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体验了人世的繁华与清冷,温情与落寞,我便开始用我最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我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此生我来到这人世间走一遭,似乎也只为了让我明了当如修行罗汉一般,在红尘变幻中断除烦恼,让此心归于安静。如我名,吟叹变化莫测,但我心性始终不变,正所谓知我者知我心思,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这话,他没有对任何人说过。但是在阅读了大量须吟笙先生作品资料和听了众多亲历者口述之后,笔者相信能懂他的心。 这就是须吟笙先生,当代一位开宗立派、充满传奇色彩的核雕大师!虽然人已远行,其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坚持苦行僧般的修行学习和一生善行的精神乃在也。 其实,每个人来这世间走一遭都有自己的使命,只不过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而已。少数知道的为觉者,一生矢志不移痴迷于自己的事业,在外人看来像是疯子;大多数不知道的人,稀里糊涂地度过一生,只是在别人的故事里嘘唏不已。也许,这便是大师与芸芸众生的区别吧! 就如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的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生活和之后的落魄穷书生生活体验,似乎都是为了让《红楼梦》更具深刻的人生洞见和包罗世情百态的内容一样,须吟笙先生也是如此,他的人生也就如一位修行者一样地充满了传奇与丰满——该经历的基本都经历了,喧闹过后,只剩初心。 看似偶然,实则更像命定的人生! 这不是悲观的宿命主义思想,恰恰相反,是达观的人生哲学:须吟笙先生从小家贫,被过继到舟山钟家。但要不是如此,他也没机会在14岁就被送到上海师从殷根福学习雕刻——机缘巧合,师父与其被过继的钟家刚好是亲戚,而钟家对他又很好。 由于须吟笙从小信佛,因此心静而有定力,加之身世艰难,便刻苦学习,不久便在师兄弟间脱颖而出。此后,随着年龄渐长技艺亦增,终于在上海滩声名鹊起,也逐渐富裕起来。正可谓是少年得志,富贵逼人。特别是在抗战结束后,其作品更是得到了许多外国人的喜欢。来到上海的美国军人,英国军人拿到政府发送的奖金,常来购买须老的雕刻作品。在这段时间里,须老赚到了他一辈子最多的钱。这从当年一位英国人以一辆自行车换核雕的故事即可知一二: 有一次,年轻的须老苏州探亲回上海,在火车上拿出雕刻工具,开始雕刻橄榄核来打发时间。有个英国人看到了,很喜欢须老的作品。叽里咕噜的对须老说啊说,须老从对方表情上大概知道一半意思。火车到了上海,就把完成的作品给了那英国人。英国人拿着作品很满意,示意让须老在原地等他一会。须老等了不久,英国人推了一辆自行车送给了须老。要知道,在当年一辆自行车的价值恐怕不亚于当今的一辆经济型轿车。 然而发达了的须吟笙并没有改变他与人为善、注重人情的本性。苏州老家的乡亲到上海,总是会去找须吟笙。因为须老每次都是热情接待,慷慨无比。南京路的国际饭店,是须老常去买菜招待家乡朋友的地方。 但是,也正是因为他过于善良和讲义气到“好人坏人不分”的地步,在那个急剧变化的大时代,也为他后续的人生埋下了祸根。 一切的苦难,似乎就是上天安排来磨砺和考验真正有德者善心、让其明了人生荣华富贵之无常而对人生有更多彻悟的。 解放后,须吟笙继续留在上海城隍庙一带做雕刻。这时,依然不断有从家乡来的朋友来找他,须老依然热情接待。有一次,一名姓顾的老乡从家乡来到上海投靠须吟笙。顾老原是老家一地主,因为经常出钱修桥补路,周围百姓都很心怀感激。顾老因为"成分”问题来到须老处躲难的,须老生性仗义,自然不拒绝。须老经常让顾老睡在自己床上,放下灰灰厚厚的蚊帐,在床前放置一双女人穿的绣花鞋,一次次躲过搜查。最后一次,须老下班回到住处,发现顾老不见了。不久,须老也被带走了,开始了整整四年的牢狱生活。 