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张明代书桌开始,欣赏漆木家具的“草蛇灰线”
王世襄先生曾在晚年发出喟叹,“未临沧海难言水”。他坦言,自己研究了几十年的明式黄花梨家具,只是某一时刻、某些地区的产物,“以我国历史之悠久,疆域之广袤,民族之众多,无时无地没有家具。放眼来看,黄花梨家具所占的位置就很有限了。”
面对海量的民间家具,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而是希望垂老之年还能多学到一些相关知识。
很遗憾,这一夙愿未能实现。
民间家具因其普遍,一直未能引起外界重视,但其中优质的部分,确有其学术研究与收藏价值。这一部分家具,更准确地说,是优质漆木家具,理应回归其应有价值与地位。
今天笔者尝试用一种更接地气儿的方式,挖掘优质漆木家具审美的草蛇灰线,将这些家具从民间家具的沧海打捞而出,令其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
最初吸引我的,是它在墙上的影子,如侠客御风,起伏的衣摆。侧角显著,四足纤巧,中起两柱香线,至底,贯通花叶纹。
又顺势沿腿足边缘起线,至梯子枨下,起双排云钩。
于上端向两侧弯转,一侧,停留后向牙板中央兜出壸门,另一侧,停留后贯通两侧牙条,至边缘又顿出委角,袅袅向上收尾。整体一气呵成,精光内敛。
牙板边缘削出斜面,冰盘沿下敛压边线。梯子枨呈扁圆状,又圆中带方,边缘亦起线。种种,意在削弱视觉上的滞重。通体髹黑漆,浑然一体之感,当胜今日。
其最鲜明的特点是单喷面,即一侧的桌面向外探出(探出腿足12cm)。如此,大边就须足够宽。
但翻看此桌面底,造法却有不同。因大边留得过宽,会给人造成视觉上的不适(尽管初期有漆遮盖),故在面芯板下紧邻大边一侧叠加一条木板,并与大边取平,再将腿足的榫头纳进这条板材,并穿过面芯板做成透榫,从而取代大边的作用。如此,更显讲究。在两侧穿带和抹头之间,各有一根短枨相接,起加固之用。
“此桌出自晋南,制式奇特,应早于黄花梨家具出现。单喷面桌案,就我已知的,行家手里只有十几张,这应该是唯一一张没上手修复的,亦未曾清洗,就是原始状态。”张先生说,“所有人都认为我买贵了,就连我自己也这样认为,但出现这样一张完整的,我没有理由拒绝。”
这种结构的家具,究竟是作何用呢?
过往,人们对单喷面似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认为是防潮之用,倚墙而立。但这无法解释缘何在那喷面一端的牙条上,还要“多此一举”做出装饰性委角。
有人认为是供桌,毕竟山西地区佛教盛行,供桌移动的频率很低,也许这就是它完整传世的重要原因。
一张没有喷面但形制相仿的桌子。长117cm,宽85cm,高86.5cm。用料壮硕,牙板厚达2.5cm。兜出夸张的壸门造型,并起皮条线,线粗0.7cm。腿足双面起线。
这类壮硕但细节变化不多的桌子,也许更吻合供桌,或曰大香几。
壸门插肩剑腿桌榆木制,面芯板纹理近似桐木,却比桐木硬,张先生推断,这也许是一种质地较好的桐木。
众所周知,桐木适合斫琴,据此也有人认为这是琴桌,加之面底的穿带布局不匀称,琴音可以施展得更充分。
这值得商榷。
在某展览上,曾出现与壸门插肩剑腿桌几乎一样的一张桌子,亦出自山西。据修复者回忆,他拿到手时,残损较为严重,但经过仔细对比,发现两桌结构、比例,乃至腿足的起线与纹饰,均无不同。
主要不同,是多了一道拦水线。“人们常说,带拦水线的就是酒桌,但既然可防酒洒,为何就不能防墨洒?”张先生说。
偏狭的尺寸(长109cm,宽74cm,高85cm),丰富到“多余”的细节,实用性(可以抄手自如)的单喷面,让他觉得壸门插肩剑腿桌,是书桌的可能性更大。
刘先生藏有一张大号的喷面桌,两侧梯子枨,前后弓子枨,如此设计,将这种形制的家具,实用性特点交代得更加显著。桌面尺寸大,或可将其定义为画桌或画案(绘画、赏画)。
从霸气到秀气,从弓子枨到壸门,是古时文人审美观的一个进阶。
这种结构的家具,又是缘起于何时呢?
在宋人所绘《梧阴清暇图》中,可见一张盛放食物的方桌,造型与刘先生所藏喷面桌极似,只是缺少喷面。这说明,此种形制的家具早至宋代就出现了。出于实用性考虑的单喷面设计,亦极有可能在那一时期即已出现。
宋《蕉荫击球图》
这或可视作其断代的上限。
一张黑漆夹头榫小桌(清理过)。长98cm,宽66cm,高83cm。亦是单喷面,但喷面要收敛许多(探出腿足8cm),侧面的牙条不随喷面探出。桌面设拦水线。
漆质相当完好,桌面遍施鹿角灰,面底裱布。《琴经》说,“鹿角灰为上,牛角灰次之。”显然,此非常人所用之物。
与壸门插肩剑腿桌,面底用叠加木板取代大边的方式,使桌面视觉统一不同,此桌将喷面一侧的大边与面芯板做成连体状,且厚度一致,腿足榫头纳入,并出透榫。
牙头刻卷草纹,髹朱红漆,显现出贵族文化的特点,这也吻合它出自几与内蒙交界的晋北地区。
侧面牙条不出头,许是为了不遮挡观赏牙头的视线。
腿足粗壮,似圆非方,梯子枨亦呈扁圆状。
无论是从造型、比例还是工艺角度分析,这张桌子几可定在清早期。而这,或可视作单喷面桌案断代的下限。
至于为何不约而同都出自山西,郑先生认为,“在这个地方,古代家具特别是这类桌案的设计风格,其渊源演变非常复杂流长。”
从公元1世纪直至公元5、6世纪的隋唐建立,黄河中上游北岸都处在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的动荡期。西亚佛教艺术以及受古希腊影响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在此迅猛传播,其中又有中原儒教的极大吸收与同化,进而形成其特有的融惯黄河两岸的社会生活与家居陈设现象。
刘先生认为,这或许还与山西独特的气候条件有关,更利于漆木家具的保存。在南方,就极少出现这类家具。
这张壸门插肩剑腿桌,可以说是明式家具风格在明末清初正式形成以前,中国传统家具极备设计与制作特点的作品典范,是明代文人适度文化的体现。
在今天,每一件老家具都已经超脱了时代的束缚,而变得功能多元,但在每个人眼中,它又是独一无二的。
文章编辑/信昶银艺术品鉴定资料库(公号gzxinchang),每天更新相关收藏资讯。2017/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