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宾虹(1865~1955),尺寸 112×40cm,作品分类 中国书画>绘画,创作年代 1948年作,估价 RMB 6,300,000-8,000,000,成交价 RMB 7,475,000,专场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拍卖时间 2017-12-17,拍卖公司 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卖会 北京保利十二周年秋季拍卖会,著录:《大师门墙 李可染与师友徒及哲嗣玉双作品集》,第16页,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6年。,题识:黄山云门。戊子春日,八十五叟宾虹。,印文:黄宾虹、冰上鸿飞馆,说明 展览:“大师门墙 艺亦情——李可染与师、友、徒及哲嗣玉双作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6年6月3日。,来源:李可染旧藏。由李可染家属友情提供。 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字,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 近现代画家,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他的技法,得力於李流芳、程邃,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洗练凝重,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显著的特色。 《黄山云门》珍藏的秘密 珍藏四十载,一段师生佳话 李可染与黄宾虹均为当代国画大师,二人共同推进了中国山水画的演进。李可染曾师从黄宾虹,并珍藏了一幅黄宾虹的《黄山云门》作为这段师徒关系的见证,这也是目前存世的唯一一件李可染收藏的黄宾虹画作。 《黄山云门》是黄宾虹八十五岁高龄时所做,构图新奇,用色清爽,而并不似其成名风格。此作何时被李可染所收藏?这幅作品直至李可染去世,始终保存在他身边,历经岁月风雨,陪伴大师四十余载,这张画究竟有何特殊之处?李可染为何最为珍视这一幅?《黄山云门》珍藏的秘密,不妨让我们一一道来。 互赠作品,《黄山云门》对李可染的特殊意义 李可染受徐悲鸿邀请,于1946年来北平艺专教书,他称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北京有齐黄二师。1948年,黄宾虹举家南下,之后一直居住杭州,直至1955年病逝。所以。李可染能够得到这件作品,应该在这几年间。在黄宾虹年谱之中,记录了黄、李二人虽非居一城,但仍有交际,赠礼。 《黄山云门》用积墨的画法,设色写生了黄山风景。在构图上能看到一些传统画法的程式,但对远山等层次的处理,松散的笔触,积墨色与淡彩的使用,俨然是西式写生所见即所得式、按消失点布置详略的尝试。这与黄宾虹的写生习惯相接近:临摹与再创作相结合。此画见题字可知创作于1948年,而很可能在二人之后几年的交流之中赠与李可染,并为后者所珍藏。虽然此画与黄宾虹后期的“黑画风格”不慎相符,其成熟体在黄门写生中亦寥寥,但《黄山云门》中与众不同的画法,显然对李可染的创作思路、个人风格与笔墨符号的转变、成型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可染早期的写生作品之中,对传统国画的人文审美较为侧重,山石草木皆使用传统皴擦笔法,人物行为亦符合古典士人趣味。如《仿八大山水图》,山色勾勒洗练,留白营造出萧瑟的氛围;《蕉荫鸣琴》中,走笔顿挫,人物沉静,富含韵味。画面细节较多、淡设色的《松下观瀑图》,一人端坐看远处的瀑布,使用多种笔墨首发表达了山林景色,画面指向是含蓄深远的。这些都是传统的、经典的国画山水程式。 而在1954年起始的诸写生活动后,李可染的画面就直观显示出极大的不同,积墨法开始被广泛应用,选取的观看角度和处理的画面关系也有了变化,开始形成一种新的画法。在《家家都在画屏中》,《夕照略阳城》、《崇山茂林源远流长图》用积墨、设色的方法将重点引向山石具象、现实的刻画,但体现出的意境仍具十分深远,值得琢磨。《凌云山顶》的构图则更加巧妙,将不同元素按合理的消失点视角组合在统一画面之中,又具有国画景色分层设置的传统,又能体会到亲身所在观测角度,而具有了一定的现代性。 得《黄山云门》这件作品,就在这一时间之前。无论是黄宾虹,还是李可染,都在这个时候进行着人生重要的选择与思考,如何进行中国画的改革,如何跳出历史的规矩,对他们都是最大的考验。 几年之后,黄宾虹师去世。而在革新道路上,李可染传承而又开拓,开启一片新天地。 转折的前夜,传承与变革悄然开始。或是相通,或是传承,《黄山云门》成为一次重要印证 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李可染要对中国画做一个大胆尝试的决心。