但面对人生的如此剧变,也许是从小信佛深明“人生无常”的道理和“我不下地狱,谁来下地狱”代人受苦的地藏菩萨精神,须吟笙异常地平静。他在狱中继续专研他的核雕艺术,今天留下来的不少艺术类资料比如1958年的《美术》杂志,就是他在狱中订阅的。 就如上文所说,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与其人生阅历有着极大的关系,因此一些有着波澜壮阔人生经历的大家是不可学的——除了写《红楼梦》的曹雪芹,写诗的李白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他们写的就是他们自己所亲身体验的人生境界和天地万物、世事百态,没有经历过的,是写不出来的。 笔者以为,须吟笙先生也是这样的人物:因顶尖艺术直指旧上海各界顶端人物的关系,须老在旧上海见过大世面和大人物,也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与感悟。所以,他所雕刻的罗汉才会无人能仿。 而与曹雪芹与大诗人李白相比,须吟笙先生还多了一种更为寂静与苦悲的人生经历,那就是待人受过的牢狱经历。 关于坐牢,上个世纪的风云人物陈独秀当年有一段惊世骇俗的高论:“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正的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在当今的文明社会,虽然我们不能鼓励违法犯罪的坐牢。但是,反观陈独秀先生当年于乱世的这段高论,其所指的核心应是提倡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里能甘于寂寞、不受外境变化的影响而始终安于事业的精神。而一些坐过牢的伟人如曼德拉、甘地等,牢狱之灾没有让他们变得愤世嫉俗,而是让他们变得更加慈悲和智慧。 其实,人生于平顺生活环境中淡定平和易,而历经沧桑后的无怨无悔,才最让人赞叹! 须吟笙先生何尝不是如此呢?最好的年华在监狱度过,出狱之后,他对人对事仍然是那么的平和善良,这可以从他的作品出看出来——他作品里很少有那种怒目圆睁、充满仇恨的气象;而为须吟笙先生养老送终的须建国先生谈到的一件事情,更是让人深深为他的善良所感动:须吟笙先生有一次被人骑车把腿都撞骨折了,他的徒弟们都愤愤不平要求赔偿。但是他淡淡一笑说道,如果没这个缘分,想撞还撞不到呢?也许我上辈子也撞过他呢?这次我还了,不就好了么? 这就是须吟笙先生,用一辈子做好人,用一辈子雕罗汉。他就如迦叶尊者,人生呈现出历尽沧桑、严谨坚毅的风骨,而又始终平和宁静安如山。而在他的罗汉核雕作品里,笑里带着悲天悯人的忧伤也好,严肃沉思中带着些许自在随性也好,顽皮活泼中带着点深沉也好,都是他自己的心境,谁人能学呢?就如李白的诗歌,没那个豪气,没那个仗剑行走天下的经历,没那种视山水为知己的心境,怎么能写出那么好的诗篇呢? 而须吟笙先生,在跌宕起伏充满艰辛的人生中,如果没有“贫贱不能移, 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传统士人精神,如果没有佛家的慈悲宽容,如果没有佛家的寂静清修,又怎么能雕刻出那些让人看来怦然心动的罗汉像呢? 雕刻罗汉,需明白罗汉本有“杀尽烦恼之贼”之核心要义。而须吟笙先生经历过包括少小寄人篱下、独自闯荡上海滩、遭受牢狱之灾等人生艰辛,其间烦恼忧愁非一般人所能承受,而他总是那么淡淡的、安然地生活和从事着他所热爱的核雕艺术,这样传奇的人生、这样宽厚的心胸、这样坚强的意志、这样饱满的热情、这样丰富的创造力、这样完美的表现力、这样精湛的雕刻手法… …难怪须吟笙先生走后,时人感叹:“吟笙之后,再无吟笙!” 斯人已逝,其神犹在。感其艰辛,纪之为念!今人若有学其者,当学其善心善行之精神为第一要义方明“雕罗汉在雕心也”! 古玩出售消息 https://www.pf369.cn/zixun-322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须吟笙是充满传奇色彩的核雕大师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