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作统计:收藏家、文博专家平均寿命比常人要高出十多岁 收藏与健康是当今两大热门话题,作为收藏爱好者,本人深切体会到这两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那就是收藏有益健康。
收藏活动是完全建立在自己兴趣获得满足的基础之上的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活动,而这种文化享受和精神愉悦的满足,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是极有益处的。因为收藏是自己的兴趣使然,因而乐此不疲,心情愉快,想的、做的,都是自己感兴趣的;苦的、乐的,都是自己心甘情愿的。 收藏活动,注定了收藏者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长期结合的双赢受益,淘宝收集的踏破铁鞋无觅处,珍藏研究的得来全不费工夫,既活动了筋骨,又活跃了思维;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体质;既增长了智慧,又增值了藏品,如此收藏滋味,能够强身健体,就自在情理之中了。 目前,国外医学临床证明,收藏是治疗慢性病的良方,它对高血压、胃病、神经衰弱、精神烦躁等病症的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已有二十多个国家把收藏列入心理疗法的正式科目。有人曾作统计,收藏家、文博专家的平均寿命比常人要高出十多岁,我国的著名收藏家大多高寿。笔者认为收藏有益身心健康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乐”。 寻觅之乐 为了寻找藏品,人们搜求于山川河野,可以陶冶情操;徜徉于市场店铺,可以大饱眼福;浏览于展厅藏馆,可以提升鉴赏品位。纵观各地的大小古玩市场、古玩店、地摊,每逢双休日,大都宾客盈门,热闹非凡。为了兴趣也好,为了投资也罢,每一个人都是全神贯注。旧书摊前翻翻捡捡,家具摊前指指点点,陶瓷摊前看看瞧瞧。一件件的宝物看过去,其中滋味,美不胜收。人们管到古玩市场买藏品,不叫买,而叫“淘”。一个“淘”字,把收藏的执著、艰辛和乐趣都囊括其中了。淘的过程就是在希望之路上奔波的过程,就是享乐的过程,“淘尽黄沙始见金”嘛! 获得之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每当得到心仪已久的藏品,那种喜悦的心情对于收藏者来说,远远超过垂钓者忽见鱼儿跃起水面时的甜美心境,真是如坐春风,如醉如痴,喜气洋洋,兴致勃勃。大收藏家张伯驹“变产借债”买到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居然把自己的住所命名为“展春园”,并自号春游主人,可以想见藏主得宝之后是何等兴奋,何等畅快!当然,一般收藏者既没有张伯驹的财力,恐怕也没有他的眼力和魄力。但对绝大多数收藏爱好者来说,自己喜爱的就是“宝”。一位收藏家这样说,得到一件好的藏品,可以增寿三个月。 把玩之乐 工作之闲、茶余饭后,安安静静地把玩藏品,你面对的是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叫做“历史”的东西,它完全不同于你在书本上看到的历史,它就在你的面前,你可以用手触摸到它。细细品味它们的造型之美、纹饰之美、材质之美和古朴之美,会产生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天地如此广阔,遥远的历史不过转眼一瞬,人不过是沧海一粟。在历经千百年沧桑的古玩面前,人是非常渺小的。每个人都不过是匆匆过客,在见到它之前,它已经审视了无数个收藏者。 把玩之中,可以虔诚地聆听历史,明白哲理,走进一个宁静、悠远的世界,领略到一种无尽的遐想和陶醉,使心态得到调整,性情得到修炼,心灵得到升华,达到“外适内和,体宁心恬”的境界。夏日没有空调也能藉得一丝凉爽,冬日没有炉火也会生出几多温馨,平心净虑,怡气爽神,当把全部意念都倾注于藏品之中时,其作用恐怕不亚于练习气功时气沉丹田一番。 “明窗净几,罗列布置;篆香居中,佳客玉立相映。时取古人妙迹以观,鸟篆蜗书,奇峰远水,摩挲钟鼎,亲见周商。端研涌岩泉,焦桐鸣玉佩,不知身居人世,所谓受用清福,孰有逾此者乎?是境也,阆苑瑶池未必是过。”宋代的赵希鹄,在他的《洞天清禄集》将把玩藏品带来的乐趣,真是写到了极致。 学习之乐 身在收藏中,不管你是多么才华横溢、学富五车,也总会感到知识的缺乏。不管你是专家、行家,阅历丰富、眼力过人,但在浩如烟海的历史遗存和日新月异的新科技面前,也会感到力不从心。收藏是一项知识密集型的文化活动,只有踏实学习,虚心求教,锲而不舍,才能不断提高鉴藏水平,才能藏有所得。一个成功的收藏者,必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知识丰富的人,所谓“文眼识古董,收藏品自高”,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藏品本身就是历史的载体,为藏者展示出无限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不仅收藏的是一件藏品,同时你也收藏了一个故事或者一段经历。