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自己的符号 李继开,1975年生于成都,2004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目前任教于湖北美术学院油画系。自小,他就受益于喜欢艺术的父亲,获得了良好的家庭熏陶。父亲年轻时非常喜欢画画,后来受到社会条件的限制转学中文,但是内心对艺术的向往从未停止。这让这个小家庭里到处都散落着艺术类的书籍杂志,从画册到《美术》、《文艺研究》。虽然身为孩子的他对一切懵懵懂懂,却开启了最初的美术启蒙。 大学毕业后李继开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并在那继续了自己的研究生学业。在学院里的几年,仿佛一个空寂自由的环境,可以不断进行各种风格的尝试,从塞尚式的,到表现主义的,写实的……每个人都在为自己最终固定下来的风格摸索。而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张晓刚,方力钧等人突然依靠个人符号性的作品登上国际舞台,对青年们是极大的鼓舞。同时,也对自己的探索感到一些压力与茫然。直到2001年,李继开参加了学院一个展览,开启了自己与“小男孩”的故事。展览当时在一个防空洞里举行,李继开准备了十幅小画,都是以一个小男孩为主人公:有拉小提琴的,跳绳的,或是读书的。画面没有复杂的场景,却十分精致。这批作品是他对自己符号确立的雏形,已经有实验漫画的意味。 之后的两年间,他像一位导演,为自己的故事到处搜罗素材。让这个小男孩换上各式的衣服,演绎那些带有些戏剧化的场景。他时而长出犄角、尾巴和翅膀,时而裸身躺在荒地,时而被鲜花包围着……有人推测,这是李继开对自我童年的一种回顾与想象。作为七十年代生人,他们经历了一个跃进式的成长历程:童年在贫乏、枯燥的物质条件之下度过,又在崇高的精神希望下过早成熟,前辈们按照意愿把他们送上了加工流水线……看着一个个价值风潮的诞生和流逝。在艺术圈中,他们没有六零年代的丰富经历,热血理想,也没有八零年代的自我与反抗意识,更像是一个模糊的,灰色的地带。在半熟的路上跌跌撞撞、行进缓慢。 二、漫画实验里的残酷青春 从李继开的生活经历来看,他所处的时期,中国当代艺术已经脱离了政治意识和宏大的叙事风格,个人服从集体的时代也随之终结。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意识、个人意识的加强。伴随着电子时代和视觉图像时代的来临,艺术家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广泛,却让他们更容易迷茫。因为一夜之间的丰富性和不能及时消化带来的焦虑,惊慌和伤感。每个个体都迎来机会,却也带有一种难以抓住的无力感。 在画家的作品中,“男孩”是一个典型的符号,几乎是他所有作品的主人公。无论是对儿时的回忆,还是延续着他对世界的认识,这都是一个“成长”过程。“他”像其他艺术家笔下的动物、植物一样,为表达作者的看法而来,是一种确切而直接的途径。说着李继开内心的话,传递着他对外部世界的感受。我们在人物形象中不难发现,“他”虽然是孩童消瘦的身躯,却在神情上具有典型的成人形态:疲惫,失神,无措,压抑……尽管如此,还是会为一只蜗牛,一朵涟漪,一个布偶或是木箱锁定目光。“他”身上有着孩童的天真和成年人的疲累,虽然混杂于一起难以区分,却是画家在创作时最真切的反应。而作品《蘑菇与男孩》中绘制的“蘑菇”,亦是李继开常用的一个物象。它本身的颜色、形状较为饱满,也许在某个雨后就忽地长起一片,有时,也会随着骄阳烈日而轻轻倒下。这也是一种生命形态的表现,代表了旧的结束和新的开始。 李继开在他的男孩形象里,反复地审视着真实的自己,冷眼旁观着世界,展示了一代青年艺术家的精神状态——迷茫、孤独、苦闷、彷徨。虽然有笔触平滑、简单概括的卡通特点,但内在的情感与体悟并不肤浅,是紧紧与创作者的情感相连的。不论是肖像式的作品,还是场景画都带有一种荒芜和疏离感;在灰白为主的色调里,流露了“玩偶人生”的无力。 古玩出售消息 https://www.pf369.cn/zixun-3106.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李继开:荒芜之中,“孩童”是生命形态的替身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