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檬”作为一个隐喻,在艺术市场中显然失去了本体。在经济学的语境中,“柠檬”含有“次品”的意思,但问题是,充斥着“柠檬”的中国艺术市场并没有变成一个“柠檬市场”。过去的十年中,狂飙突进的中国艺术市场呈现出的是一种赝品、次品“量价齐升”的奇观。 按照阿克洛夫的“柠檬市场”理论,当市场各方所掌握的产品真实信息处于严重不对称的位置,而市场中又没有可信赖的中介机构时,买方由于无法评估商品的真实状况而不愿意出高价,优质产品因此惜售而逐渐退出市场,次品逐渐充斥,最终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 意外的是,在艺术市场中,那些流通中的赝品、次品似乎看上去都变成了阿克洛夫所称的“樱桃”。但事实显然不应如此。更重要的是,这种现象已经长久地存在,并且如永动机一般,似乎仍有永久持续的势头。 那么,阿克洛夫错了吗?这一理论可曾经为他赢来一枚诺贝尔经济学奖章。 不妨观察一下艺术市场所发生的情况,显然,由于某类艺术品供不应求,刺激造假者通过制售赝品、次品来满足巨量的市场需求。买者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中缺乏权威的中介机构,这是典型的“柠檬市场”。但例外的是,在艺术市场中,作为产品的艺术品具有的是奢侈性的炫耀功能,缺乏实际的实用价值。因此,从实际消费来看,在艺术市场中价格便是消费对象,而艺术则仅仅是价格的载体而已。 在中国市场中,艺术品所具备的奢侈性炫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艺术市场走出“柠檬”陷阱。应该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即严重失衡的市场供需,使得一个炫耀性市场得以脱离“柠檬市场”的诅咒,反而呈现出一种赝品、次品“量价齐升”的状况。与此同时,传承有序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不会退出市场,反而更加坚挺,为市场所追逐。这便是艺术市场中所发生的事情。但另一个问题:如果这是一个静态或者成熟市场,即使初期拥有供需悬殊的市场需求,类似的情况也绝不可能持续得如此之久。 中国艺术品市场与国外不同之处在于市场的成熟度。成长性市场与成熟市场最大的不同在于市场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在成长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属于某一个阶段的暂时性问题,而这些问题也会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而得到不同程度地解决――比如说,其中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当市场发展到下一阶段时,这个问题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变相地看,它就被消极地解决了。 事实上,中国艺术品市场得益于外部优异的流动性优势,源源不断被注入的需求,使得市场发展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问题本身腐化的速度。正是这种成长性市场才催生出如此奇观。但是一个市场应该具有何种成长速率才能摆脱“柠檬市场”黑洞的引力,这仍然是一个问题。但是不管怎样,中国艺术市场高度的奢侈性炫耀功能和高度的成长性使得“柠檬”充斥却依然可口。 https://www.pf369.cn/zixun-10600.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徐建雨:“柠檬市场”的无效隐喻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