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瓷器,它不是官窑,却和官窑一样精美。它在国内名气不大,在海外却声名赫赫,甚至成为了国际公认的文化遗产,它就是德化白瓷。
在《马可·波罗行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刺桐(泉州)港附近的德化,制造碗及瓷器,既多且美,被称为刺桐的泉州港是世界最大的港口之一,大批商人云集于此,货物堆积如山,买卖的盛况令人难以想象。”
由于他带回了德化白瓷和著述,意大利英国等欧洲国家学者将德化白瓷文物特称为“马可·波罗瓷”。
元代的德化瓷文物无考,至明代,德化陶瓷制作工艺从造型到釉色都登上了新境界,1637年,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具瓷器”。
"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文物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文物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细密,滋润似脂,莹洁如玉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被称为东方艺术。
白瓷,首先起源于北方地区,邢窑似雪,邢窑是第一个历史上的白瓷名窑,五代到宋时代以定窑,白釉泛黄如同乳色。景德镇则白釉泛青。元代官窑则烧制卵白釉,是第一种成熟的白釉。明代永乐时期的甜白瓷器,则适于永乐皇帝的心。所以,明清陶瓷著述往往把明代德化白瓷文物与上述瓷种媲美,或称"建之粉定",或谓"类永、宣之甜白"。又被统称为"白建",现代陶瓷工艺界称为"建白"。
英国大英博物馆则从1753年起收藏德化白瓷文物,一部分收藏于清朝灭亡前,另一些是20世纪的收藏家所赠,至今达2000件之多,当中不乏顶级文物藏品。如英国收藏的确定为何朝宗制作的文财神坐像,背部钤印标准的何朝宗葫芦形印章,刻“万历庚午年春”纪年款,是全世界仅有的一件确切纪年的何朝宗作品,极为重要。
宋元时期烧造的德化白瓷,跟景德镇的青白瓷并无多大区别,主要是日用瓷器,胎釉、造型、用色基本一致。明代晚期,德化白瓷才拥有了自己的面貌:
一是瓷塑成为了主要品种,多以佛道和其他塑像为主,极其精致。
二是极白,迎光透视微带粉红。釉的白度和胎的白度都非常高,甚至分不清釉和胎之间的区别。胎釉之间的分界线几乎看不出来,浑然一体,加之烧制温度偏低,最后形成有如玉石般温润的感觉。而景德镇瓷器的横截面,则胎是胎、釉是釉。
何朝宗,明代嘉靖,万历时人,出生于德化县隆泰乡。他的瓷塑作品多取材于佛教和释道人物,如释伽牟尼、观音、弥勒、达摩等。尤其擅长雕塑观音大士。何朝宗的雕瓷刀法娴熟、深浅得宜,具有杰出的造型能力,能够准确地刻划出衣纹线条和随风飘拽的衣裙,对佛像的五官和手、足的刻划更是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先试试出极强的功力。后世奉为德化瓷大师。仿者众多。
德化窑文物区别于世界各窑口的本质就是如玉如脂的材质和惟妙惟肖的技艺,在现代骨质瓷没有出现之前,世界材质最好的瓷器就是"中国白"。"布兰克帝支那"("中国白")就是福建德化白瓷的代称,德化白瓷文物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属于认知度极高的中国文物,绝大多数英国收藏家对于何朝宗都耳熟能详,津津乐道。何朝宗瓷塑一般都有何朝宗三字印章款或何朝宗印四字印章款。但有印章款的并不一定是何朝宗本人作品。
何朝宗印章款存在的时间从16世纪中期绵延到18世纪后期,可以认为,在这两百多年时间里,第一个50年是何朝宗直接创作的最大范围,而后150年为何朝宗继承者的创作期。在何朝宗印章的29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何朝宗本人使用的。诚如专家所言,在世界范围内的钤何朝宗印章的作品数以千计,真正确认是何朝宗作品的也就百件左右。
何朝宗能够烧造出如此精美的瓷塑作品,除与他的高超技巧有关外,也与德化窑使用的瓷土和烧制技术密切相关。首先,德化窑瓷土中氧化钾含量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容易呈现出玻璃品相,胎体细密,透光度好。明代的德化窑瓷器文物一般迎光隐约现出粉红色。而清代文物由于瓷土没有明代的好,所以一般不显粉红色胎质。相对而言,清代德化瓷器更白,却失去了明代德化瓷器那种类似羊脂美玉的质感。这也是鉴别德化白瓷是明是清的关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