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绂出生于公元一三六二年,他天资聪颖,年仅十岁的时候就会写诗,十五岁的时候便成为弟子员。王绂对于传统古文化有着非常浓烈的热爱,在书法、诗文、绘画三个领域都有很高的建树,王绂曾经不断钻研和学习王蒙、倪云林、吴镇等绘画名家的技法。他的画技炉火纯青,尤其以善绘墨竹而称著于世,世人评价他的墨竹为“明代第一”。他一生勤于绘画创作,故而有不少经典画作流传于世,这些绘画作品深受书画藏家们的欢迎,在当今书画市场上价值不菲。今天芝麻开门收藏网给大家带来了王绂的几幅精妙绝伦的佳作,下面请诸位藏友跟随芝麻开门收藏网一起来欣赏吧! 1.《偃石幽栖图》 这幅作品纵28厘米,横133.2厘米。此画创作于公元一三九六年,参加了中国嘉德二零一三年春季拍卖会,在吴松文脉—北美私人中国古代书画藏珍专场上最终流拍,专家估价为12,000,000元人民币。这幅画采用了平远的画法,画面右边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林中有几间简陋的茅草屋,一位高士正在堂前闲坐,他的目光投向屋外,惬意地将旖旎的山水风光尽收眼底。屋外是一片宁静平和的湖泊,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在氤氲的云雾中若隐若现。 2.《古木修篁图》 这幅作品纵115.5厘米,横43厘米。此画参加了中国嘉德二零一三年秋季拍卖会,在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上最终流拍,专家估价为8,000,000元人民币。观赏此画,首先印入眼帘的一棵挺拔苍劲的参天古木,然后是一竿竿修长茂密的竹子,它们常年生长于此,和厚重朴拙、并不起眼的磐石为邻。 3.《清溪渔隐图》 这幅作品纵89.5厘米,横39厘米。此画参加了北京瀚海二零一零年秋季拍卖会,在庆云堂古代书画专场上最终以896,000元人民币成交。画面的右上部分是凄冷萧瑟的山峦,画面左下部门是一片苍翠茂密的树丛,近景和远景顾盼呼应,营造出清幽高远的意境。画面中部是一片静谧的湖泊,湖面上漂泊着一只小小的渔船,一位隐士正在船上凝神静气地持竿垂钓。 王绂山水画拍卖价格与欣赏 图1:古木寒泉 立轴 设色纸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30,000-5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84,000, 拍卖专场: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7秋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07-11-30, 尺寸:69×25cm。 图2:山中结庐图 立轴 设色纸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28,000-38,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53,760, 拍卖专场:北京海士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1-06-16, 尺寸:61×41cm。 图3:春岚积翠图 立轴 纸本 ,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25,000-35,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42,560, 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嘉德四季第二十三期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0-09-21, 尺寸:89×39cm。 图4:食禄延年图 立轴 设色绢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20,000-3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33,000, 拍卖专场:安徽艺海拍卖有限责任公司 2008年春季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08-03-30, 尺寸:120.5×49cm。 图5:枯木竹石图 立轴 纸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15,000-25,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16,800, 拍卖专场: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07年嘉德四季第十一期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07-09-16, 尺寸:114×44cm。 图6:墨竹 立轴 纸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RMB 15,000-30,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16,800, 拍卖专场:北京泰和嘉成拍卖有限公司 2011春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1-05-28, 尺寸:68×33.5cm。 图7:倚阁听松声 立轴 水墨花绫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5,000-8,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4,962, 拍卖专场: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 2016年第124期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6-07-29,尺寸:125.5×66.5cm。 图8:山水 立轴 设色绢本, 拍卖成交价格估计:HKD 1,500-3,000,最终成交价格:RMB 4,048, 拍卖专场:富得拍卖行有限公司2008年第81期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08-09-06, 尺寸:37×66cm。 图9:江干孤亭 立轴 纸本,最终成交价格:RMB 632,500, 拍卖专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2011夏季艺术品拍卖会, 拍卖成交时间:2011-09-16,尺寸:47.5×44cm。 收藏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文章来源:https://pf369.cn/article-9167-1.html欢迎添加微信zmkmsc或加入古玩收藏交流QQ群(282603373),认识更多古玩收藏爱好者。 |
明代画家王绂墨竹作品赏析的相关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51)