而在这件《黄山云门》中,正可以看到,在一个转折阶段的前夜,他在老师作品中体会到的点点滴滴。黄师这件作品中,似乎可以看到与后来李可染山水典型的“门板式构图”的契合。传统山水画里,画面上下总会留出很大空白;然而李可染偏偏截掉了峰峦和坡脚,采用了不留余地的满幅构图。这样,就迫使观众的视线集中于山体,产生如同仰望纪念碑一般的震撼感。此外,可染先生还刻意减弱透视,强化了平面感:画面主景的七八层山几乎被压缩到同一个平面,像门板一样垂直地堵在观众面前。如此,通过丰碑式和门板式构图,山体造型的视觉冲击力被极大地强化,更凸显群山之气势撼人。 由此,黄师的这件作品,对李可染来说就尤为珍贵。 1956年李可染提出了从“对景写生”转向“对景创作”的口号,在实地考察的同时运用新笔法、新观测角度进行写生,将积墨法传承,画现实生活美景,变换画面表现的视角,又注重保留传统的审美倾向,并最终形成为自己独具特色的笔墨符号。面对中国画变革这一大议题,他在黄宾虹的《黄山云门》中寻找到了答案。 一件特殊的作品,我们也许可以由此看到某种历史的端倪,革新的暗流在涌动,带来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有“南黄北齐”之说,“北齐”指的是居住在北京的花鸟画匠齐白石,而“南黄”说的就是浙江的画家黄宾虹,二人被美术界并列在一起,足见黄宾虹的艺术功力和成就非同一般。黄宾虹1865年生于浙江金华,卒于1955年。名质,字朴存,擅长山水、花卉并注重写生,但成名相对较晚。50岁以后,他的画风逐渐趋于写实,80岁以后,才真正形成了人们所熟悉的“黑、密、厚、重”的画风。黄宾虹晚年的山水画,所画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惊世骇俗,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由于黄宾虹在美术史上的突出贡献,在他90岁寿辰的时候,被国家授予“中国人民优秀的画家”称号。他绘画的技法,早年行力于李流芳,程邃,以及髡残,弘仁等,但也兼法元、明各家。所作重视章法上的虚实、繁简、疏密的统一;用笔如作篆籀,遒劲有力,在行笔谨严处,有纵横奇峭之趣。新安画派疏淡清逸的画风对黄宾虹的影响是终生的,六十岁以前是典型的“白宾虹”。六十岁以后,曾两次自上海至安徽贵池,游览乌渡湖、秋浦、齐山。江上风景甚佳,他起了定居之念。贵池之游在黄宾虹画风上的影响,便是从新安画派的疏淡清逸,转开学习吴镇的黑密厚重的积墨风格。以此为转机,黄宾虹开始由“白宾虹”逐渐向“黑宾虹”过渡。1928年黄宾虹首游桂、粤,画了大量写生作品。69~70岁,黄宾虹有巴蜀之游。这是他绘画上产生飞跃的契机。其最大的收获,是从真山水中证悟了他晚年变法之“理”。证悟发生在两次浪漫的游历途中:“青城坐雨”和“瞿塘夜游”。“青城坐雨”是在1933年的早春,黄宾虹去青城山途中遇雨,全身湿透,索性坐于雨中细赏山色变幻,从此大悟。第二天,他连续画了《青城烟雨册》十余幅:焦墨、泼墨、干皴加宿墨。在这些笔墨试验中,他要找到“雨淋墙头”的感觉。雨从墙头淋下来,任意纵横氤氲,有些地方特别湿而浓重,有些地方可能留下干处而发白,而顺墙流下的条条水道都是“屋漏痕”。当我们把这种感觉拿来对照《青城山中》,多么酷肖“雨淋墙头”啊!完全是北宋全景山水的章法,一样的笔墨攒簇,层层深厚,却是水墨淋漓,云烟幻灭,雨意滂沱,积墨、破墨、渍墨、铺水,无所不用其极!“瞿塘夜游”是发生在游青城后的五月,回沪途中的奉节。一天晚上,黄宾虹想去看看杜甫当年在此所见到的“石上藤萝月”。他沿江边朝白帝城方向走去。月色下的夜山深深地吸引着他,于是在月光下摸索着画了一个多小时的速写。翌晨,黄宾虹看着速写稿大声叫道:“月移壁,月移壁!实中虚,虚中实。妙,妙,妙极了!”至此,黄宾虹的雨山、夜山是其最擅长、最经常的绘画主题,合浑厚与华滋而成美学上自觉之追求。七十岁后,所画作品,兴会淋漓、浑厚华滋;喜以积墨、泼墨、破墨、宿墨互用,使山川层层深厚,气势磅礴,十分挺拔。所谓“黑、密、厚、重”的画风,正是他逐渐形成的显著特色。这一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的山水画上升到一种至高无上的境界。黄宾虹曾说过学习传统应遵循的步骤:“先摹元画,以其用笔用墨佳;次摹明画,以其结构平稳,不易入邪道;再摹唐画,使学能追古;最后临摹宋画,以其法备变化多。”黄宾虹所说的宋画,除了北宋的大家外,往往合五代荆浩、关仝、董源、巨然诸家在内。在北平的十一年,黄宾虹完成“黑宾虹”的转变后,又进行“水墨丹青合体”的试验。用点染法将石色的朱砂、石青、石绿厚厚地点染到黑密的水墨之中,“丹青隐墨,墨隐丹青”,这是受西方印象派启发,思以将中国山水画两大体系(水墨与青绿)进行融合的一大创举。南归杭州后,看到良渚出土的夏玉而悟墨法,将金石的铿锵与夏玉的斑驳融为一体,画面的朦胧融洽更接近江南山水的韵致,笔与墨一片化机。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相关知识: 道光通宝 光绪元宝图片及价格 嘉庆通宝 顺治通宝 古钱币价格 |
关于黄宾虹《黄山云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