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庄为玑(前中)与陈鹏鹏(后排左二)等弟子在九日山上眺望金鸡水闸。 8月初,来自中国、美国、埃及、贝宁、以色列、乍得等13个国家的联合国官员一行27人到访泉州,体验闽南文化,探访海丝遗迹。在走访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开元寺、清净寺等“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景点时,陪同人员都认真地向联合国官员们介绍泉州在海外交通史、海丝文化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引来各国官员的啧啧赞叹。这其中,有一个名字被频频提及,那就是“庄为玑”。 上周,一本向“抗战胜利70周年”献礼的著作——《烽火赤子心:滇缅公路上的南侨机工》由新华出版社正式出版,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该书是1994年出版的《陈嘉庚与南侨机工》的修订增补版。其作者、泉州学研究所原所长林少川手抚新书感慨万千,他说,这本书也要献给曾默默关心、指导过他的恩师。这时,一个名字又被提及,那就是——“庄为玑”。 对于年青一代来说,“庄为玑”是一个被岁月尘蔽的名字,陌如路人;但对于老一辈泉州文史工作者来说,这个名字不仅耳熟能详,而且还意味着许多遐迩传扬的故事。庄为玑是泉州西街裴巷人,他一生都在从事考古、方志学、中外海上交通史等方面的研究,著述颇丰。其生前酷爱田野调查,每发现一处文物点,都要亲身前去探查,耐心梳理相关史料,尽力为后人留下详细、可靠的历史凭据。泉州的许多文物古迹,因此与他结缘,泉州的不少文献书籍中,更留下了他专注的笔墨、累累的研究硕果。 1934年至1935年间,庄为玑编写了一部《晋江新志》,1948年,此书第一版铅印本问世,分30卷,60万字。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汪德耀对此志作了极高的评价:“此书之作,为方志中新裁者,文用白话,以广流传;事详现代,以作津梁。就历代志言,是名山之业;就地方志言,有年鉴之用。” 1936年4月,庄为玑和吴文良一道发现了泉州中山公园的唐贞观墓群,后又参加了由郑德坤、林惠祥主持的该墓群考古发掘。此次发掘,首开中国南方应用近代考古发掘方法之先河。 1973年,庄为玑在后渚发现了泉州湾宋代海船,后来还亲身参与了这艘海船的发掘。1974年泉州湾宋代海船的成功发掘,震动世界考古界,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庄为玑对于“泉州学”的贡献,恐万言不能尽述。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历史学家郑学檬教授曾撰文称,庄为玑在泉州历史以及与之相关的方志学、考古学、航海史、华侨史、民族史、闽台关系史诸领域,均有丰富著述,“其渊博的学识,令人有仰之弥高之感”。厦门大学教授庄景辉则表示,庄老为“泉州学”做过大量基础工作,他的这些基础工作,“是同行精深钻研和后辈登堂入室的方便之阶”。 现代以来,正是有以庄为玑为代表的众多泉州文史工作者进行耕耘不辍的研究活动,帮助国内外学术界认清了泉州在世界交通史上的重要地位,并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遗憾的是,就在1991年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中国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泉州召开之时,抱病参会的庄老,由于感受风寒引起并发症,甚至来不及在讨论会上阐述自己的观点,便溘然辞世。不过,他奉献一生的“泉州学”在这次讨论会上获得了公认,而他编撰的《海上集》,也在身后由挚朋高徒们整理出版。这位曾在学术的高天阔野里恣意驰骋之人,终获大地无尽回响。 “庄为玑对泉州贡献巨大,是位不能被遗忘的人。在泉州‘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引发高度重视的今天,在‘泉州学’日益昌盛的今天,回溯庄为玑对泉州的奉献,更能启迪后世,激人奋进。”泉州海交馆原馆长王连茂这样说道。 浏览庄老旧照,景致已然沧桑变化,唯留昔日身影,朴素安静,风采不减。 古玩出售消息 https://www.pf369.cn/zixun-362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照耀“泉州学”的那轮明月:庄为玑教授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