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862|回复: 8

古玉受沁现象如何鉴定真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9 10: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古旧玉器的鉴定,必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考察。要从材料、造型、工艺、腐蚀、沁色、伤残、纹饰图案、时代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年代判断、以及视觉效果上,全面的分析研究。以上的每一项,都具有上百条的鉴定证据。例如我们从玉器的老化受沁方面通过对比,能够科学的揭示真伪之间,表现特征的基本成因。
1:要科学的认识到,古玉经过几百年上千年的地下埋藏,会造成玉器逐渐老化受沁的基本原理。
2:玉在受沁部位的硬度和密度,随时间的久远会变得越来越低的特性。
3:由于古玉在地下埋藏,长期处于不同环境下的温度、湿度、地下水的浸泡,都会使玉器形成不同的受沁。
4:要认识到,玉石材料具有对水气的吸附,和渗透的材料特性。
5:玉石材料存在着硬度、密度、净度的不均匀性,以及应力造成的裂纹。
1.jpg


当我们了解和认识玉石材料的基本特性以后,我们便不难理解玉石的腐蚀受沁的形成。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掌握真品老化特征的标准。要从受浸蚀方面辨别真伪,就要求我们首先经过对上万件实物进行大量的考查,用我们对玉石材料基本特性的了解,确定真品的特征标准和证据。
例如,一般说玉器受沁部位的硬度,密度较低很容易受沁。或者含有杂质的材料、有裂缝的材料,当玉器受地下水的浸泡,受酸碱土质的浸蚀,受地热的薰蒸,接触不同的陪葬物品等等,都会造成玉器的某个部位首先被浸蚀,出现受沁,这是玉器老化演变过程的规律。掌握古玉腐蚀受沁的结构特征和老化规律,主要有以下几项代表性的例子。
1:明清时期入土的玉器,无论地下环境多么恶劣,埋藏环境多么不好,其浸蚀和受沁相对是比较轻微的。主要表现在器物的边、棱、角,出现轻微的残痕以及微黄微黑色受沁。赝品伪造轻微残痕时,釆用利器撞击的方法,这种伪造的残痕部位,显现的是锋利的棱角。正如吃饭用的饭碗,当饭碗磕碰至残以后,表现的是尖利的碴口结构,使用时间长了以后棱角便减弱了或没有了,也圆滑不刮手了。由于玉石材料的硬度密度较高,而且明清玉器入土时间相对较短,因此渗透受沁比较轻微,一般黑沁色或黄色沁只是在表面。
另外,器物如果存在着明显的裂纹。会形成黑黄色线,并且向纵深的渗透过渡。正如用墨在宣纸上写字,宣纸着色向四周扩散,形成了深浅颜色不同的渗透过渡。赝品伪造受沁缺乏颜色的深浅渗透过渡。
掌握明清玉器的残痕和受沁的这两项特征,需要过眼、过手成千上万的实物,通过考察实物,能够发现很多入过土的玉器,受沁和伤残表现都不一样。所以必须掌握明清玉器腐蚀受沁的规律及证据。
2:只要经过上千年埋藏的古玉,一般都会使玉器的受沁颜色和透明度产生变化。红色受沁的初期特征,是从浅红色逐渐向深红色过渡,然后从深红色慢慢过渡到琮红色,直至又变回琮黄色沁。这个时候,受沁严重的部位开始出现粉化现象。同时,玉器受沁以后,原本半透明状态的玉器,逐渐演变为微透明,随着红沁颜色越来越变深,使玉器微透明度慢慢又演变成完全不透明。同时玉器的腐蚀老化受沁,也造成玉石硬度和密度慢慢降低。
虽然赝品也伪造这种红色受沁,但是用化工染料加工,颜色与真品有明显的色差别,造假沁的颜色是从红到琮黑色,这种从红到焦黑是烧烤染色造成的。赝品不但透度没有变化,硬度也没有变化。通过真伪的对比还能够找到赝品的很多造假证据。
3:真品的黑色沁,是从数条极细微黑色线条组成的,玉器受沁初期出现黑线条,随着受沁的加重,使黑线越来越密集,直到演变为全黑色。赝品釆用碳素物质烧烤染色,或者用带黑皮料的进行仿冒,真与假的黑色结构、亮度、硬度都不一样。这是真伪的对比证据。
2.jpg


