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81|回复: 0

百年锻打成就“金属宝石”——斑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 17: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烈酒醉人 于 2019-4-1 17:03 编辑

会泽是一座悠久的古城,曾经的“天南铜都”,在漫长的历史时光中,为这里带来了数之不尽的财富。早在3000多年前,云南先民就掌握了青铜器的冶铸技术,而且矿料远传至中原地区。时光荏苒,如今小江峡谷中的铜经过3000多年的采掘已走向枯竭,只留下了曾经是东川府城的深宅大院和檐角飞翘的古戏台。往昔的辉煌,变成了方志上几页令人唏嘘的文字,盛极一时的会泽终于沉寂为磅礴乌蒙中一座普普通通的县城。
历史上会泽铜业的兴盛,带动了手工艺的发展,也造就了大批的铜匠艺人,并由此诞生了世界瞩目的华夏瑰宝——“斑铜”工艺品。
斑铜顾名思义就是带斑之铜,在一定的温度和化学反应条件下,铜内的其他微量金属会结晶成斑并显露出来。
在云南曲靖会泽县张氏十三代的铜匠家史上,重叠着300多年的斑铜历史。年轻的第十三代传人--张伟 掌握着绝不外传的独门秘技。
张伟坦言,自己不像其他传承人,很小就在家人身边耳濡目染的学习,而是一直在外求学,直到大学毕业几年后,才开始思考传承的问题。经过和家人的沟通,认为自己有义务、有责任将斑铜技艺传承下去,这才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斑铜工艺的传承上。
在张伟眼中,传承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学艺的困难。由于家学渊源,他在理论方面是非常扎实、全面的,但手工技艺必须要经过长时间的实际训练才能掌握,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弥补方面的缺失。张伟说他并不后悔没有从小开始学习斑铜制作,正是因为自己外出求学,拓宽了知识面,使自己在创新方面思路比较开阔,而这也是正是传承发扬斑铜技艺所必备的素质。经过四五年的钻研,张伟的手工技艺水平已日臻成熟,赢得大家的认可。
传统的斑铜技艺,选用会泽大山矿洞中捡拾的自然铜斑矿,其含铜量达90%,富含金、银、锌、铅、铁等多种金属,这种自然铜极其稀少,不需要冶炼,行内称“生斑”。天然铜要经过上万次的煅烧、锤打,将包裹其中的泥土、杂质一一剔除,然后锤打成器,如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成型后要用秘制工艺渥堆烧斑数夜、用秘制草药汁水一次次浸泡,最后抛光。铜器最容易生锈,但张氏铜品几十年过后依然锃亮如新,熠熠生辉。
张伟介绍,斑铜技艺之奇,在于“生铜煅打、一次成型、草汁显斑、永不生锈”。
斑铜的制作工艺:
斑铜的特点决定了从一开始的选料就必须精益求精
选好一块可以用于制作的矿石,就要根据这块矿石的大小形状,构思将要制作的器物外观与大小,画一些草图,再逐渐修改明确图纸。
有了草图就可以开始加工了,熟斑可以把铜矿石烧成铜水用蜡模浇铸,生斑就不行,矿石放到炉子里烧红变软之后就要拿出来,温度不超过1100℃。
接下来把矿石敲打到比较好操作的形状,温度不够就需要继续烧。之后就可以用凿子将非金属的杂质剔除,烧红——敲到——剔除杂质不断循环,直到将所有非金属的杂质剔除干净,并把矿石打成一块铜饼状的胚料。再将这块铜饼烧红,就到了初步成型的阶段,这一阶段将用到许多不同形状不同粗细不同弯曲度的铁杆作为支撑,这个阶段胚料将经过千锤百炼。
初步成型的器具接下来就要打磨,先用锉子粗磨,再用砂纸细磨,打磨完成后抛光,先用纤维轮抛光,再用布轮上蜡。
到了这一步一只斑铜器具就算完成了一半,接下去就是烧斑,经过千百次敲打之后形成的金属结晶需要初步固化,煅烧就是第一步。经过煅烧之后,斑点依然是肉眼无法观察的。这时就需要张氏秘法中的显斑工艺现身的时候了。多种植物汁水浸泡铜,铜制品就会显现出斑驳的斑点。仅仅浸泡一次是不够的,还要多次不同植物汁水浸泡才能完成。
最后,将显斑完成的器物用海绵打上蜡,再抛光擦亮,隔绝空气减缓氧化,一件斑铜工艺品就算制作完成了。
年轻的传承人张伟创办陈列室后,虽然自己的作品被香港、台湾、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的藏家所收藏,但深感在斑铜的盛名之下传承之不易,弘扬之艰辛。其原因有:生铜资源渐渐稀少,一铜难求。人才匮乏,传统的斑铜工匠目前不过10余人。
张伟最大的心愿是希望县里能整合各方力量,做大做强斑铜产业,创办一个传承弘扬、学习陈列、展览展示、产品展销、个性体验为一体的创业园,丰富会泽历史文化品牌的内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