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皋迪广 于 2019-2-19 16:50 编辑
吉州窑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它始于晚唐,兴于五代、北宋,极盛于南宋,而衰于元末,距今已有 1200多年的历史。宋时,永和陶瓷业兴旺,“辟坊巷街三市”,“七十二条花街”。锦绣铺有几千户,百尺层楼万余家。吉州窑是中国古代黑釉釉瓷生产中心之一。所产瓷器种类繁多,已发现的瓷形有120余种。按胎釉可分为青釉瓷、乳白釉瓷、绿釉瓷、黑釉瓷、彩绘瓷、雕塑瓷和玻璃器等。 吉州窑器一般为正烧,少有大器出现。其胎质较粗松,但很坚硬,器物胎壁较厚,界于瓷与陶之间。胎色以灰白、米黄为主,个别呈紫灰色。这种胎料,现在在当地还有留存,这就给制假者留下了有机可乘的条件。但当时吉州窑窑工的修胎是很有特点的,为了追求时效,熟练窑工往往就在快速的几刀之中完成了修坯的工作,因此,在器物上可见到修坯时所留下的明显刀痕和旋纹。 木叶盏作为古吉州窑黑瓷釉中最具艺术魅力的烧造艺术,市场上佳作很少见。2014年,一只元代吉州窑木叶盏估价150万-250万。2014年,在香港十月专场拍卖会一只南宋吉州窑木叶盏以75万港币成交。而现存于日本、美国等地博物馆的世界上仅有的几只古吉州窑木叶盏,都被尊为国宝级文物,每年只在有限时间内供世人观赏。一生致力于研究木叶盏的大师伍映山告诉我们可以从以下5个方面来判断一个木叶盏是否为佳作。1. 以器型精美周正,胎质紧密者为佳;2.以叶片脉络完整清晰、丝丝分明者为美;3.以树叶与釉面融合在一个平面,用手触摸无突兀感者为美;4.以树叶形态自然灵动,注水后叶片活性十足者为美;5.以釉面色彩温润质朴,色泽呈现出暗黑、深咖、红褐相互隐含、渐变的丰富层次者为美。 吉州窑瓷器的类别与纹样装饰 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变幻无穷,在瓷器的实用性与艺术性上得到统一。白釉彩绘瓷类彩绘瓷属釉下彩,是直接在胎坯上彩绘,然后施加薄釉。它与磁州窑彩绘瓷先在胎壁上涂以白粉,然后施釉再着色彩不同,两者似有承前启后的密切关系。此类彩绘瓷的胎釉与乳白釉瓷相同。黑釉瓷类黑釉瓷是吉州窑开放“异彩的山花”,又称之为“天目瓷”。它利用廉价的天然黑色涂料,通过独特的制作技巧,产生变化多端的釉面与纹样,达到清新雅致的效果,表现出民间的"实用艺术和朴素风格"。常见器物有碗、盘、碟、钵、瓶、壶、杯、高足杯、鼎炉、罐、器盖和玩具等。胎质夹细砂。绿釉瓷类绿釉瓷属于低温铅釉。主要器型有盆、枕、碗、盏、碟、长颈瓶、壶、三足炉、器盖和建筑饰物等,以枕为多。胎质粗松。主要纹样有弦纹、蕉叶、乳钉、缠枝牡丹和水波纹等,均系釉下刻画或压印。瓷枕以北部各窑堆积发现最多,这类瓷枕在江西修水、临川和丰城等地均有发现。黄釉瓷类吉州窑还烧造黄釉瓷。主要器型是三乳足鼎炉、炉壁压印有凸瓣牡丹或水波纹样。 木叶纹盏 北宋 晚唐时期 这个时期为吉州窑的初创期,主要烧造的器物有酱褐釉碗、双系罐、短流注壶、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等。其中以酱褐釉为主要产品,也有乳白釉、青褐釉、淡青釉细开片印花和黄青釉细开片的。另一类是釉呈淡绿色,有细碎开片。这种青瓷在器内中心留出一块不上釉,器与器之间可以摞起来烧造的。