4:玉石材料都存在着一些裂纹(绺裂)。随着年代越久远,绺裂部位的腐蚀受沁会越严重,而且裂缝边缘出现钜齿形残痕。一般刚出土的生坑玉器,裂缝内都附着牢固的沉积物,沉积物刮铲不掉的。裂缝的受沁色向周围扩散,形成从深至色浅的渗透过渡。
赝品伪造这种裂缝的受沁,釆用的是高温高压的强化染色技术,这种强化染色的线条,显现的是一条红线,没有向纵深渗透的颜色过渡,裂缝没有腐蚀形成的钜齿形残痕,特别是裂缝中有粘性的沉积物。
以上典型有代表性的证据能够启发我们,鉴定真与假的结论,一定要用证据说话,当我们用科学的方法掌握了真品的标准和证据以后,便给我们提供了科学鉴定的方法和路径。
3.jpg


掌握真品的标准和证据,要求我们必须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够掌握鉴定要领。例如鉴定真与伪还包括以下方面:
(1)怎样识别真伪古玉入土浸蚀形成的坑斑;
(2)怎样识别带有糖色玉器的受沁;
(3)怎样区分原有杂色的玉料,入土后再次受沁;
(4)怎样识别玉器入土形成的石化(鸡古白);
(5)怎样识别古玉受腐蚀造成的伤残;
(6)怎样识别氧化铁锈的沉积;
(7)怎样认证黄玉的受沁;
(8)怎样认证碧玉的受沁;
(9)怎样认证墨玉的受沁;
(10)怎样认证玛垴、水晶、松石、等各种杂石的腐蚀受沁;
(11)怎样鉴定生坑玉器的受沁;
(12)怎样鉴定半生坑玉器的受沁;
(13)怎样鉴定半熟坑玉器的受沁;
(14)怎样鉴定熟坑玉器受沁;
(15)怎样识别南方出土玉器的受沁;
(16)怎样识别北方出土玉器的受沁;
(17)怎样判断河南、陝西、山西、内蒙等,不同地区地下土质和环境,造成出土玉器的受沁等等。
4.jpg


除此之外还包括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各个重要朝代玉器的受沁演变规律。从受沁这一项,就具有几百条真伪的对比证据。以上这些只是鉴定真伪的冰山一脚。所以说鉴定古玉是一个很复杂系统的科研工程。
近几年,不但市场上的假古玉泛滥成灾,就连国内国际拍卖也不时的出现假古玉拍品,有的是利用高精尖的加工技术伪造出来的。如果不是知假故意拍假,可以说这些赝品连专家及拍卖行都未必分辨的出来,甚至几十年的行家高手,都不可避免的在拍卖行上打眼买假。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无非是识别真伪不讲科学,不讲证据。普遍的釆取不可靠不科学的经验感觉鉴定。这种简单浮浅的鉴定方法,对当代赝品的鉴定已经很困难了。我们说鉴定经验可以传承和吸取,但是凭借感觉鉴定却不可靠了,也不准确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古玉绺裂处并非如作者所云沁色更深 腐蚀更严重,恰恰相反,绺裂处玉质往往最坚硬。由于应力原因出现裂纹 反而沁色较浅,但会有点状或树状沁入。如果不是满沁 沁色往往在古玉边缘处 而非绺裂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4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一块古玉,想找高级专家给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5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玉沁色是由绺裂沁斑等薄弱地方由外向内浸入的,有深浅层次变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0: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这么多、小偏。不塌的墓。干坑 你受沁给我看看。和田玉抛光好 一样难受沁。差评交坏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0: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砖家、河南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0:3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防不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0: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玩玉玩出怎么多的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