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娜,1965年生于山东烟台。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画院专职画家。她以工笔人物、花鸟和小写意花鸟见长,曾先后在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山东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李魁正花鸟画工作室学习。2001年起,师从中国著名美术教育家、书画家孙其峰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展览, 《鼠戏雨林》 68厘米×80厘米 2010年 《女儿》 109厘米×80厘米 2003年 少年意气 小荷才露 张德娜,衣着朴素、笑容谦和,让人很难与一位从事绘画艺术近40年的女画家联系起来。如今,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小时候学画的事儿。 “我兄弟姐妹五个,小学四年级的暑假,父亲让我们每个人去学点儿东西。我就照着连环画临摹小动物,第一次画了一张小象,大家都说好,于是,画第二张时就格外起劲儿,想方设法画得更好。”张德娜说。 张德娜在家中排行老幺,因乖巧可爱,甚得哥哥姐姐喜爱,从她喜欢上画画起,他们便给予了她最大的支持。那个年代,想找个指导老师很难,哪怕几本能够照着临摹的画册也难遇难求。“我姐姐从事工艺美术工作,她单位有个老工艺师,老先生见我喜欢画画,就送了我几本花卉写生用书。”近40年了,张德娜书架上的这几本书虽早已泛黄,但她一直保存着,画花卉的时候随手一翻,便可从中获得艺术灵感。 1981年,张德娜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学习绘画和服装设计,那时候,张德娜虽年龄小,却很自信。可在入学几天后,她就遭遇了一次打击。“当时画素描,老师想摸底学生的水平。一次交作业,我自认为画得很好,就把名字写得很大,没想到,我的画却成了老师点评时的反面教材。”张德娜坦言,那次经历让她明白,学习绘画容不得丝毫浮躁,只有虚心加上努力才能有所进步。 “天不亮,我就早早地去海边写生了,清晨画日出,傍晚画日落。4年求学,我总觉得画得不如其他同学好。”经过不懈努力,张德娜的专业水平迅速提高,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毕业前,中央电视台和时装杂志社要举行“春秋时装大奖赛”,未加犹豫,张德娜就投稿了。 那是1985年初,人们的观念还十分保守,颜色也难逃灰、白两色,要打破陈规,实属不易。十几天的努力之后,张德娜设计了一件女式风衣草图,勇敢地寄了出去。过了几天,一个轰动的新闻在校园里传开了,全校几百名同学报名参赛,只有两人入选,一名是学校的专业教师,另一名就是张德娜。在母亲的指点下,张德娜又完成了从草图到成衣的制作,她亲手制作的法兰绒蓝色大格子风衣以别出心裁的造型、新颖时尚的理念博得了大赛组委会的赞誉。张德娜热切盼望的获奖证书也从北京寄到了青岛工艺美术学校,她一下子成了学校里人尽皆知的人物。 1985年,张德娜以优异的成绩从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当时,老师和同学对我的期望很高,都觉得我将来能在服装设计领域取得成就。”毕业后,张德娜接连不断地画图,她要追求自己在艺术领域的一方天地。 画路波折 回归初心 正当张德娜踌躇满志地投入工作时,没想到,更大的磨砺却在等待着她。她的身体垮了,而且一病就是数年。 “生病期间,就算家里二十五六摄氏度,我还要穿着棉衣棉裤,上楼的时候腿往后打弯儿,走一步就很疼。画笔拿不起来了,设计梦只能搁浅。”在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是亲人的爱给了张德娜信心,历经5年,她终于战胜了病魔。 身体痊愈后,张德娜多次尝试重新开始,可面对一张张画纸,数年未摸画笔的她痛苦地发现,自己已不知如何下笔。“非常想画,但又怕接近它。这时,我的先生鼓励我,即使不再搞创作,画画也会为生活带来乐趣。”在家人的鼓励下,张德娜重拾画笔,虽然没有了几年前纯熟的技法,但她的心中有了更多的积淀和感悟。“我不再着急画多少幅画、画到什么程度,我只是在干自己愿意干的事儿。心态越来越稳了,心气也不再那么高了。”之后,张德娜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艺术之路,再三斟酌后,她选择了花鸟画。 万物静观皆有得。