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云南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时间 : 2013-11-10 00:33

作者 : 大川韬滔

 查看 : ( 8415 )  评论 : ( 75 )

摘要 : 西汉云南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在中国鼓这种乐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赋予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今天介绍的是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青铜鼓,西汉广南羽人船纹铜鼓是1919年有中国云南省广南县农民发现的所以它也被称为广南铜 ...

西汉云南广南羽人船纹铜鼓

在中国鼓这种乐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赋予了吉祥喜庆的文化内涵。今天介绍的是一件中国西汉时期的青铜鼓,西汉广南羽人船纹铜鼓是1919年有中国云南省广南县农民发现的所以它也被称为广南铜鼓。这件铜鼓现在收藏于云南省博物馆是由中国古代云南的工匠铸造的,整件铜鼓器身的纹饰带有浓郁的云南地域文化特色。




铜鼓高47厘米、鼓面直径68厘米、在铜鼓的鼓面饰有太阳纹,反映了中国古人对太阳的崇拜。哟与铜鼓曾被人们长久使用所以鼓面的纹饰早已模糊不清,铜鼓的腰部用竖直的几何纹饰将所有人物分开人物头戴高高的羽毛专家称其为羽人。他们有的举手跳舞、有的以牛来祭祀鼓腰与鼓胸部之间饰有4耳便于悬挂。


这件铜鼓最引人注目的是胸部装饰的船纹记录了一场规模盛大的祭祀活动,船上的众多人物有巫师、划桨者、掌舵者等等。大家都各司其职,祭祀的四膄船上以标柱上高悬鼍纹的船为首然后围绕着铜鼓按照顺时针方向行驶。


第一艘船的平台上放置有无头俑,用来祭祀的水神因此这艘船是祭水神的船。

第二艘船上有一个巫师坐在台上右手向后挥舞手掌张开这种手势古滇族是人们舞蹈手语的一种,这个人所扮演的是正在接受祭祀的祖先这艘船应是用来祭祖的船。

第三艘船上的巫师们,有的击鼓、有的手舞足蹈,标注上日轮旋转这艘船是迎神的船。

在第四艘船上,一个巫师屈膝坐在平台上扮演被祭祀的人由此可见这艘船应该也是用来祭祖的船。由于船的标柱上羽毛迎风飘动,因此它又兼具风角船的功能,风角是中国古代人根据观察西面的风来占卜吉凶的方法。

据专家介绍,铜鼓上所描绘的场景应该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求雨祭祀活动,古时候人们认为龙能主宰江海便对龙怀有无限的崇拜之情。一旦遇到大旱之年人们便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龙王爷喜降甘霖滋润大地保佑庄稼丰收人畜平安。在西南古代民族的宗教信仰中认为击鼓可以通神灵,因此通过便成为了祭祀活动必备之物。那么铜鼓上的图案究竟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民族呢?专家们在对铜鼓的纹饰进行研究之后发现,铜鼓上以牛祭祀的场景和人物手语的舞蹈都属于古滇国巫术中特有的风俗,也就是说这件铜鼓应该来自于两千多年前的古滇国,古滇国位于今天云南省的滇池一带。它存在于战国到西汉时期,滇国是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并且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五百年左右的时间。不过在古滇国的墓葬中曾出土过大量精美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见证着神秘古滇国的文明与繁荣。其中,造型各异的铜鼓是滇国文化存在的一个重要证据。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出土地点,并不在古滇国的辖区范围之内,而是在不远处的中国云南省广南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要想解开其中的谜团,我们还要从铜鼓的起源开始说起。

云南是铜鼓的发源地,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铜鼓出土于中国云南省楚雄万家坝墓葬,是春秋时期铸造的。这件铜鼓经过测音之后,发现它可以演奏一定的乐器。但是这件铜鼓的周身有烟熏过的痕迹,这为探索铜鼓的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原来铜鼓最初是由铜釜演变而来,铜釜是中国古代的炊具。

当时的人们在满足了温饱需求之后,希望在精神世界上得到满足,就通过打击铜釜发出悦耳的声音并伴随着铜釜发出的音响来跳舞。为了更加方便的击打铜釜,古人们对铜釜的形制进行了改造。把铜釜的底部翻转过来,将铜釜的小平底扩大为鼓面并增加腰曲的线条将原来的敞口改成鼓足,再加上四耳以便于悬挂击打,铜鼓的基本形制就确定下来了。


此后铜鼓伴随着民族的迁徙和经济文化的交流,在云南地区广泛传播开来,并且与当地民族文化融为一体。这时候,铜鼓的作用也随之发生着改变。相传在中国古代西南地区一些村寨,经常遭到外来军队的骚扰,为了抵御侵略村民也建起了一座高大的鼓楼并在上面安置了一面铜鼓,当遇到敌人就敲响铜鼓通知各村寨的乡民共同抵抗。一天夜晚一个官兵打扮成卖酒的人,灌醉了铜鼓的守护者随后军队冲进了村寨打碎了铜鼓,村里顿时一片狼藉。见此情景村民们决心报仇雪恨纷纷将自己的鲜血融进沸腾的铜汁里,铸造了一面红色的铜鼓。村名一起敲响铜鼓,鼓声震动山河,附近村寨的乡民们纷纷赶来齐心合力和军队进行抗争最终击退了外来的侵略者。此后人们便认为铜鼓可以驱除妖邪保卫家园,铜鼓也被人们赋予了神秘的功能。后来铜鼓被人崇拜为通神的礼器,主要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人寿年丰。

这是一些出土于古滇国墓葬中的铜鼓,它们与广南县出土的铜鼓形制大体相同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古滇国墓葬的铜鼓上,多出了顶盖。顶盖上有各种战争和生活场景的雕像,在铜鼓的里面还装有贝类货币。那么,为什么古滇国墓葬出土的铜鼓与广南县出土的铜鼓有着如此的差异呢?