其烧造方法与浙江越窑(位于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相同,与晚唐时的洪州窑(位于今江西省丰城市,洪州为江西南昌的古称)相类似,都是采用高岭土衬块烧,为吉州窑创建期的一种较为原始的支烧法。晚唐时期吉州窑的釉色比较单一,品种不多,瓷质亦粗。但从窑址上发现有许多处烧造点,这说明当时吉州窑烧造瓷器已初具规模。 木叶纹盏 南宋 五代时期 五代时期为吉州窑的发展期,生产的器物主要有青白釉温酒注壶、酱褐釉短流注壶、双耳水注、双耳罐、酱褐釉碗、乳白釉厚唇碗、乳白釉折唇碗等。厚唇口是晚唐、五代时期碗口胎形装饰的一种特征。此外,还生产胎质灰白、数量较少的乳白釉莲瓣纹高足杯、刻划暗花碗、浅腹盘、圈足盘、素高足杯、碟、盏等,釉不及底,开冰裂细片。有的盘、碗和素面高足杯等,底露紫红色胎体,不施釉,俗称为“血底足”。这时期吉州窑陶瓷造型简朴,釉汁浊暗,并保持了唐代以来的支烧方法。窑址发掘资料还证实,五代时期吉州窑已比晚唐草创时期有比较大的发展。 木叶纹盏 南宋 北宋时期 北宋时期为吉州窑的繁荣期,此期吉州窑的主要产品有:黑釉、乳白釉、绿釉、影青釉、洒釉、窑变釉瓷及捏塑瓷等。应该说,黑釉器是此期的主要产品,酱褐釉已很少生产,此期的主要黑釉产品有:碗、罐、壶、盆、杯、瓜棱腹罐、瓜棱腹壶、唇口杯、文房用瓷等。碗为唇口、弇口、花口、瓜棱腹、高圈足,其底足切削较粗涩,釉不及底。乳白釉瓷是北宋时期吉州窑生产的另一主要产品,胎质灰白,釉色白中泛青黄,薄釉不及底,底足切削较粗糙,底有平底、宽圈足和窄圈足之分,有的圈足高达2厘米以上。装饰以印花为主,器型有碗、罐、壶、钵、盏等,以各式碗为大宗,均系日用粗瓷。北宋以薄釉碗居多,有的内底见涩圈,常印有“吉”、“记”,或用褐彩书写“吉”、“记”、“慧”、“福”、“太平”、“本觉”等字样。这类碗呈灰白色,上面敷施一层带有青味的透明薄釉,底部无釉或半截无釉,胎质较为坚实,底足切削粗涩,修坯工艺草率中见熟练。钵多为卷唇,施釉不及底,口沿施褐色点彩,平底或宽圈足,采用支钉法烧造。有褐色彩斑,平底或宽圈足,具五代遗风。纹饰有凤穿牡丹、缠枝花卉、莲花、梅花、双鱼、仰腹如意头、回纹等,图案严谨,疏密有致,纤细活跃,富有生活气息。绿釉刻花瓷也是北宋吉州窑的产品之一,它是一种低温铅釉,基本上属陶器,唐三彩就是此种釉料。北宋时,吉州窑生产过一部分绿釉日用瓷器皿,其中以绿釉瓷枕为佳。装饰手法以刻划花、印花为多,风格简练率直,体现出吉州窑陶瓷工艺的明显特点。此外,还有黄绿釉堆塑莲瓣纹高足杯、绿釉花口小洗、压印鱼波纹盏、碟、盘等。有的绿釉瓷枕底部印有作坊的商标记号。在吉州窑址采集的素胎、绿釉花口洗、压印鱼波纹盏、缠枝纹盏、碟等,与陕西耀州窑(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北宋中晚期的同类器物在造型和纹样方面都很为相像。北宋吉州窑还生产不少神佛、人物、动物、禽畜等雕塑瓷,北宋晚期至南宋初期的舒翁、舒娇父女便是吉州窑场中塑造瓷雕的名手。吉州窑瓷塑在制作手法上有明显的质朴特点,由于瓷质粗松,且近似于陶的特性,故其捏塑手法的制作更能发挥材质的特点。在制作手法上,可区分为捏塑和雕塑两类,捏塑是采用较松软的黏土,以手捏、镂刻、模制等技法来制作立体形象的一种手工艺;瓷雕作品往往是在做好了一件作品之后,翻成范模,然后重复生产,再以手工加以修饰,有的还以褐色加彩加以装饰,使瓷雕千姿百态。另据《清异录》记载:“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试茶家珍之。”