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所藏元代画家边鲁《起居平安图》是其传世的唯一作品。关于边鲁,史料记载寥寥,其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于元代中后期。当代史学家陈高华先生根据元代的文献,考证边鲁祖上居新疆吉木萨,后入居河北临漳,再移居安徽宣城。曾任南台宣使,善画水墨花鸟,长于古乐府诗,应是一位具有相当文化修养的少数民族画家。 《起居平安图》,纸本,墨笔,纵118.5厘米,横49.6厘米。画面中绘一突兀的秀石,一只雉鸡居于石上低首作鸣叫状。秀石旁绘有丛竹、枸杞之属,画面颇为生动。画幅左上角画家自署“魏郡边鲁制”,下钤“边鲁”、“边氏鲁生”两方白文方印。此图画面构图严谨平稳,秀石的倾斜方向和雉鸡体态的走向形成十字交叉,使二者在倾斜中达成平衡,在平衡中体现生动。倾身翘尾鸣叫,似乎跃然而出的雉鸡和静止的秀石,动静对比,相映成趣。 值得注意的是,《起居平安图》的画法与南宋流行的在绢上以色彩绘制的工致花鸟画风并不相同。此图绘于纸上,且纯用水墨,不敷染任何色彩。雉鸡造型准确,刻画精细,丛竹用双钩法,以浓淡墨敷染,仍见工致。但秀石的勾勒,已含有松动、秀逸、洒脱的笔触。作品工致与秀逸相兼,因全以水墨绘就,故显画格素朴雅洁。这种以水墨在纸上创作花鸟画的新风气,是在元初画家钱选、赵孟頫的倡导和带动下,在元代中后期逐渐形成的。该图以雉鸡比作雄鸡,取“鸡鸣将旦,为人起居”之意,又以竹子取“竹报平安”之意,寓意平安吉祥,这大概即是《起居平安图》图名的由来。 元代边鲁《起居平安图》轴,该藏品绘雉鸡、竹、石、兰等。 画中雉鸡俯身向下,张嘴鸣啼,这里正是将雉鸡比作雄鸡,取“鸡鸣将旦,为人起居”之意,寓意平安吉祥。左上角行书款署“魏郡边鲁制”,下钤“边鲁”、“边氏鲁生”两方白文印。 此画是由张叔诚老先生于1981年捐赠出来的,是天津博物馆一件极为珍贵的一级文物。 边鲁《起居平安图》轴,描绘了溪边奇石耸立、一雉鸡俯身向水鸣啼,灌木修竹,溪水流动,生气勃勃。全画构图新颖别致,近景突出主体,远景以空白为水,视野开阔,意境幽雅,富有浓、淡、干、湿变化,层次分明,立体感强,雉鸡刻画精细,用笔工整,造型准确,姿态生动,形神兼备。
画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图中雉鸡的画法。雉鸡,俗称锦鸡、野鸡。身上羽毛五彩缤纷,非常耀眼。因此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大多数画家在描绘雉鸡的时候都会使用绚丽的色彩,以便突出雉鸡全身那五彩斑斓的羽毛的颜色。但在这幅作品上,边鲁仅用一种墨色就取代了那些丰富的色彩,一旦放弃了颜色,雉鸡身上那色彩斑斓的羽毛,便只能用深浅不同、干湿相宜的墨色来表达,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墨出五彩”;而边鲁在用笔的处理上也做了些改变:虽然仍是院体的勾勒渲染,但却先以淡墨打底,再用浓墨勾勒,雉鸡身上那几根尾羽主干,一笔勾出;羽毛边缘的短促小笔既见笔力又不乏轻盈,充分地展示了边鲁那极为深厚的绘画功底。 同时在该作品中还能见到描绘山水画所使用的皴法,运用在水墨花鸟画中,也是相当出色的:边鲁在此画中就利用类似牛毛皴的皴法传神地表现出了雉鸡羽毛那种毛茸茸的质感。此外,画中大石的勾勒翻转流畅,充分表现其凹凸起伏以及圆浑坚硬的质感;竹叶则是中规中矩的双钩,用笔爽利飘逸;再加上穿插其间,用淡墨写来温润惬意的枝干,使得画面于朴素中透出盎然生气。中国文人讲究“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而朴素之极的墨笔画所体现的也正是这种返璞归真,趋于平淡的美,边鲁的这幅画作正是这种平淡美的极致体现。 边鲁,字至愚,号鲁生,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元代中期,自称魏郡(今河南安阳人)官至南台宣使。擅画工古文奇字,善墨戏花鸟,名重江湖间。作品《起居平安图轴》绘雉鸡、竹子、石、兰等,以雉鸡比雄鸡,取“鸡鸣将旦,为人起居”之意,寓意平安吉祥,全图纯用水墨绘出,不敷色彩,体现出元代花鸟的新格调。墨出五彩所绘雉鸡神态生动,为边鲁传世孤本,有极高美术史价值。现收藏在天津博物馆,1981年张叔诚先生捐赠。 https://pf369.cn/jingpin-4889.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元 边鲁《起居平安图》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