2011年考古的专家在中国广南县进行考古发掘的时候,一块沉睡千年的金腰扣饰破土出世。它的出现不仅解开了广南羽人船纹铜鼓之谜,同时另一个神秘古国的面纱也由此揭开。这件金腰扣饰的上方是一条龙的形象下方是一只虎,腰扣中间还镶嵌了一颗绿宝石,从金腰扣饰的龙虎搭配图案上我们可以看出,它反映了皇权和王权的关系。所以这件金腰扣饰应该是,西汉皇帝赐予地方诸侯象征身份的信物。巧合的是,上个世纪50年代,在古滇国滇王的墓葬中也曾出土了一块金腰口饰并且与广南出土的这块极为相似。这说明在古滇国存在的时期,广南县附近应该同样存在过一个小国。



经专家研究后发现,这个鲜为人知的古国叫作句町国。它与古滇国比领而居并且共同受封于西汉,其文化风俗与古滇国极为相似。因为广南县正处于句町国的腹地,所以铜鼓的纹饰与古滇国的纹饰十分相似。据专家说句町国与古滇国为了生存竞争经常发生战争,由于早期古滇国比较强大,所以处于弱势的句町国经常战败。这时候句町国人用于指挥作战的铜鼓,便成为了古滇国的战争胜利品。有时候古滇族人为了炫耀战争的胜利,还在一些铜鼓的顶盖上雕刻有古滇族人战争胜利后收获铜鼓的喜悦的场面。后来铜鼓被古滇族人改变了用途,成了储藏货币的器物也叫储贝器,这也正是古滇国的铜鼓不同于句町国的铜鼓的原因所在。

    在中国西汉以后,中国云南地区特有的文化逐渐被中原地区文化所取代。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青铜鼓,也逐渐失去了它原有的功能。但作为一种乐器铜鼓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它随着古人们的分散定居而传播到中国西南地区的四面八方,并被西南少数民族赋予了各种吉祥的寓意。直到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中国西南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仍然很珍视铜鼓。她们平时把铜鼓珍藏在有威望的长者家中,每逢重大节日之时就敲响铜鼓。演奏时即可敲打鼓面也可打击鼓身,奏出各种热闹的曲调作为歌舞伴奏乐器。尤其是在过年时,他们敲击铜鼓希望和神明一起欢度节日并保佑子孙平安五谷丰登。广南羽人船纹铜鼓是西南少数民族智慧的结晶,直到现在铜鼓上人物头上的羽毛形装饰物还在云南地区广为流传。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95-1.html
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芝麻开门收藏
2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铜鼓鉴赏知识
铜鼓鉴赏知识:铜鼓在古代的用途比较多,可以用来指挥军队前进与后退,也可以用来当成敲击体鸣乐器,在古代的瑶、毛南、壮、侗、布依族等少数名族常见,因此出土的铜鼓常见于四川、湖南、贵州、云南,广西,在广东也 ...
时间 : 2015-02-03 22:20:07 | 发布者:大川韬滔 |
云南鹿头正银一两图片及价格
云南鹿头正银一两是当时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带流通,因其含银高(约99%),后来大量回炉,存世稀少,好品更为少见。其线条花纹简单,假币也非常多。此币铸纹清晰,边道特征明显(光边、带有掉皮现象,是其特征),带 ...
时间 : 2016-09-12 10:35:35 | 发布者:myadmin |
民国二十二年孙中山像帆船壹圆银币铜样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孙中山像帆船壹圆银币,乃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上海中央造币厂正式铸行的银币。该币重量类库平七钱二分,成色为85%。是废两改元后铸造的第二版正式行用币。 此币的正面字样为上环边中华民国二 ...
时间 : 2017-03-17 21:19:57 | 发布者:myadmin |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西汉云南广南羽人船纹铜鼓的相关评论

引用 灵山古玩钱 2024-11-16 17:34
是老手佳作。
引用 ongsk 2024-11-1 19:07
,口水快掉下来啦!!!,
引用 横行无忌 2023-6-9 19:04
这得花不少功夫。
引用 老货人 2023-6-9 10:01
学习111111
引用 璎珞cyp 2023-2-1 07:55
东东不错........
引用 金鼎收藏 2022-12-16 09:34
,推理与分析得很有道理,值得大家好好研究研究!

查看全部评论(75)

图文阅读
鉴别高端佛像的一些常见的鉴别方法
鉴别高端佛像的一些常见的鉴别方法
收藏市场中的艺术品种类是非常多的,高端佛像不知道大家有多少了解,可能在 ... 更多>>
元明佛像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元明佛像在海外市场的表现
元明时期的佛像特别是明代的佛像,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都表现出了非常显著 ... 更多>>
深入品味宣德炉的美与收藏价值!
深入品味宣德炉的美与收藏价值!
宣德炉在明清时期是非常有名的,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以独特的艺术 ... 更多>>
清代太平有象钟收藏价值
清代太平有象钟收藏价值
清代以其精湛的工艺、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后世研究与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