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19|回复: 0

明代瓷器鉴定的十二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13 16: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来,古瓷器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一直呈现出不断上涨的行情,被许多专业藏家视为储值投资、陶冶情操的新宠。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世界各地的民众所使用。本文将介绍明代瓷器鉴定要素。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一:明瓷有元纹饰并非仿品。大笔涂抹元画展,永宣小笔醮料触。边框双勾不填色,深浅色辨小笔触。纹饰勾线小笔填,蕉叶中空色不补。


明代初期还用元代器形,元代的料。不过纹饰有了些变化。这部分瓷器不可能在器形纹饰上随之就变。因为政治上的变化不能一下子就影响到瓷器。所以在任何一次改朝换代,都不可能将瓷器工业立刻改变。特别是常常出现两朝并存的现象。如:朱元璋在南京称皇立都,而北京元朝还在;努尔哈赤在沈阳称皇立都,但到第三代才攻下北京,推翻了明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像对这样的历史时期的瓷器,时代特征要注意。如:明早期瓷艺匠人用笔有了变化,改元代大笔涂抹为小笔触,边线用双勾线,蕉叶中间空芯。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二:有元代纹饰特征不是仿品。元代花叶葫芦相,明代画叶已变相。明龙立发披发凶,龙头龙爪更猛相。明朝早期的瓷艺匠,还是元朝做瓷艺的人。基本上器形、料没多大变化,但也有小的改变。元代画花叶子是葫芦型叶,到明代画得叶子就变型了,不太像葫芦叶子了。画龙也改变了元代的粗线条和小龙头。而是龙头大,立发、披发都有。龙爪也少用三爪、四爪了,而多用五爪了。显得龙更威风、更凶猛、更好看。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三:明代早期瓷器不能认为是仿元代。元末明出瓷无仿,瓷艺变化非官场。明代小笔修足好,器形用料是元厂。明早期的瓷器、形状、用料基本上是延续元代制作的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产品不能叫仿品。因为瓷器不会一下子随朝代的改变而变化。在用料、器形上,哪个朝代都是如此。不能一下子改变上一朝代的制作技术。但是,仔细看也会发现在制胎和画工上有所变化。这不是朝代造成的,而是瓷艺人本身技术的发展变化造成的。如:明代早期用小笔触画,底足修的比元代整齐。所以这给后人留下了辨别的依据和历史痕迹。但这都不能称为仿品,是历史变革时代的产物。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四:明洪武时期的瓷器与元代的不同。洪武瓷器有元相,纹饰器形特别像。洪武仿元从底看,糙底挂红不一样。青料发灰双勾线,仔细辨别不能忘。洪武时期和元代接近,窑工基本是元代的,在器形和纹饰上和元代近似,但洪武时有苏料也有其他国产料所以青色有的发灰,在画法上出现双勾线,这是不同于元代画法的。洪武多糙底,有的抹一层褐红色的釉浆,仔细鉴别从纹饰上、苏料、底足等还是看得出来的。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五:永乐宣德时期的瓷器与元代的不同。永宣仿元用苏料,但是料精要知道。画法底足都不同,色如元代难做到。器形削足有变化,滑润程度可断到。明代永乐宣德时期也按照元代的瓷器生产过,但是可以看出来。因为在永乐宣德时期虽然是苏料,但对苏料的加工淘洗比元代精细,因此青花发色比较好,铁斑也不像元代一样,另外胎土加工也和元代不同。如永宣削足比较规矩,胎土已不是元代时的滑,而是滑中带润,虽然不像清代糯米汁一样的润滑,但已出现润。这些现象都可以断出永宣和元代的不同。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六:成化时期与元瓷器的不同。