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北京保利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高等艺术院校发出邀请,邀请这些艺校的名师携优秀学生与保利当代合作,共筹计划将于6月2日亮相的保利春拍“艺苑掇英——高等美术院校师生作品”专场,并计划于拍卖前后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举办巡展。在成熟、规范的艺术品市场环境下,学生艺术家必然是先经过一级市场的多年酝酿、推介之后才进入二级市场的。拍卖行直接进入校园征集是否越俎代庖?没有经过市场慢慢培育的学生作品能否经得住时间考验?过早进入市场会影响学生艺术家自身的艺术创作吗? 截流一级市场——是“越俎代庖”,还是画廊“缺位” “拍卖行直接进校园征集学生的作品,反映了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的严重错位。我们知道,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构成中,画廊与拍卖行是重要的市场基础,是互补的市场构成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画廊是价值发现及价值的整合者,而拍卖行更多地是以画廊为基础的定价平台,一旦拍卖行跨过画廊直接向艺术家征集作品,就会使艺术品市场进入产供销一体化、一条龙的境地,价值发现这时更多的就成为一种价格的标示:价值高,价格就高;价格高,价值就必然大。这种将价值发现与整合的过程浓缩为价格高低的市场行为,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行为利益短期化的根源。这一现象不仅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有序化发展产生大的扭曲作用,更重要的是,它助长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定价权的单向度与高度聚集发展,容易助长垄断与市场话语权机构化,易导致利益共同体把控市场。”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对记者说。 “虽然画廊业在当今艺术品市场的地位日渐式微,但我们不应放弃画廊业应有的市场地位与功能。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的形成是市场发展的结果,改变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必须有相应的市场条件与市场结构发生变化,否则,这种改变就很可能成为一种以市场营销创新为名的市场交易体系与规则的破坏者,将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新的失衡与扭曲。”西沐表示。 “拍卖行征集进校园,只是近年来拍卖业对画廊业的又一次冲击。在我看来,与其指责这是拍卖行的问题,不如好好反省画廊业的缺位。按照很多人的‘理想模式’,艺术家的发掘、培育和推介工作是画廊的分内事,甚至关乎其在艺术生态系统地位的‘合法性’。但假如这是画廊应该做的事,而拍卖行却在攻城掠地的话,唯一的解释就是画廊没做好。你做得不够多不够好,却又不让别人来做,这是没有道理的事。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未来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融合,原本就在国内从未显著存在过的所谓‘一、二级市场’的这条‘观念界限’正被打破。面对市场变革,艺术品经营机构必须主动参与和积极应对,而不能总是怨天尤人和抱残守缺。”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健认为。 “并非画廊没有在挖掘、推广年轻艺术家,而是现在国内画廊的声音、能量都不如拍卖行,国内画廊还没有掌握很好的商业手段和经营方式。我们做艺术北京博览会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也是希望能够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更多画廊经营者从一些做得非常成功的画廊那里学习如何经营。现在很多人都想要‘包打天下’,其实这样做是很不专业的,很多成功有偶然性,需要我们很清晰、很理性地去判断‘成功’的原因何在。今天市场的增长哪些是基于真正的藏家需求,哪些是投机者的推动?盲目地‘包打天下’无异于自掘坟墓。”艺术北京执行总监董梦阳对记者说。 学生作品——是“潜力股”,还是“昙花一现” 其实,保利推出的“艺苑掇英”并非国内拍卖行首次直接进入校园征集,在国内艺术品市场火热、拍品征集困难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作品在没有经过画廊推广、代理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拍卖市场。