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力大无穷,俯首孺子而不逞强。终生劳瘁,事人而安不居功。纯良温驯,时亦强强,稳步向前,足不踏空,形容无华,气宇轩昂,吾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此乃可染先生喜爱画牛之真实写照。可染先生画牛始于1942年后,那时住在重庆的一户农民家里,住房紧邻着牛棚。一头壮大的水牛,天天见面。便让他想起了鲁迅曾把自己比作吃草挤奶的牛,郭沫若写过《水牛赞》,世界上不少有贡献的科学家、艺术家都把自己比作牛,于亦是“崇其性,爱其形,故屡屡不厌写之。”可染笔下的牧牛,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与品格的理想,在半个世纪的笔墨耕耘中,他对这些作品赋予了浓郁的诗意和朴厚的深情。 李可染画牛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重庆时期,六十年代的成熟时期以及八十年代的晚年时期。而到了八十年代,李可染先生进入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个人艺术巅峰期,以牛为题材的绘画作品与其山水画作一同达到了新的境界。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鲁湘在评论其晚期的作品时说:“李可染是个性情中人,诙谐幽默,葆有童心,这是一个艺术家必有的天真。但李可染主攻山水画之后,我们看到他追求的都是崇高严肃的东西,他性格中的天真需要一个适当的管道来表达发泄,牧童和牛就成了很好的物件和载体。雄伟的山水是他对精神的不断升华,牧童和牛是他对灵魂的不断净化。” 据目前可知李可染曾作有多幅同题材绘画,其画面构图大致相似,而此件难得之处在于画面中墨色淋漓的枝干勾勒和点点朱砂渲染出的浓烈秋意。此幅《牧牛图》表现牧童放牧途中,在浓郁的树荫下偷得片刻闲的情景。右下角两头健壮的水牛卧地酣睡,神态可掬。整幅画面清新绝俗,一派“牧童闲坐清凉下,一曲升平乐有余”的田园风光。 位于画中主体位置的是树下逗弄蟋蟀的两个孩童,两只牧牛背向而卧于画面前景中,造型栩栩如生,格调清新淳朴,笔墨浑厚有力,尤其是淡墨皴染出的身体和重墨勾勒的牛角都赋予画面一种浓郁的深意,恰如其分的表达出“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的秋意。牧童的轮廓纯以焦墨战笔作粗线条白描,淡墨挥写牛身,人物肌肤施加赭石色调,笔精墨妙。在单纯的画面中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牧童的天趣和大自然的美丽无不引人入胜。画面中树干的勾勒挺拔劲挺,浓淡有致,淡色干笔勾勒而成的树干和前景中重墨树干形成对比,寥寥数笔即营造出画面满色铺陈的整体效果。 是幅《秋趣图》即是创作于李可染进入化境的1986年,时年七十九岁高龄,属于其晚年的作品。李可染晚年所作的牧牛图,多以淡墨、浓墨、焦墨、渍染、溢染之法出之,水牛的质感、动感跃然纸上,牛角及牧童衣纹的线条,笔法古拙,极具力度感,笔力遒劲老辣,看似信手挥洒,却处处妙趣横生。这一时期的作品,题材与画面更加丰富多彩。牛与牧童漫步四季,以至画面、色彩和构图都各具特色,而在众多的画牛作品中,以秋天为题材的占了很大的比例。正如此图,绘秋风起时,红叶漫天,水牛静卧,牧童玩耍。画上题诗云:“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像是一首浸透着质朴深情的田园诗,迅速让观者领略到自然的纯粹气息,激起人们对朴素平淡生活的向往。画中两个牧童一坐一卧,在一片红叶漫天的树荫下斗起了蟋蟀,两顶草帽随意地放在旁边,水牛静卧一旁,恬淡的气息从画面中延展开来,朴拙中透露出野趣。此画笔墨精妙之余,才情之勃发更高于笔墨。书可言志,画亦可言志,此牧牛图正是言志之作,以一趣味画面,诉说时光匆匆,让人不觉春夏秋冬,此是画之可贵也。
款识:忽闻蟋蟀鸣,容易秋风起。丙寅夏,可染画。 钤印:可染(白),孺子牛(白)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李可染《秋趣图》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