成化苏料并不多,别料不像不用说。如果苏料仿元代,画工浓色看的多。质量体型刀工看,成化仿元难度多。成化仿元大部分不成功,因为苏料少,加工工艺也不同,胎、底、削刀的技法都和元不同,所以是元是明比较好断,如:质量、成化轻、型也不同。料色也不同于元。元的铁斑重,成化的很浅,浓艳程度也不一样。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七:成化以后仿元代瓷器难。成化以后看青料,没有苏料用各料。纹饰画法料不同,要仿苏青和谁要。成化以后要仿元,料色实在难做到。成化以后几乎没有进口苏料,用其他的各种料勾对,但都难以和苏料对比,另外画工纹饰也都不同,如果在胎釉上不同,再仿也难成功,要是成化以后每个朝代的用料就更容易断出什么时代仿得,如:要是嘉靖仿得可能是用回青或石子青进行勾兑,仔细看是能看出的,能看出是不是苏料比较容易,但要看是什么料勾兑的比较难,这要经常的练才行。在明代成化以后各朝用料特征比较明显,因没有苏料,对其他料了解的清楚就能成为重要的鉴别依据。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八:浙料应用朝代。苏料、石子青、回青、平等青、珠明料。元有苏料国产料,两料都用要知道。永乐苏料晕散艳,成化平等淡雅笑。正德石子浓带灰,回青石子混的妙。嘉万回青掺石子,散而不收解决掉。回青幽青掺石子,万历中期用浙料。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元代基本上用苏料,但也用其他料如石子青等国产料,永乐、宣德大量用苏料、用的也好。成化采用平等青,景德镇产也称陂唐青,色泽淡雅、用的好。正德时期就开始采用回青为主,为了色正掺了石子青。到嘉靖万历时开始大量用回青掺石子青,掺石子解决了回青幽青散而不收的难题,石子青掺的好,每两加一钱石子青。到万历中期就开始用浙料了,到清初期也用浙料和珠明料,嘉靖已开始少量用珠明料。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九:成化时期多用平等青。平等青料成化兴,另有名字陂唐青。淡雅不散可细绘,斗彩用料平等青。成化时期多用平等青,这种国产料景德镇也叫陂唐青,淡雅、不晕散,可画线细的画面,成化斗彩常用平等青,可画小器,也可绘制大器。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十:嘉靖用回青、石子、珠明三种料。嘉靖用了多种料,回青石子珠明料。各色勾兑出多色,鉴别多看才知道。嘉靖用回青多,但也用石子青、珠明料三种青料,当然也进行勾兑调色,也采用几种青料画一个图案如:用一种料勾边,用另一种料填色。要多看细看才知道用什么料,是很难的,也是很重要的。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十一:正德、嘉靖、万历多用回青掺石子青。正德嘉万多回青,掺料用的石子青。改色稳定发色好,造价低廉色度升。正德、嘉靖,万历多用回青、掺的料基本上就是石子青、每两回青掺一钱石子青,这不但使回青质色好,也改变了回青易散而不收的难度,使画面清晰,色度稳定,也解决了苏料缺,没有进口料的难题,达到了了低廉、色彩程度好的目的。
明代古瓷器鉴定要诀十二:回青少、到万历以后用浙料珠明料。万历浙料到清初,康熙浙料珠明辅。其实嘉靖有珠明,回青缺少是清初。清初只好多浙料,分水青花浙珠出。浙料煅烧翠毛蓝,康熙发明别低估。浙料万历朝用,珠明料嘉靖就用过,但当时有回青,所以大量用回青和石子青勾兑应用,后来回青也少了,就用浙料和珠明料,在清代对浙料珠明料用的好,但在后来用珠明料多,可以用青料的深浅勾画出五个层次的山水人物、虫、草画面,有的资料上说可分几个层次。也有叫分水青花的,这是以蘸料多少调出深浅度的角度说的。崇祯晚期为了能加工细料在淘洗制作上对浙料进行了煅烧,出现了新的青花色,蓝中泛绿,称为翠毛蓝,意思是像翠鸟羽毛,在康熙时期大量用这种料,因此也就出现了七种青色料:苏料、回青、平等青、石子青、浙料、珠明料、翠毛蓝。而翠毛蓝色可随意深浅,色稳定。


对于古瓷收藏,不可盲从,必须多多学习相关知识,以上应当仅仅是古瓷鉴定的一点概论,也只能是一般的认识。它们就某一类特定特殊器而言,一法足以认定。而更多的则必须要融会贯通、整体运用,不可偏激顾此失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