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茂密的丛林,潮湿泥泞,数公里内不见一户人家,四周一片静谧,偶尔传出野鸟的叫声。这是夏明1992年第一次到余姚河姆渡遗址时所见的情景。他在旁边一个简陋小屋里住了下来。一住就是10多年。 1993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恳请国家领导人为本馆题字,那份送到中央的信函,由他执笔;1996年,作家贾平凹来河姆渡,在他的卧室睡了个午觉…… 在这处远离喧嚣的古遗址上,这个30岁出头的年轻人有空就写写字,看看书。 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有人来求字,也有人来求教,还有人以求教之名来求字。 有一次,一个年轻人找到他,求点拨。夏明慷慨地写了一幅字:“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也是有悟性的孩子,一句话让他若有所思。 初露头角 夏明初到河姆渡时,没想过他会在此住10年。 他原是奉化一家出口企业的普通员工。1992年,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筹建,对外招录工作人员。对河姆渡文化倾慕已久的夏明跑到余姚文化局毛遂自荐,一幅颇见功力的书法作品让文化局领导爱不释手。最后,夏明通过层层选拔被录用。 到宁波人事局办手续,有个细节夏明一直记得。当时干部调配处的工作人员看完他的材料,从笔筒里取出一支破旧的毛笔,迟疑了会儿又放了回去。 “可惜这笔太破了,否则你写几个字让我们欣赏欣赏?” 夏明年轻气盛,“破一点没关系,哪怕没有笔也没问题。” 他从桌上撕下一张信笺,折成尖尖的毛笔状,蘸着墨水,“奋发图强”四个飘逸的字跃然纸上。 即兴表演令工作人员惊讶不已。第二天,人事录用文件发到博物馆,夏明如愿以偿,负责办公室工作。 很快,他迎来职业生涯的一件大事。 1993年5月,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开馆。在这之前,余姚市相关领导就同博物馆商量,拟向中央上呈书信,恳请国家领导人为博物馆题写馆名。 大家敲定书信内容,最后把执笔的重任交给夏明。时至今日,他对完成这一任务的细节记忆犹新。 他是以一幅硬笔书法的创意来完成这封信的,为此还特意买了美工笔。晚上,江风呼呼,夜鸟啾啾,夏明在河姆渡遗址旁的办公室里,一页半的信纸,也就400多字,写了三遍,直到自己点头认可。 那晚,夏明彻夜难眠。他站立窗边,大口地吸着凉爽的江风。只是他没有想到,这一次成功之后的平淡生活,竟那样漫长…… 积累 许多年以后,成为知名书法家的夏明,问前来求教的年轻人,“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九个字,要写多久? 年轻人知道,这九个字,是九九消寒图。从清代起,读书人年年冬至前用双钩法制此图,头九第一天开始用朱红填上,每日一笔,直到九九八十一天过完,笔成之日,就是杨柳堆烟春意满庭的时候。 有何难?不到3个月就写完了? 夏明说,每日一笔,看似简单,但要坚持下来,并非易事。每天一笔,不能多写,不能少写,更不能补写,闲了忙了,高兴了郁闷了都要写;一笔漏下,就要永远空着,绝没有补救的机会。这是对人耐性的打磨。 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件困难的事。 当年博物馆开馆,忙碌了一阵,生活、工作一下子冷清了起来。起初,博物馆只有四五名员工,几乎都是余姚本地人,下班就回家了,剩他一人守在那里。单位没有食堂,中饭请附近村民来烧,晚饭就只有剩菜剩饭了,用开水泡泡凑合着吃。如果想改善伙食,只能骑车到附近的罗江村找个小店。有时出去吃饭,不是为了打牙祭,而是想找个人说说话。 上世纪90年代初,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先富起来”。而一个正当年的男子,做着一份闲职,每天写写字,需要定力和勇气。 夏明说,没事干的时候,就拿本书出去,看累了就躺在地上睡一会。有时书也不带,就在遗址附近闲逛。 在“双鸟朝阳”象牙雕刻前,夏明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那些陶器、骨器等文物,融入的那种讲究对称、追求平衡的审美意识和拙朴沉静的艺术效果,让夏明惊喜、激动、顿悟。 年复一年,日子过得就像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一样。其实,每天又有细微的差别。就像写消寒图一样,据说,人们在描完当天的一笔后,再用其他色笔在笔画的旁边记下当日的天气冷暖,阴晴圆缺。比如,第一笔记下“今日风”,第二笔记下“朝晦晚晴”,第三笔“先雪后晴”,第四笔“晴暖日”,第五笔“风骤雪疾”……风风雨雨,阴阴晴晴,填充了每一个单调的日子,使时光变得饱满坚实。这个过程,叫积累。 机缘 那些年,夏明渐渐形成自己的书风。“篆本周秦、草临旭素、隶宗汉魏、真法钟王”,这是著名学者、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对其作品的评价。只是,他自己也很难说清,这样的书风是日积月累形成的,还是突然哪天顿悟的成果。 1996年,贾平凹到河姆渡博物馆参观。夏明没想到,这位大作家会对他的字感兴趣,并因此结缘。 一开始,身为办公室主任的夏明只担任解说。他作了充分的准备,现场气氛也很好。参观完毕,博物馆请贾平凹留墨题词。 就在他铺开纸,蘸墨挥毫时,屋顶的灯泡突然爆裂,玻璃碎片落了一地。大家面面相觑,贾平凹也颇感惊讶。夏明急中生智,“大作者光临,真是石破天惊”。 