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90|回复: 0

歙砚:崛起的辉煌与落日的余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4-1 16: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歙砚,全民歙州砚。与广东肇庆的端砚,甘肃洮州的洮河砚,山西绛州的澄泥砚并称为中国的四大名砚。其原料产地以今天的安徽歙县与江西婺源交界处的龙尾山下溪涧为最。所以歙砚又被称之为龙尾砚。
歙砚石的花纹结构十分突出,分为鱼子纹、罗纹、金晕纹、眉纹、刷丝纹等类型。其造型浑朴,工艺人多以浮雕、浅浮雕、半圆雕等手法在歙砚石原有的天然纹路上加以自己的想法和创作。
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
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据宋人洪景伯《歙砚谱》记载,唐开元年间,歙州猎户叶氏逐兽至长城里(地名),见到山溪里,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由此歙砚始闻天下。李晔《六砚笔记》云,端溪末行,婺石称首。至今唐砚垂世者龙尾也。歙砚于唐代之时以在文人墨客之中多有流传。
歙砚于唐末之时以御赐品的身份首次登临历史之上。《清异录》载,“开平二年”(908),梁大祖朱温赐宰相张文蔚、杨涉、薛贻‘宝相枝’各二十,龙鳞月砚各一。‘宝相枝’斑竹笔管也。……鳞石纹似之,月砚形象之,歙产也。
南唐后主李煜也视歙砚为“天下之冠”,第一次在歙州设置了“砚务”擢砚工李小微为“砚务官”派石工周全之,专门搜集佳石为宫中造砚。由于当时皇帝的重视,歙砚这一行当在当时极为盛行,砚雕的手艺和文化传承也有了极大地丰富,可以说,在这一时期,是歙砚发展千年来最为宏盛的一刻,也是中国砚史上最为璀璨的一笔。
南唐后期至于宋元年间,由于朝局的动荡,歙石被迫停产50年。后于宋代景佑年间(1034-1037),歙州太守钱先芝调查到河水已经淹没了南唐歙砚砚坑,便“仙芝改其流。使由别道行”。于是老坑坑口重新露出水面。后又改溪流从钱公故道行驶,大批优质石料也因此被得以发现开采。水舷坑,水蕨坑,眉子坑等名坑皆在此次开发。歙砚进入大发展时期。
明清两代是歙砚成为一种工艺品的重要历史阶段,社会的不断进步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使歙砚的观赏性成为了其组成部分的重要一环,砚台已由朴素的实用品演变为精美的艺术品,为历年来文人雅士争相收藏的对象。道光年间(1821-1850),歙砚仍作为定期献给朝廷的贡品。据《歙县志》载:“道光间,每年三贡,每贡两份,六方者四匣,二方者两匣,共二十八块歙砚,定期以贡朝廷。”
明清时期的歙砚和其他工艺品制作受徽州的砖雕、木雕、石雕影响,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从制砚工艺上来看,无论是造型还是构图,都达到了沉稳精炼的程度,具有端庄敦厚的艺术特征。
2006年5月20日,歙砚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然而,歙砚的辉煌却并没有因此而被传承下去。歙砚的制作,对工艺人的要求往往是一种极大地挑战,一方精美的歙砚,不仅仅取决于原料的选材,更多的也在于制作人本身的文化素养和技术水平。
歙砚石的区别在当地制砚人看来主要分为两种,一为老坑,二为新坑,这也是当地较为普遍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在很多人看来只是他们的一种习俗,或者说是一种称呼上的习惯。实际上石料区分并不以老,新为主。
这种说法有其合理性,但老坑石的珍贵也是毋庸置疑的。以老坑石为原料制作的歙砚,其研磨时,发墨速度快,且浓厚匀稠,研磨无声。而新坑石为原料制作而出的成品,发墨速度慢,且墨汁较为清淡,研磨时常有一种“咯吱”的摩擦之声,就如同拿一块墨磨在鹅卵石一般的感觉。同样的一方歙砚,仅其原料的差别,其价格的差异就在十倍之上。
而其新,老之名,可能是一种珍惜与普通的代称。老坑石,尤其是在近年来,于各大坑口早已踪影渺渺,现今市面上的老坑石料,多是于徽州一带的老屋拆解下来所发现的。而如今,这种老屋早已被清除的近乎于绝迹,老坑石的身价在市场上也逐渐趋向于一种飙升的趋势。
对于制砚人来说,以新坑石为原料制作而出的成品与老坑石制作而出的完全不处于同一种层次之上,这是一种近乎于偏执的理念。于是,在这两种石料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时间也往往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然而,歙砚的困境不仅仅在于此,一个好的制砚人,其手艺只是占其比重较小的一方面。并且随着微雕的技术逐渐发展,其手工艺的地位也只会愈加的底下。
一方砚台之上,无数的造型的背后都近乎凝结着历史上一桩著名的故事,这就意味着,一个手艺人,首先他的历史文化素养不能低,其次,一方好的砚台之上,多有制砚人的提字和署名,这一项,就代表着他必须有着不俗的篆文造诣和诗词涵养。
所以一方小小的砚台之上,往往能够包含一位制砚人数年乃至数十年的功底,这也意味着,一位制砚人的作品想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欣赏,没有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沉淀,往往是不可能的。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新一代的青年人哪里还有着这种耐心和勇气去学习。并且,制砚时漫天的灰尘和长时间的雕刻,也是吓退大部分人最主要的原因。
所以说,在今天,不仅仅是歙砚,很多的传承手艺所面临的不在是技艺的问题,而在于传承。
我知道这片文章的浏览量一定不会太高,但我愿意这么去做,作为一个匠人的儿子,虽然我没有入这行,但我觉得我应该为其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