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510|回复: 5

酱釉瓷器的起源发展和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9 09:5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酱釉又称“柿色釉,紫金釉”,是一种以铁为呈色剂的高温色釉,其釉料中含氧化铁和氧化亚铁的总量较高,达5%以上。宋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黄金时期,南北各地瓷窑普遍烧造,并以北方的耀州窑、定窑和当阳峪窑为杰出代表。清代是酱釉瓷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并因皇帝的青睐而成为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
1.jpg

一、酱釉的起源
景德镇仿制酱釉瓷始于明初。1964年春,南京博物院于明故宫玉带河遗址中,发现大量明代瓷片。其中酱色釉碗、外酱釉里蓝釉暗花云龙碗,揭示了明初烧制此类产品的奥秘。民窑中的酱釉瓷生产也毫不逊色。
2.jpg
酱釉,往往给人以含糊的感觉,有人通称为“紫定”。酱本身于发酵初、中、末期会呈现乳黄色、黄色、黄红色、红黄色、棕红色、棕黑色等一系列颜色转换,专家指出,只要是以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呈色为棕黄色系,即使有些偏赭、偏紫、偏红或偏褐,都可称为酱釉。至于个别呈色极其纯正的紫色或红色釉,根据文献记载仍称之“紫色”或“红色”更妥。
3.jpg

二、酱釉在景德镇的发展
酱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酱釉瓷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也各不相同,自成体系。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西景德镇窑生产的酱釉瓷器一枝独秀。
4.jpg

在元代酱色釉的烧造基础上,明初洪武时期景德镇窑的酱釉瓷器釉层均匀,色调似佛教僧侣穿旧的僧衣,故还被称为“老僧衣”色。此后,明代历朝在景德镇窑都生产有酱釉瓷器。如2005年北京毛家湾明代瓷器坑一次就出土了268件酱釉瓷器,包括外酱釉内白釉、外酱釉内青花、内外酱釉3个品种。胎土多细白,釉色因釉料成分、釉层厚薄、烧造气氛及温度等因素的差异,呈现出酱紫、酱红、酱黄、土黄等深浅不一的色调。这批酱釉瓷器大多光素无纹,装饰手法以笔绘为主,另装饰少量刻划纹及贴塑乳钉纹。从工艺、造型、釉色及装饰风格看,均与宋代的当阳峪窑酱釉瓷器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酱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专门生产的仿古釉色品种之一。此时的酱釉瓷器釉面润亮,闪烁着金属般的光泽,好似紫金包镶一般,因此谓之“紫金釉”。紫金釉几乎成了清代酱釉瓷器的代名词。
三、酱釉瓷器欣赏
1、定窑酱釉瓷梅瓶
5.jpg

定窑酱釉瓷梅瓶高23.3、腹径16.2、口径6厘米,圆唇,平沿,细直颈,丰肩,下腹内收,暗圈足。胎白色,细密,外施酱色釉,瓶内满施洁白色釉。此瓶挺拔秀丽,稳重大方,制作规整,为定窑的上乘之作。
2、北宋定窑酱釉瓷渣斗
6.jpg

北宋定窑酱釉瓷渣斗高9、口径18.5、底径6厘米,为碗口鼓腹罐的复合体。渣斗为卫生用具,用于盛装唾吐物,也用于酒宴上盛放肉骨鱼刺等食物渣滓,与唾壶相似,当为唾壶演变而来。其实用性在保持原有的功能的同时,兼有茶器的功用。
3、清乾隆款酱釉碗
7.jpg
清乾隆款酱釉碗高6.3、口径11.7、底径4.5厘米,圆唇,腹较深,圈足,足内青花双圈“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碗内施白釉,外壁施酱釉。施釉均匀,釉色光洁莹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下这是什么瓷片,,,满开细小的片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4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09: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9 10: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