2010年,嘉德四季拍卖曾推出“大学时代——2010中国艺术院校学生作品专场”。该专场有多幅作品的成交价都高出起拍价几倍,参加这场拍卖的藏家也对学院艺术和年轻艺术家们的作品表示出极大的赞赏和肯定,认为一些学生作品已经具备了优秀艺术作品的潜质。至今已连续举办了13届的西安美术学院大学生拍卖会之规模,从首届的几十幅拍品扩至现在的几百幅,拍卖价格也从当初的几百元上涨到如今的几万元,而竞买人之所以购买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作品,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学生作品的潜力。学生作品真的是“潜力股”吗? 对此,董梦阳表示:“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炒所谓的‘潜力股’,觉得某某就是未来的张晓刚、方力钧,现在买这些作品等到画家成名之后,他们早期作品的价格就会翻几倍。这个逻辑没错误,但却忽略了一个关键的问题——你发现的是不是真正的艺术?换言之,这个苗子是否真的是你认为的那个好苗子?我在美院读书时,全校有200多个学生,现在至少有2/3的人没有从事艺术,何况今天那么多学美术的,你怎样去判断他的艺术生涯能走多远?这需要具备真正专业的眼光,而不是拿‘潜力股’的幌子去忽悠人。所以西方的画廊都会先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和艺术家去代理,这跟钱没有关系;然后再热情、真诚地去推广艺术家和他的作品,向别人介绍他认为好的艺术。” “拍卖行直接进入校园征集学生的作品,可以说是为迎合市场与藏家的一种市场营销行为。在艺术品市场回调的过程中,高价格的艺术品被人们认为风险越来越大,而发现高艺术潜在价值、低市场价格的作品与艺术家,就成为拍卖行为迎合人们需要而发掘新艺术家的一种市场营销行为,但这种行为对于越来越短视化、越来越功利化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无疑是火上浇油,在很多时候甚至是误导。我们知道,学生的习作与成熟艺术家的作品,是两种不同的作品状态,其价值当然是相差巨大。价值发现的前提是艺术与文化内涵的发掘,而不是抱团依靠拍卖行推高价格。”西沐从另一角度分析了学生作品的价值。 过早进入市场——是“福”,还是“祸” 对于尚未毕业的学生艺术家而言,过早进入市场很可能会使其在短期内就达到“名利双收”,但从长远来看,没有扎实的学术造诣和市场认可作为基础,是否会影响其日后的艺术创作,甚或艺术生涯? “直接进入二级市场,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市场历来就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认识市场,也可以有限度地改变学生的生存条件;但过早地参与市场的危害也是明显的,最主要的是干扰了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深度与秩序,易被市场过早地定义风格,跟着市场走,迷失自我的艺术追求。即使这些都可以克服,学生也易被揠苗助长,一旦市场成功,就难免应付市场,过早在市场的追捧中消解专注艺术的能力,难以达成应有的艺术高度。所以,我认为,作为在校学生,重要的是学习与探索的广度与深度。当然,也不能回避市场,进入市场,首先要回归画廊,其次是机构,不要一下子就冲向拍卖这一定价平台。有时,爬得越高,跌得越狠。在奔跑之前,最好先学会行走。”西沐表示。 “假如一个艺术家将艺术作为终身职业的话,就意味着他不仅将追求艺术作为终身志向,而且将艺术活动作为谋生手段。既然职业艺术家迟早会与市场发生关联,早几年或者晚几年,并非大不了的事情。从本质上讲,艺术家只要介入市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青年艺术家当然可以不过早介入市场,但当他有朝一日走出‘温室’时,就能自动处理好艺术与市场的关系吗?我看未必。不是说你躲得越远,躲得越久,就越能从容面对。这只是‘鸵鸟心态’。”对此,马健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反过来看,我倒认为艺术家早点儿介入市场有一大好处:帮助青年艺术家早点儿下决心,你到底要不要走职业艺术家之路?今天的美术类专业大学生数量非常惊人,很多人也只不过是为了通过艺考走捷径,但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职业艺术家。不仅如此,艺术创作的一大特点就是艺术天赋很重要,有时候甚至比努力更重要。不是说你矢志不渝地为艺术奋斗终生就肯定能成为一二流艺术家。早点儿认识到这个问题显然比始终心存幻想,耽误终身要好得多!” https://www.pf369.cn/zixun-10483.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拍卖行入校园是“越俎代庖”还是画廊“缺位”?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