我国陶瓷研究专家冯先铭先生据此说:“鹧鸪斑是吉安永和窑的独特风格,建窑(位于今福建省建阳市)遗址中没发现有这种标本,《清异录》记载的‘闽中造茶盏,花纹鹧鸪斑’应为永和之误。”《清异录》宋初成书,说明北宋时,吉州窑已能烧制鹧鸪斑茶盏,并深受人们的珍视。总之,北宋吉州窑在晚唐、五代连续烧造的基础上,得以长足发展,其烧瓷水平以及装饰水平和装饰技艺均已步入成熟与昌盛时期。 木叶纹盏 南宋 南宋时期 南宋为吉州窑的鼎盛期。由于南宋政权偏安江左,建都临安,当时的江南,比之战乱频繁的北方,社会秩序要相对稳定得多,经济也一度得到较大的发展,史学家们将此期称为“经济重心南移”。而吉州窑在南宋时期得以高度发展而进入繁荣、鼎盛,达到黄金时期,这与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北方的战乱,南方的偏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南方仍是赵宋的天下;北方的天灾人祸,南方的经济发展……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为生计,迫使北方一些主要窑口(如陕西省耀州窑、河北省定窑、河北省磁州窑等)的技工逃离家乡,奔赴南方的永和镇等地。故而吉州窑进入南宋时期,其制瓷工艺能集全国南北各民窑技艺之大成。此时,吉州窑除生产本身传统与发展的瓷器产品外,还大量出现有仿定窑(主要产地位于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及东燕川村、西燕川村一带)、仿磁州窑(位于今河北邯郸磁县的观台镇与彭城镇一带)、仿耀州窑、仿龙泉窑(位于今浙江省龙泉市)等的瓷器烧造。吉州窑真正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的南方民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南宋吉州窑的产品种类丰富多彩,有盏、盘、钵、杯、碗、碟、瓶、炉、缸、枕、塑像、玩具、棋子、文房用瓷等等,可说是应有尽有。在装饰技法上有划花、印花、刻花、贴花、剔花、填花、彩绘、雕塑等。白釉、黑釉、绿釉、洒釉、釉下彩绘等品种纷繁,质朴自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强烈的生活气息。江西省樟树临江镇出土的南宋“庆元元年”(1195)的黑釉碗,1970年江西省南昌县南宋嘉定二年(1209)陈氏墓出土的彩绘莲荷纹炉、彩绘跃鹿衔灵芝盖罐,1990年江西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1206)赵氏墓出土的黑釉木叶纹盏等,都是南宋吉州窑彩绘器、黑釉器有绝对年号的标准器。值得重笔一提的是,南宋时期的各式黑釉窑变茶盏、剪纸贴花纹茶盏以及釉下彩绘瓷等,均驰名中外,深受人们的喜爱。南宋自皇室、士大夫到市井商民等,盛行饮茶、斗茶,并成为当代时尚。斗茶时,用半发酵的膏饼碾成细末放入茶盏内,沏以初沸的开水,水面沸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茶沫白色。连宋徽宗赵估也赞叹:“盏色以青黑贵,兔毫为上。”由此吉州窑生产的各式茶盏成为当时的珍品。