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39|回复: 0

古玩收藏鉴定行业现状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9-21 17: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手入学后不久,却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我国古玩收藏界的太多悲哀了。主宰着中国古玩收藏品市场的无非两大群体,专家群体和拍卖群体,他们分别主宰着收藏品市场的话语权和经营权。
1.jpg
一个专家群体怕说错了话,怕毁了自己一世英名,“宁可看错千件,不可看对一件”。就是说,你把1000件真品看成是仿品,没有任何人责备你,反而说你眼光毒辣、标准严格,任何仿品都逃不出你眼睛;可是,如果你把一件仿品看成了真品,你的一世英名就毁了,大家就都会以此证明你这个专家的眼力不行了。于是乎,无论重器轻器,无论来历如何,只要不是大开门的东西,专家多半会断你个新仿或赝品。对于那些专家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或者不符合标准器的东西,即便他内心里已经肯定地认为是真品,嘴上也只能说是仿品、赝品。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拥有近百名国家级顶尖陶瓷专家的泱泱中国,当年却没有一个人敢去认元青花。一个拍卖群体怕卖错了货,砸了自己的饭碗。去年底连续参加了几场拍卖,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大的拍卖行,拍卖的东西越是中规中矩,绝大部分都是大开门的。极少不怎么开门的也是所谓传承有序的,要么是国际大拍卖行曾经的拍品,要么是某著名收藏家的藏品,要么是海外回流或出水瓷。基本上没有看到从民间征集起来的高端藏品。
2.jpg
相反,一些小的拍卖行倒显得活跃一些,也敢于拍卖一些民间征集的重器,遗憾的是这类重器要么流拍、要么拍价极低。因为参加这类小拍的买家大多不是那种实力雄厚的大收藏家,再加上拍卖行的名气也不大,价格高了就没人敢要。没办法只好实行无底价拍卖,这种无底价拍卖是卖不起价钱的。重器卖了个普品价,以后谁还愿意将重器拿给小拍卖行拍卖?在这样两大群体的夹击下,中国的精品、重器收藏似乎只能体现在大财团、大富豪这样的顶尖阶层了。民间即便你有精品、重器也因为得不到话语权,得不到经营权而只能永远的默默无闻。所以中国的收藏界如此沉闷、如此猥琐,所以中国的真品重器只能在国外才能拍出好的价钱,所以国内十墓九空后绝大部分精品、国宝都不知去了哪里?
3.jpg
所以许多从国外回流的粗品、普品又成了拍卖行的宠儿……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罐是哪里来的?难道是国外制造的吗?还不是中国的民间收藏品,在国内得不到认可后通过地下渠道流失出去的。可在国外拍出天价后,国内竟有权威人士说那是假的、赝品,可笑至极啊!由于国内不能给民间收藏品以正确的对待和客观的地位,导致许多国宝流失国外,而国外又用这些流失的国宝转回头来高价拍给中国人(包括台湾同胞和港澳同胞)。不仅如此,有些利用非正当手段出土的大件、重器,由于大家都把它们看作仿品、假货,想卖又卖不出价钱,带回去还要贴上运费,一气之下砸成碎片的犯罪行为也常有发生。大家想想,这还不可悲吗?
4.jpg
更可悲的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民间收藏者不是痛定思痛,团结起来找回自己的话语权、夺回属于自己的经营权,而是一味的迷信专家权威,处处唯他们的马首是瞻。藏品想送拍至国内一线拍卖行(北京保利,睿嘉四季,北京翰海等),一旦在收藏圈内有了一点小小的名气,就学那些专家权威的样,生怕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堕了自己的“盛名”。相互之间妄自菲薄、相互诋毁,看到别人发了一件精品重器,不是去热心的鼓励、探讨,而是极尽嘲笑讥讽之能事,似乎我们天生就是收藏领域的下等人,天生就不应该接触和拥有精品重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任人宰割、任人鱼肉,自己却还在那里乐哉悠哉,浑然不知。那么我们这些人与当年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又有什么区别?
5.jpg
中国收藏品的真正市场在民间,中国收藏品的最大潜力也在民间。谈藏品,改革开放这20多年来,十墓九空了,东西哪里去了?文物部门收藏的1%都不到,一部分流散到海外了,更大一部分还在民间。
谈资本,中国民间的存款已经高达12万亿之巨,而现今中国,除了股票投资、房地产投资,第三个最大的投资就是收藏品市场了。这样巨大的一个市场,上面描述的两大群体由于关系到自身的利益不敢去启动,也不愿意去启动,我们民间收藏者为何不能自己来启动呢?
6.jpg
互联网的诞生、网络社会的出现,给了我们这些平民一个从前想都不敢想的机遇。只要我们有了一个网络平台,只要大家齐心合力,一起呐喊、一起推动、一起建设,就完全可以拥有我们在收藏领域的话语权、拥有我们在收藏品市场的经营权!成王成寇、何去何从,也就是取决于民间藏界诸君的一念之差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