这句话让现场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贾平凹沉思片刻,满蘸浓墨,题写了“为我中华民族文明而骄傲”的条幅。 贾平凹有午睡的习惯。饭后,夏明提议可到他的宿舍午睡,大作家爽快地答应了。宿舍虽然简陋,但屋内的文房四宝和一本本书籍,让两人有了共同话题。 桌上放着夏明两天前创作的隶书作品“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贾平凹看后,当场写了“得大自在”四字赠与夏明。 两人相谈甚欢。作为答谢,夏明按贾平凹要求,用汉隶笔法写了幅对联:“山唯宁静生群物,海以宏深纳大川”。贾平凹欣然接受,称其书法经过正规训练,蕴含传统功底。 河姆渡遗址不断吸引大批的中外名人、文化泰斗还有中央领导前来,其中很多热爱书法的参观者同夏明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通过相互交流、切磋,夏明的书法技艺又得以提升。 高智老先生,曾任毛泽东主席的秘书,来河姆渡时已70多岁高龄。起初,老人对负责接待的夏明并没特别在意,后来解说河姆渡文化时,老人开始留意这个年轻人。看到夏明的书法作品后,老人大加赞赏,称假以时日必有所成,并当场献书,赠以“爱我中华”四个大字。 热爱 余姚人王国庆,50岁生日那年,朋友送他一幅夏明写的“寿”字。当晚宾客散尽,王国庆对着中堂那个“寿”字看了两个多小时。第二天,他通过朋友找到夏明,说想拜师。朋友们笑他心血来潮,夏明却送他一支毛笔以示鼓励与支持。 15公斤墨汁,1000张宣纸,王国庆对照夏明的字帖天天练习,并不时登门请教。如今,王国庆写得一手漂亮的楷书,写“寿”字更是独树一帜,在全国“寿”字书法比赛中拿了奖。 62岁的陈如顺,北仑新模村原村委会主任。几年前,他想跟夏明学书法,但觉得自己就一农民,大字不识几个。夏明鼓励他,手把手教他。短短5个月,他的进步让夏明惊讶。 只要动机单纯,对于每一个来求教的人,夏明总以热情相待。他说,收徒弟不问天赋,也不为学费,就看对方是否热爱,骨子里有没有那么一点“痴”。 他当年学艺,也只是因为内心的那份热爱。 1962年,夏明出生在宁波江东忠介街一个普通家庭。10岁,师范毕业的母亲买了本楷书体的《雷锋日记》让他临摹。 后来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夏明到奉化上学。有一次,跑供销的父亲从上海出差回来,给他买了支周虎臣狼毫毛笔。他高兴了好几天。当时,那支笔的价钱相当于普通工人一天的工资,关键的是,宁波买不到那么好的毛笔。 没有纸张,他就蘸清水在自家门前的砖头上书写,地上写得不过瘾,又在家里的墙壁上泼墨。父亲给他买了本《鲁迅杂文书信选》,他把这本书当成练字的纸张。父亲心疼书,一气之下折断了那支毛笔。他心疼得好几天吃不下饭。 18岁,夏明成了陈启元的学生。现为宁波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的陈启元,当时是宁波十九中学语文老师。每逢周日,陈老师在家免费辅导书法爱好者。当时,夏明家在奉化,每周末来宁波一趟。上世纪80年代初,奉化来往宁波的交通还相当不便。早上5点不到,他得起床,到车站排队买票,去晚了赶不上头趟班车。那时候的道路是砂石路,到宁波一趟将近2个小时。 不久,陈启元将夏明推荐给了丁乙卯。有“宁波书法教育之父”之称的丁乙卯,早年就蜚声上海,上世纪60年代返回宁波,“文革”期间一度中止书法教学,至80年代书法热兴起,登门求教者众多,丁老遂重新设馆传艺。 拜师之后,同样是每星期来宁波一趟。回家后,所有的闲暇时间全扑在了书法上,家里的墙壁、衣橱贴满各种字帖,朝夕相伴,时时读帖,历代书法名家的精华就这样烂熟于心。 丁乙卯从这位学生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后赠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等待 早在几年前,夏明的作品已走出国门,到北美、欧洲、日本等地举行巡展。启功先生、史树青、韩天衡等名家对其作品均评价颇高。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教育范本将其草书作品“顺风兮,逆风兮,无阻我飞扬”收录其中。今年3月,夏明书法艺术展在天一阁书画艺术院开展。即便如此,他还常有手中之笔不能表达心之所想的痛苦。他认为,书法就是需要“眼高手低”,如果眼都不高,何来进步和创新? 多年前,夏明考出驾照,但至今仍没摸过方向盘,是典型的“本本族”。妻子赵晓波说,不敢让他开车上路,因为他随时都有可能陷入沉思,实在太危险。 生活中的夏明也爱“开小差”。谈话聊天,他的手会不自觉地在腿上比划着;吃饭时候,他会突然停下来,用筷子蘸着汤汁在桌上“一撇一捺”。这种下意识的动作已持续多年。 他挺享受这种过程。如今不需要去河姆渡博物馆上班,夏明将他的书法工作室都选在偏僻的乡村、宁静的海边、人迹少至的山岙等地。在明州大桥附近的一处工作室,甬江之畔,方圆几里,独独一幢房子,虽然孤单,却美景尽收。房前一大片芦苇荡,屋后苍翠碧绿的山林,平时很少有人打搅。创作的时候,他在那里一待就是好几天,黄昏,落日,芦苇,飞鸟,小游轮,心如止水。他有足够的时间,发呆、沉思、琢磨、等待。 夏明觉得,写字的心境和画消寒图一样,一天一日描绘的同时,一丝一缕地体会春之渐行渐近,心怀对天地自然的敬畏,对泥暖草生花开的期待,于岁月沉浮星转斗移之间珍重等待,专注自己的努力,不抱怨,不苛求,在不经意之间,外面却一天天地温暖明媚起来…… https://www.pf369.cn/zixun-243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河姆渡畔走出的书法家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