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327|回复: 0

棒槌瓶瓷器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25 11:4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康熙年制的“五彩刘海戏金蟾纹棒槌瓶”。

形制甚为经典:盘口,直颈,折肩,筒腹,圈足;寓意特别吉祥: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财旺得很。

1.jpg
清康熙 五彩刘海戏金蟾图棒槌瓶

观复博物馆藏

“为什么叫棒槌瓶呢?”

“因为很像古代女子捶洗衣服所用的棒槌。脑补一下:攥住细首,用粗壮的一端击打,‘梆梆’之声,不绝于耳,大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阵势。”

等等,如此解释好像有不妥之处。

哪里呢?捣衣。

此处的“捣衣”不是洗衣服,而是做衣服,确切地说是做寒衣。

在宋末元初棉花引进中国之前,古人穿的衣服是以葛麻为原料制作的——当然也有丝绸,但那是极少数富贵人家才穿得起的。

葛麻坚韧耐磨,却生硬冰冷,需要用棒槌在砧板上敲打柔软平整,以便于裁剪、缝制,也才能跟里絮贴合为一体。

2.jpg
南宋 牟益绘《捣衣图卷》(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制作冬衣,自然属女红的范畴。在日暮天寒的秋日里,女子一边赶制衣服,一边记挂远戍边疆的良人——在宋代募兵制之前,军士需自备给养——忙碌又忧心。

正如谢惠连在《捣衣诗》中所写的那样:“端饰高砧响,楹长杵声哀。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纨素既已成,君子行未归。”

所以牟益的这幅诗意画也是愁思满目,没有明亮的色彩,只以素淡的白描技法绘成。

3.jpg
清康熙 五彩刀马人物纹棒槌瓶

观复博物馆藏

如此,不禁让人猜想,作为康熙一朝创制的“棒槌瓶”,实际是“棒槌平”: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平的是衣服,是心绪,更是天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