南宋吉州窑黑釉及黑釉窑变瓷最具特色的主要产品有:木叶纹茶盏、玳瑁釉茶盏、兔毫釉茶盏、油滴釉茶盏、虎皮斑釉茶盏、黑釉彩绘茶盏、黑釉洒彩茶盏、素黑釉茶盏、各式剪纸贴花纹茶盏,还有黑釉剔花、黑釉彩绘等茶盏。其胎体都较粗松,圈足处理比较简单,底足用模子压印后,在圈足外壁用刀随意刮削而成,故底部与足端有不平的压印痕和刮削痕。此时的吉州窑仿耀州窑青釉印花盏等,仿定窑的乳白釉印花盘、碗、盏、碟等,仿磁州窑的白瓷彩绘瓶、枕、炉等,仿龙泉窑的瓜棱式盏、碗、碟等,仿景德镇窑的影青瓷,都烧制得各具特色,精彩纷呈。还有绿釉刻花、剔花、印花瓷(以枕为多)、黄釉瓷(主要有炉一类)、雕塑瓷等都是南宋吉州窑颇具盛名的产品。 木叶纹盏 南宋 元代 元代为吉州窑的恢复与开拓期 13世纪,蒙古族先后征服了西夏和金国之后,推翻了南宋的统治,占领了波斯和中亚,建立了当时横跨欧亚大陆最为强大的大元帝国。据有关文献记载,宋末元初,因吉州窑窑工追随文天祥勤王抗元失败后,窑工害怕会遭到元军的报复,不敢继续在吉州窑重操旧业,致使吉州窑突然熄火停烧。但元代建国后,随着政权的稳定,必然要促进经济的发展,由于元代疆域地跨欧亚,内贸、外贸都很发达,中国又是陶瓷的故乡,扩大陶瓷贸易是必然之举,吉州窑恢复生产也就顺理成章了。近几十年来,国内外都有不少元代墓葬出土吉州窑元代烧制的器物,特别是1 9 7 6年新安海底打捞出一艘装有大量中国元代瓷器的沉船,其中就有数量不少的吉州窑元代生产的外销瓷。应该说,吉州窑在元初停烧,其后又恢复了生产,到了元代中晚期,吉州窑的产品又相当的精美了,这有众多传世和出土的元代吉州窑瓷器可以证实。元代吉州窑的代表之作是釉下彩绘瓷,其主要器型有罐、瓶、杯、镂空乳钉纹粉盒、折沿盆等,传世实物中有胆瓶、长颈瓶、鱼耳瓶、炉及枕等。综观元代吉州窑彩绘瓷器,可以看出它与同时代其他瓷窑产品的风格是相近似的。元代吉州窑彩绘纹玉壶春瓶,腹部下垂的形体与景德镇窑的元青花和影青玉壶春瓶一致。其区别是吉州窑瓶长颈唇口,而元青花和影青玉壶春瓶多为撇口长颈。在制作工艺上,吉州窑彩绘瓶,瓶体有接痕,瓶底足内有鸡心形旋痕等,这些都是元代瓷器制作工艺上常见的特征。元代吉州窑彩绘多数纹饰皆布满全器或采用多层次的绘画,装饰画面非常饱满,与青花的装饰风格有传承关系。元代,吉州窑有为出口烧制的彩绘瓷,类型以瓶类、罐为主,所绘波涛纹、缠枝纹、莲荷纹等都是技艺娴熟的非常成功的作品。而为国内生产的大众日用瓷如黑釉、绿釉、乳白釉、罐、碗、钵等,其胎体粗松,制作亦粗率,精、粗两类似有天壤之别。南宋时的窑变黑釉器,元代时仍有生产,但已不像南宋时那样著名了。元代吉州窑除彩绘、黑釉窑变、剔花等装饰外,窑址调查表明,还有乳白釉瓷器如高足杯、盘、碗、瓶、小盖罐,以及绿釉瓷等,这些器物都具有元代的特殊风格,尤其是白釉小件器皿、小碗、小盖罐等,都基本带有元代特有的剔刻梅花装饰,很是精致。 木叶纹盏 南宋 明代 明代为吉州窑的衰落期 到目前为止,在吉州永和窑窑址中只发现个别明代中期的废器与匣钵搭釉紧连的青花盘残器,盘内、外壁饰疏朗的缠枝花纹,青料淡雅,瓷质尚佳。经专家鉴定,认为是当时人们的生活废弃物品。而在吉州窑系的一处重要窑场临江窑遗址,1990年至1991年考古发掘时,在遗址的第一层地层堆积中发现有大量明代中晚期烧制的青花瓷、豆青釉瓷、白釉瓷、仿龙泉青瓷等,其青花纹饰与景德镇产的明代中晚期的青花纹饰相同,器型有盘、碗、盅、碟、钵、炉、枕、高足杯等,制瓷工艺流程也非常规范完整。这充分说明吉州窑系列在明代中、晚期一直有烧造,并大量烧制青花瓷、仿龙泉青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