当收藏者通过虚心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鉴赏水平和辨别能力迅速提高,对收藏活动的规律有了较好的掌握,对藏品有了进一步了解,知道了这件或这类藏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人文价值,你便拥有了新的精神财富,一种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 研究之乐 收藏不能满足对藏品的简单占有,也不能仅仅停留在藏品艺术形式美的享受上,要在玩赏中品味藏品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内涵、探寻藏品所折射的时代气息,由玩赏的乐趣上升为探索研究的乐趣,才是收藏的更高境界。在藏品的海洋中徜徉,通过整理、研究,探索其中的奥秘,对收藏有所思、有所想,有所感悟、有所发现,信手写下,投刊发表,趣味无穷。有的还成为专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著名集邮家马任全的《马氏国邮图鉴》,火花大王季之光的《中国火柴盒贴集锦》、算具收藏家陈宝定的《中国珠算大全》等,都成为有关收藏门类的权威著作。 交友之乐 收藏不是坐拥奇珍,秘不示人,享受独有的自我陶醉。收藏具有社会属性,需要广交朋友。藏友之间,不论年龄长幼,职位高低,学识深浅,能者为师,有疑虑和不懂的地方,虚心向朋友求教。买到好的藏品,与藏友共赏,几位同好相聚一起,欣赏观摩,鉴别真伪,切磋分析,各抒己见,其乐融融。富余之藏,朋友间互通有无,相互交换,既丰富了藏品,提高了品位,又增进了友谊。就是买了赝品,受骗上当,几个藏友一起总结经验,共同吸取教训,提高鉴赏能力,自己一人交了学费,众友得到教益,那不亦是一件乐事吗?日积月累,朋友的圈子越来越大,交友的乐趣也越来越多。 捡漏之乐 市场上的藏品大都是公开地摆放在明面上,全靠收藏者的眼力去发现。用大大低于藏品价值的价格买进藏品,就算是捡漏。目前古玩市场假货充斥,鱼龙混杂,真伪和优劣全凭自己眼光。即使是淘宝的行家里手,在这良莠混杂、真假难辨的藏海里,也常有视而不见或见而不识的时候。 因此,视而能见且见而能识,也就是说能有所发现,那不光是一种本领,更是一种机缘,一种快乐!藏家凭借良好的心态、广博的鉴赏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来接受挑战、把握机遇,寻觅那些具有普通人看不到的文化艺术价值的珍品,一旦成功,常有意外的惊喜。特别是这种好心情能持续数月、数年不减,每每提及,快慰无比,经久难忘,也成了藏家收藏生涯的趣谈和佳话。 增值之乐 要说搞收藏完全不受经济利益的驱动,是不客观的。绝大多数的收藏家也是精明的投资家。众所周知,艺术品收藏是与房地产、股票同样有高回报率的投资活动,古往今来,古玩业都是利润丰厚的行业。中国古代曾经有这样的说法:“粮食生意一分利,布匹生意十分利,药材生意百分利,古玩生意千分利。”从以往历史看,每个时代都会涌现出一批收藏品投资者,他们以保值增值为目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有的经过几年的市场运作发了财,有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即使你只是把收藏当作业余爱好,看着自己的藏品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价值翻了几番,心中能不乐吗? 休闲之乐 收藏是寓动于静,寓忙于闲,寓学于乐,寓有为于无为的一种文化休闲。古往今来,人类在生存、繁衍、劳作之余,也需要一种精神寄托。人生不可以没有忙碌和奋斗,但也不能没有休闲,终日的忙碌会击垮我们的思维和身体。休闲是对生命的珍惜,对身心的养护,也是为了更加高效地工作。今天,社会竞争的压力,工作生计的繁忙,心力交瘁的浮躁等,需要通过休闲来养精蓄锐。 从容的,把自己投入收藏的海洋,厚重的收藏里,写意了多彩的世界,使你不再会有莫名的烦恼和无言的悲戚。它能让你“闲看月精神,静观山意思”,一份洒脱飘逸谁人能替代?更让人有种“微风洗秋波,风动听鸟明”的怡然自得。诗人陶渊明所感悟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就款款向你走来了。 奉献之乐 现在流行这样一句话,就是钱多了就不是自己的了。收藏圈也有这样一句话,那就是收藏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不是为自己收藏了,而是为社会、为国家收藏。收藏的成就不完全在于藏品的数量多少和价值高低,还在于藏家的精神和品格。藏家以个人之资金,尽毕生之精力,日积月累,聚沙成塔,给自己、给后辈、给国家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既弥补了国家文博部门的不足,保护了历史,又为馆藏文物增加了来源。著名收藏家马未都等均办起了私人博物馆,将本属于自己个人的藏品让社会共享。 大收藏家钱境塘、孙瀛洲、朱家等,都把自己大量珍贵藏品捐献给国家,充分体现了奉献精神,体现了收藏之真谛,为世人称颂,利在人民,益在国家,此是收藏最大之乐趣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