人物画素来以“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为核要。注重眼神、手势、身姿与其他重要细节的把握,倾于传情的面部手势而略于衣冠,倾于人物活动及其顾盼呼应而略于环境描写,强调分别主次,详略得当。尤为对眼神的描绘,是人物整体神韵表达的重中之重。观郑先生笔下人物,勾线洗练酣畅,线条波折起伏、错落有致,虽细若游丝,却显细劲流畅,带有些许唯美主义色彩,且注重描摹对象的份量感和立体感。着色浓淡相宜,艳而不俗,人物造型严谨,形体比例准确,体态生动自然。画作题材中的英雄人物在“风落电转,规成月圆”之运笔中,彰显“虬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之威仪凛然,豪迈刚毅气势,极尽“吴带当风”之韵致。其仕女画作,皆有瘦骨清象,气度高古之风姿,有“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之意态,使衣袂飘然衬其动,以绫罗低垂显之静,画中女子,不论是扑蝶之迅捷,作诗之凝神,静听之专注,还是细看之认真,俱是神态各异,生动栩栩,可谓“人相诡状,无一同者”。也正应和了东晋顾恺之“实对”理论,南齐谢赫“应物象形”概念,元王铎之“写像秘诀”,清蒋骥“以远取神”等创作方法。 郑希林作品1 久经磨砺的画艺,以及灵跃生动的作品,让郑希林在中国画坛日渐产生影响力。郑先生作品“西施浣纱”于2007年6月12日在人民日报发表刊登在第12版。“农家乐”于2007年9月4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9版。(此作品又称“信天游”在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七套农民节目举办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指导“描绘新农村全国美术作品巡展”中获优秀奖。) “梨花仕女”于2008年3月2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16版。 “福娃”于2008年8月4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16版。 “秋千仕女”于2008年12月8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16版。 “黛玉”于2009年6月20日刊登在人民日报第8版。近年来他的中国人物画作品在中国美协和国内外美术大展中获奖入选。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三国的中国工艺美术作品大展中获创奖。 若単以“神韵”评论郑公之作虽已具足,但确有些意犹未尽,只因其在技法创新中,有着更为大成至归的成就。近年来,郑希林潜心于中国古老国画技法——砺金画法的研究、恢复和创新,故被业界誉为中国画当代砺金画法第一人。 砺金冠绝技虔心出高逸 在郑希林所有的画品中,观者都能看到画面中有着金光闪闪的元素。这便是砺金效果。“砺金”是郑希林先生的专利,这是用一种特殊的笔将一种美国产的金粉勾于画面,这种金粉是郑先生1979年在美国发现的,并历经10年研究,发展出砺金画法,让画作呈现金碧辉煌,充满立体感的效果。郑先生解释说:“美国的金粉与中国的有区别。中国的金粉是铜粉,时间长了会有铜锈,而美国的金粉不会这样。同时,美国的金粉干了以后不怕水,这样装裱的时候就不怕被破坏。”砺金画在宋代之前就有,但主要是以贴金方式呈现,宋以后便失传。 刚开始发现新原料的时候,郑希林并不敢将其用于画作中,因为金粉干了以后会变硬,画作有可能会折断。后来,他在金粉中加入了干燥剂和柔软剂,才将其引入画作。这种金粉一粒呈六棱状,观众从不同的角度观看,均能达到闪耀之效果,增添了画作的华美感。随后,郑希林将“砺金”画法运用于佛教画中,从此让其绘画事业攀越了又一个新高峰。 在创研历程中,郑先生仿佛是行走于一条朝圣之路上的,专注而执着的僧侣。因为,要绘制出高质量唐卡佛像,不仅要有高超的画技,还要拥有大量的佛教知识和对佛教教义的深刻领悟。2007年,郑希林结识了甘肃拉扑楞寺的活佛格西科才-慈智木,大师和西藏唐卡画师为郑希林讲述了绘制唐卡的规矩和知识。在深入了解唐卡之后,郑希林对这一古老的宗教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他认真学习唐卡的绘画精华,并将矿物色及宝石颜料的调色技术和砺金画法有机地融入到唐卡的绘制之中。 观其砺金佛绘唐卡,宝相庄严,慈眉善目,衣袂飘然,观之敬由心生。慈悲普度之包容神韵更能让人于中觅到心底的清净。可以说,郑先生画佛,不仅是丰富了当下佛像的绘画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种对使命的虔敬追求所践习的,澄澈自心,亦荡涤他人的修行。人们对砺金佛像的喜爱,也让他的作品呈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状态。 郑希林作品2 2007年10月为格西科才慈智木活佛绘制砺金唐卡;2009年10月为十一世班禅绘制唐卡;2010年7月砺金唐卡作品《华严三圣》由婆罗洲皇家大公国梁田国王亲自接受;2010年8月砺金唐卡被中国佛教协会收藏;2010年8月《十一面观世音》被泰王国素博巴莫亲王收藏并获得泰国最高荣誉勋章;2010年8月联合国副秘书长贝南收藏《释迦牟尼佛》一幅并授予亲笔证书;2010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证书;2007年至2010年多幅作品被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西藏、青海、蒙古国等各大寺庙主持或活佛收藏;2011年7月被聘为国务院国(宾)礼特供艺术家。在全国首届名艺人艺术大展中获优秀创新奖,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国际画博览会中,中国画作品获优秀奖,其作品被中外友人收藏并获好评。 郑先生一直强调:“作品一定要有独特之处,才能称之为美术家。”这种独特,可以是守成的静谧,可以是奔放的创新,但一定是作者在感悟于心底灵思后,顺其自然的水到渠成,并非刻意的矫揉之作。可以说,这里面蕴含着作者优质的天赋异禀,后天的孜孜不倦以及深厚的文化学养。从仕女画到佛像画,实是对郑先生笔墨从精描细勾到出尘高逸的记录,故其唐卡佛像画中,更能彰显出他对自然,对生命之深刻悟道。 如今,年届七旬的郑先生依然声若洪钟,精神矍铄。他的创作状态仍旧非常饱满,灵思亦源源不绝。诸多藏友亦希望,郑先生能把好的状态持续下去,创作多些优秀作品,在让人们得到视觉享受的同时,更能从中获得荡涤性灵的精神陶冶,并让作品能传承下去,以飨后人。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中国书画名家郑希林艺术人生访谈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