花鸟画的题材广泛,凡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土里长的,都在构思取材范围之内。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张德娜集中研习这些题材。仅靠自己琢磨,她始终觉得笔下的生灵缺了点儿生气,直至拜师孙其峰之后,她才有了更快的进步。 在中国写意画领域,孙其峰大名鼎鼎。谈及拜师经历,张德娜仍记忆犹新:“早先我就想拜先生为师,但毕竟重新拿起画笔不久,内心非常忐忑。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先生答应看我的画作,看后他托朋友转达,‘绘画基础不错,可以学’。” 之后的日子里,孙其峰手把手地教张德娜作画,作为写意花鸟画的启蒙老师,孙其峰对她只有鼓励,从不苛责。“先生一直对我说,‘你看你画得多好’,说完再拿笔改改,‘这样画就更好了’。”遇到一个好老师,张德娜备感幸运,同时,她也以自己的刻苦努力赢得了老师的认同。“她非常用功,画松鼠的时候一次就拿30多张来让我看,这在我的学生里不多见。我就喜欢这样的学生。”孙其峰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如是说。 入门不久,张德娜便涉猎八尺大画,其中,花鸟、树木、山石、泉水皆布局合理,有章有法,勤奋和大胆使她的画有了新的意境和格局。 多年来,张德娜学习传统、取法自然、坚持个性。她融合工笔与写意的意趣,追求严谨中有轻松、朴实中有淡雅的画风,广受画界认可。2001年以来,她的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风韵》获21世纪首届中国书画艺术精品大展金奖,《花卉》获全国当代花鸟画艺术大展优秀奖,《海边拾趣》入选全国第五届工笔画大展,《思念》入选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 以画为媒 文化使者 在张德娜的家中,抬望四壁,几乎全是她的作品。画作《女儿》中的女孩就是她的女儿。《寿松锦吉图》中,古松历经大自然的历练,苍劲舒展,锦鸡悠然自得,小草、山石、泉水点缀得当,动静相宜,表现出自然朴实之美。《佛法无边》表现的是在无边的蓝天祥云之中,佛端坐于白莲之上,双眼微闭,下颌微收,身披袈裟,单手立掌,盘腿打坐,整个画面栩栩如生,给人以神圣祥和之感。 张德娜喜欢以画为媒与人交流,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亦颇有成绩。2005年,她就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之邀,在“中泰建交三十周年中泰民族文化节”上举办个人画展;2006年,她又应邀在韩国釜山市与韩国著名陶艺家申铉哲共同举办“中韩建交十四周年美术陶艺国际交流展”。 “艺术没有国界。我的画是民族的、传统的,我愿将宁静祥和之美献给观者。”2008年,她应邀赴泰国参加“中泰当代美术展”,一个旅居泰国的老华侨在她的画前逡巡。“他问了我许多关于创作技巧的问题,实际上他看到了画中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由此维系的华侨与祖国的情感认同。”在她看来,一个画家的任务不仅在于以画笔传递美好的绘画语言,更应通过画作,反映画家的心态及其文化情感与价值诉求。如是,观者若喜欢 个画家的作品,自然主动去了解他的作品及其背后的文化。对国际文化交流,张德娜如是注解。 在国外交流时,总有好奇的观众不解,那些气象博大的作品缘何出自一个女画家之手?成为一个有成绩的女画家,家庭与创作间又该如何选择?“其实,创作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是一样的,一个人不能时时处处追求成功,若心境坦然,无论顺境、逆境,总能有所收获。”捕获自然中的诗意,独守心灵的宁静,张德娜靠的是平衡、取舍、知足常乐。 这些年来,不管如何忙碌,张德娜始终不飘不浮、不急不躁,细品艺术的澄澈之美,经营内心的那份淡泊宁静。“孙其峰先生把他‘知足,知不足,不知足’的座右铭送给了我,希望我在生活上知足,在艺术上知不足,在求学上永远不知足。”张德娜说,绘画是自己想做的事,带着体验、思考后的自知,她的画也将一如她的心态,既缓缓而来,清澈明亮;又奔流不息,百折不挠。 https://www.pf369.cn/zixun-194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花开春梦鸟飞情柔访花鸟画家张德娜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