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秋色图》轴为沈氏54岁所作。以“披麻皴”写重峦叠嶂,笔墨疏朗脱放,信笔勾写,无拘无束,墨色清逸爽洁。画中湖水空明,境界开阔,构图朴实自然,为其粗笔山水画力作。 本幅自题:“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则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鼓汝高装潢之,家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铃“沈氏启南”朱方一印。 沈石田《溪山秋色图》轴,现藏南京博物院,予有幸得以鉴赏,此图为沈氏晚年之作,款识“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侧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故汝高装潢之素,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钤有朱文方形印“沈氏启南”,纸本墨色,高152厘米,宽51厘米,图中笔力爽劲,实处藏虚,粗枝大叶,疏松简朴,老辣淳厚浑古,长锋披麻中锋侧锋兼之,整散之笔互用,外坚劲而圆中带方又与元人尖笔斡拖画法有所不同,化繁求简,不加烘染,沙汀横笔拖出,水墨淡逸,秀润天真,山峦坡石之态出于健笔柔毫之中,如子久《富春山居图》一卷尾段之妙,于不经意处得其意趣,山峦苍苔横陈,焦墨圆点,色如柒黑,得吴镇及元人之长,笔姿圆润,布局空灵,山势雄伟,胸中藏丘壑与造化同根,苍劲含蓄,散笔疏线,溪水奔畅,声入悦耳,意趣天成,无限秋意,远山淡墨,青峦出岫,渺渺乎于岚烟秋暝之中更显自然之美造化之功。近景树木萧疏,三组分立,夹叶枯枝变化穿插,墨浓笔劲,各生姿态,山石质坚,长线勾勒,不见皴法,米点作苔,坡石连山,一老者信步漫游于山林之中,未作驻足赏秋之望,神态古貌,气息宁静而韵味弥真,为画中点睛之笔,纵观是轴为沈氏粗格之风,晚年成熟之作,潇洒之姿已不为现实景象所束缚,心源为法,体现出沈氏对水墨感悟与理解的最高境界。 沈石田为明中期“吴门画派”之冠,取法董源、巨然及元四家,从他诸多传世作品看,知其早岁宗王蒙,中年师黄子久,晚来尤爱吴镇,得吴仲圭“圆润”二字,一生为之努力,黄宾虹评:“明代白石翁一生全在苍润二字用功”。李开先谓:“沈石田其原出于吴仲圭、王叔明,兼取南宗画派之长,有‘粗沈’、‘细沈’两种风格”。“细沈”少而精名贵,“粗沈”最能显示其迷人之风骚。清人钱杜云:“更有一种粗枝大叶”作品,亦此类《溪山秋色图》。沈周笔墨上承“南宗”而兼得“北派”,南宗以“韵”胜,笔姿“松秀圆润”,染痕积迭,“北派”骨力劲爽,刚劲挺拔,一气呵成。沈石田融南北两宗之技,苍茫浑厚与庄丽清润于一体,登堂夏圭入室元人,笔建皴筒,不加复墨,有“南韵北骨”之味,温厚淳朴。 是图山色,气格高古,不与“细沈”同,沈氏“总揽唐宋之精作”,窥古贤之堂奥,出入董源、巨然宋人诸家之间,得目寓心,胸藏丘壑,自成大宗。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长洲人。虽经荐举,隐居不出。擅画山水、花鸟,画名甚大,自成风格,形成“吴门派”,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诗宗白居易、陆游、苏轼。沈周在元明以来文人画领域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书法师黄庭坚,绘画造诣尤深,兼工山水、花鸟,也能画人物,以山水和花鸟成就突出。 在绘画方法上,沈周早年承受家学,兼师杜琼。后来博取众长,出入于宋元各家,主要继承董源、巨然以及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的水墨浅绛体系。又参以南宋李、刘、马、夏劲健的笔墨,融会贯通,刚柔并用,形成粗笔水墨的新风格,自成一家。沈周中年时成为画坛领袖,技法严谨秀丽,用笔沉着稳练,内藏筋骨。晚年时性情开朗,笔墨粗简豪放,气势雄浑。纵观沈周之绘画,技法全面,功力浑厚,在师宋元之法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进一步发展了文人水墨山水、花鸟画的表现技法,被誉为吴门画派之领袖。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明 沈周《溪山秋色图》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