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积翠建窑兔毫盏;成交价:RMB 1,265,000;尺寸:口径12.8厘米/16.5厘米(连座);高7厘米/11厘米(连座);拍卖公司: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成交时间:2015-06-06。 「建窑兔毫盏」,弇口,口沿外缘微向内束收,深腹、施釉不及底,露深褐色粗厚的器胎,口沿内侧有一道微凸起的拦水线;小圈足,足内微洼。盏内外全施黑釉,釉青黑浓稠,流动性大,内底积厚釉,口缘较薄,呈赭褐色,外壁挂釉垂淌不及底;盏身内外有结晶析出的青黄色条缕丝纹,随釉流动,深浅相杂,犹如野兔的毛毫,因此宋人称之为「兔毫盏」。 「建窑」亦称「建安窑」或「乌泥窑」,位于福建省建阳县水吉镇,其由自然窑变产生独特的长芒或银斑现象,让「建盏」被文人赋予了「兔毫盏」或「鹧鸪斑」等美称。如苏轼(1037-1101)《水调歌头》:「采取枝头雀舌,带露和烟捣碎,结就紫云堆。轻动黄金辗,飞起绿尘埃,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盖北宋盛行点茶、斗茶,「点茶」是将茶制成粉末后,再倾入预先炙热的茶盏中,用水冲注,再以茶筅击拂搅拌,将水与茶末调匀成乳状后饮用。所谓「斗茶」,斗的是要求茶末浮于水面,茶色贵白,无茶末与水分离的水痕,因此对于注水、用搥击拂的力道以及茶浮之生成极为讲究,为衬托白色茶汤与识别水痕,因此釉色黝黑、胎厚保温的建盏最为适合。此即蔡襄(1012-1067)《茶录》所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紫,皆不及也。」 「斗茶」亦即今日日本「茶道」的原型。唐宋时期的饮茶风尚之得以形成,实源自于佛教寺院,因为茶被僧侣认为具有提神醒脑、澄心湛虑之效,于静心学禅或与文人学士论辩佛理时所不可或缺者。而饮茶的东传日本,也有赖于禅宗僧侣。九世纪末(日本平安中期),以绿茶为原料的「抹茶」即已随遣唐使进入日本,风靡东瀛。南宋时期,日本僧侣多随贸易商人至江南,于浙江宁波入境后,前往杭州近郊的天目山、径山等地名剎学习佛法,因此也熏习了饮茶风气,从而将茶与茶具带回东瀛。在日本一地,僧侣自天目山所携回的建盏茶碗,逐渐被「天目」一词取而代之,后来甚至成为所有黑釉瓷器的代名词,向为日人所喜,其中的「毫变」,日人则名之曰「油滴」或「曜变」,列为国宝,珍若拱璧。 https://pf369.cn/jingpin-825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宋积翠建窑兔毫盏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